梨园乱谈|由安万现象看秦腔剧团发展的误区
文化
2025-01-04 07:10
湖北
秦腔戏迷一直以中老年人为主,安万口中常说的“姑舅爸”“姑舅妈妈”,一方面体现了他对戏迷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戏迷的年龄特点。现在有好多剧团特别是富得流油的大剧团,动不动打着吸引年轻戏迷的旗号,时不时就要创新,要添加所谓“年轻元素”“时尚元素”,加来加去加成了“四不像”,与秦腔相去甚远,结果年轻戏迷没吸引来,把中老年戏迷也赶走了。其实,从安万剧团的火可以看出,戏迷从来就不缺,因为总有人会老去。年轻人不爱看戏是天性,上了年龄自然就爱看了。我记着十几年前网上就有人说秦腔没年轻人看了,那按照当时的说法发展,现在的秦腔戏迷应该寥寥无几才对,但现实是秦腔戏迷仍然人山人海。所以,我想我们的秦腔剧团以后不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怎么讨好年轻人身上,要放在迎合中老年戏迷身上,因为这些人才是真戏迷。安万的火,再次证明老百姓还是爱看传统剧目。因为戏曲本身就是一种传统文化,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艺术表现手法已经非常成熟,如唱腔、表演、服饰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范和独特魅力,符合观众的审美习惯。传统剧目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内容贴近百姓生活,易于观众理解和接受。传统秦腔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情感,观众在观看时容易产生共鸣,感受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正因如此秦腔的好多优秀剧目都久唱不衰、常演常新。各院团要善于挖掘传统的瑰宝,增强文化底蕴。而现实是好多院团舍弃传统一味求新求变,纯属舍本求末。而且现在的许多创新是为评委创而不是为观众创,这些年催生了一大批一次性剧目,你看那些新编剧目大多自吹自擂一番然后束之高阁无人问津。由此也可以看出,戏曲评审规则极不不合理亟待修正。当然戏曲不是说不能有新剧目,新剧目也好歹请个有真本事的剧作家。现在有许多新编剧目剧情拖沓、枯燥乏味,人物形象塑造单薄,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投入。特别是唱词不合辙不押韵,不说人话,看完给人感觉这剧作家什么水平?上过小学吗?!秦腔根植于西北大地,悲壮高亢、慷慨激越、朴实粗犷是其本色,我们应该大大方方的承认,我们就“吼”了咋了!曾几何时秦腔人都羞于说“吼秦腔”,谁一提“吼秦腔”,总有人跳出来旁征博引据理力争,好像温婉细腻的秦腔才算戏曲才能登大雅之堂。导致好多唱腔改的不伦不类、荒腔走板。走向秦腔发展的邪路。安万的火,证明悲壮高昂、遒劲雄浑的秦腔仍然是广大戏迷的最爱。所以唱腔上尽管不要求新,保持秦腔的原汁原味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