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艾尔代尼才次克:坚守传统技艺的非遗传承人

政务   2025-01-23 20:23   新疆  

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绣出草原风情。蒙古族刺绣是中华民族蒙古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手工技艺,深受群众喜爱。今天让我们走进和硕县蒙古族刺绣手工艺人艾尔代尼才次克,了解她的非遗传承之路。

蒙古族刺绣艺术以凝重质朴取胜,不但在软面料上绣花,而且要用驼绒线、牛筋等在羊毛毡、皮靴等硬面料上刺绣,其大面料的贴花方法、粗犷匀称的针法、鲜明的对比色彩,给人以饱满充实之感。2008年,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艾尔代尼才次克从小在牧区长大,自幼穿着奶奶亲手缝制的长袍长大,耳濡目染中对刺绣工艺十分着迷。“我的第一位老师是我的奶奶,她是我们牧区的刺绣能手,9岁时,我就跟着奶奶学习刺绣技艺。”艾尔代尼才次克说道。工作学习之余她从未放弃对蒙古族刺绣工艺的学习,逐渐掌握了更多的刺绣手法,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刺绣能手。

蒙古族刺绣大多运用在衣服的装饰和配饰的点缀,讲究图案均匀对称,搭配着线条的蜿蜒曲直,将吉祥、富贵、平安的美好寓意融入一针一线,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祈愿。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掌握蒙古族刺绣工艺,2013年技艺日渐成熟的艾尔代尼才次克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同和硕县乃仁克尔乡的24名妇女成立了祖拉民族服饰专业合作社,并创立了民族服饰品牌——“祖拉·绣”。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壮大,合作社先后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自治区巾帼手工制品拓展基地”“巴州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祖拉·绣”的手工刺绣及民族服饰产品声名远扬,广销四川、广州等地。和硕县民族特色服饰制作工艺被评为自治区级非遗项目,艾尔代尼才次克被评为民族服饰制作县级非遗传承人。

蒙古族刺绣样式繁多,针法多变,包含许多精美绝伦的刺绣图案,呆萌可爱的兔子绣品、喜鹊图案的手提包、牡丹花样式的抱枕、昂首奋蹄的蒙古马壁挂……一件件极具蒙古族刺绣特色的手工绣品增添着节日的喜庆氛围,尤其是新年或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喜欢寓意吉祥、如意、平安的图案花纹,为服饰增添光彩,以表达对节日的祝福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当下,春节临近,蒙古族民族服饰定制量也在迅速增加。近日,记者在艾尔代尼才次克服饰店看到,绚丽多彩、各式各样的“祖拉·绣”蒙古族服装琳琅满目,她正忙着为顾客量尺寸、选布料。

正在定制衣服的牧民才吾丽说:“每到过年,我们全家都要在艾尔代尼才次克姐姐这里提前定制新的蒙古袍,这是迎新春必不可少的仪式感,穿着漂漂亮亮的新衣服过年,大家都非常开心。”

“我觉得非遗文化应该取其精华,敢于创新,多尝试将传统民族服饰与流行服饰相结合,尽量去迎合当下的主流消费市场,让生活化的民族服饰既能弘扬非遗文化,又能提高销售量。”谈起刺绣手艺和今后的传承路,艾尔代尼才次克深有感触地说。采访中艾尔代尼才次克向记者介绍说,下一步她将注重开发刺绣文创产品,将蒙古族、和硕特色等标志性元素“绣在抱枕、笔记本、扇子等产品上,将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切实让非遗文化融入生活,让非遗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非遗文化传承道路任重而道远,近两年,艾尔代尼才次克在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去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还不断加大对困难群众在民族服饰裁剪、加工、手工刺绣和工艺品制作上的帮扶,先后引导300余人走上自主创业道路,带动附近乡镇村民一起传承弘扬非遗文化,让非遗文化和生活同生共长。

记者手记:刺绣艺术所传达的文化内涵,不仅在于它是人们日常生活的装饰,更在于它象征的文化寓意。眼下,在和硕正是有了众多像艾尔代尼才次克这种手艺人、亦是守艺人的存在,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蒙古族刺绣的魅力,让传统刺绣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融媒体记者 加亚巴图)

投稿邮箱3100316897@qq.com



联系QQ:3100316897



点分享

点在看

点点赞

和硕零距离
关心百姓生活,关注民生冷暖 ,传递政务声音,展示住乡风采,镜头中体现浓浓鱼水情,笔头下奏响干群和谐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