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勒索是关系中的毒瘤,
只有果断切除,
才能重获健康的情感纽带
拒绝交往中的情感绑架
01
昨天上午去闺蜜家串门,倏然听到邻居家有吵架的声音。
原来是闺蜜邻居孩子已经大学毕业在家多年 ,看着隔壁孩子考了编制在某政府上班,老两口非常羡慕,
于是动员家里211大学毕业正在复习考研的孩子掉转枪头考公,但是倔强的闺女就要四战考研,父女两个因此发生了争执。
我听到那个父亲说:“我辛辛苦苦每天出去洗个油烟机赚个辛苦钱,供你读书,没想到你长大了竟然如此不听话。
公务员多好,又有面子,又有里子,又清闲 又干净,每个月按时按点发工资。
至于研究生,如果考上再念三年书,出来不也得再就业吗?一个闺女家,有个工作算了。读那么多书干啥?你要不考,就“滚”出这个家门,我没有你这个女儿。”
随后又听到那个母亲说:“闺女,俺孩听你爸话试试考个公务员行吗,考个公务员将来衣食无忧,爸妈这都是为俺孩好哩?…”
闺蜜邻居的争吵声越来越依稀,我透过夫妻两个人来回哄炸自己闺女仿佛看到了昨天的自己…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都试图打着爱的名义,逼迫孩子按照自己谋划的轨迹前行,
不懂尊重孩子征求遵循孩子的意见,孩子若是没有按照父母的想法就翻出我们为孩子曾经的付出,摆出自己的不易和辛苦要挟孩子,
学习心理学以后我感觉这是非常错误的。
特别我这几天听了《自渡》这篇小说,更是懂得了这种行为叫“情感勒索”。
其实上面夫妻两个打着爱的名义逼迫闺女按照他们的意志,朝他们老两口自己规划的红卫蓝图努力,就是一种情感勒索。
公务员工作目前确实稳定。特别疫情之后,考公的难度深度因为需求低于供给,考公孩子现在特别多,成功率也要看机遇和努力。
而且目前公务员工作固然好,必须孩子喜欢选择才行。
作为父母我们要接受孩子的平凡,如果孩子选择考公,我们给予鼓励。如果孩子不喜欢考或者考试落榜,我们告诉孩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再说天下父母供孩子读书,是父母心甘情愿的行为。
我们带来这个生命来到世界,扶育他长大,培养她成长,是我们自愿的行为,不能因为因为自己的辛苦,绑架孩子的职业规划。
孩子将来工作艰辛还是从容,自己选择由孩子自己承担…
至于孩子的未来,父母作为过来人可以提出方向和建议,但是绝不能恐吓和威胁。
第二,孩子已经成人,孩子应该自己决定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孩子如果征求父母意见,父母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议。
孩子如果喜欢公务员,孩子就会自己卯足劲努力,根本不用你催,他自己默默的努力,比你大动干戈催一百遍都凑效。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孩子如果违背了父母的意愿,父母就摆出足够正当的理由来责怪孩子、否定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个糟糕的人。
这,其实就是情感勒索,一场被巧妙包装的操控游戏。
02 什么是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是美国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提出来的概念——
勒索者以爱之名,使用要求、胁迫、施压、沉默等间接勒索的手段,让对方产生罪恶、恐惧、羞愧等负面情绪,最终控制对方,让对方顺从自己。
生活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父母或者朋友打着
“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啊!”
“你不听我的话,白白浪费了我的一番苦心!”
“你不听我的,就是不爱我。”……
这些话语,就像风筝的丝线,把孩子牢牢绑住,阻碍他们飞往更高的天空。
现在每次看到美丽的风筝在天空中轻轻摆动,我总是会想起我自己和我身边朋友的情感勒索行为…以爱为名的心理操纵…
以前甚至昨天我们还劝说自己的孩子考公务员,想以爱的名义让孩子能在未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且接几天不时的复习一下孩子,怕孩子忘掉。现在感觉这是多么可笑。
我们有时候也似乎知道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已经成人,有自己选择未来的权利,但就是也情不自禁督促孩子考公。
我们口口声声给孩子独立,却还打着爱的名义干涉孩子的人生,不是情感勒索是什么?
03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一个孩子当赚了第一个月工资去一个饭店试图奖赏自己吃一顿美味。当他把美味照片发给母亲时。
母亲马上唠叨:“家里我和父亲,吃的清汤寡水,很是节约,给你攒钱,你在外面,还这么奢侈。”
其实他们家双职工家庭,并没有穷到如此地步 ,只是他俩人老了,喜欢健康饮食。
而当母亲唠叨孩子时,孩子马上有一种不配得感,花了钱准备奖励自己一个月辛苦的工作,本来想开开心心,而且并不是每天下馆,但马上食之无味。
这就是情感勒索的伤害。
情感勒索是一种以爱为名,通过操纵、控制和利用感情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
这种行为通常会对被勒索者造成严重的伤害和痛苦,并可能导致心理创伤和精神疾病。
情感勒索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威胁和恐吓:被勒索者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而受到威胁或恐吓,被迫按照勒索者的要求行事。
2.操纵和利用:勒索者可能会利用言语、表情、肢体语言等手段来影响被勒索者的情绪和思维,使其做出符合他们期望的决策。
3.过度依赖:勒索者可能会让被勒索者过度依赖自己,使其无法独立自主地生活和工作。
4.自我牺牲:一些勒索者会表现出自我牺牲的样子,博取被勒索者的同情和信任,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总之,情感勒索是一种不健康和不道德的行为,它不仅会影响被勒索者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家庭破裂和社会不稳定。
因此,我们应该坚决反对情感勒索,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和尊严。
04 写在最后: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此刻,我想分享纪伯伦的《致孩子》提醒自己,鞭策自己,尽力做一个好的母亲。
你的孩子,
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渴望的儿女。
他们凭借你们而来,
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虽然他和你们同在,
却并不属于你们。
你可以给予他们你的爱,
而不是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
但不要禁锢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达不到的明天。
你可以努力将自己变得像他们,
却不要设法把他们变得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
也不会停留在昨天。
你是弓,
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谢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