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编孙启良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参加南海深潜科考任务

学术   2024-08-21 00:00   湖北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今年7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地球科学》编辑部两刊副主编孙启良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参加南海北部冷泉区深潜科学考察任务(TS2-38-6航次)。本次深潜科学考察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牵头组织,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同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及我校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参加。

图1 孙启良获颁深潜证书

该深潜航次由“探索二号”科学考察船搭载“深海勇士”号深潜器执行完成,主要围绕南海北部冷泉渗漏区开展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物理海洋、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环境的综合科学考察,共完整了8个潜次的下潜任务,获得了大量原位测量数据、样品及影像资料,并完成了自研设备的测试及长期监测设备的布放等工作。

孙启良执行SY708潜次的下潜任务,在深约1500米的冷泉发育区完成了约9个小时的地质取样及地球物理探测(浅地层剖面探测、多波束声呐探测及摄影拼接等)任务。孙启良表示:“该潜次有望揭示冷泉区地形地貌的四维演化和浅部地层的三维结构特征,对预测冷泉活动的发展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孙启良是我校首次担任重要科学考察航次的首席科学家及执行大洋深潜任务的科学家,此次科学考察对于我校海洋科学学科的发展、提高我校海洋科学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图2 海底冷泉生态系统

孙启良教授在《地球科学》《Journal of Earth Science》两刊发表的文章如下:

全球变暖如何影响海底稳定性?

◼  孙启良

◼ 随着海洋工程设施及沿海地区人口及经济的快速增长,海底稳定性评价变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海底稳定性破坏可以造成灾害性滑坡等.海底滑坡广泛发育于大陆边缘和海岛斜坡带中,是沉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坡度方向发生垮塌、滑塌和碎屑流的过程及其产物(Moscardelli et al.,2006).海底滑坡对深水沉积体系和能源资源勘探具有重要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海底滑坡及其触发的海啸还是严重的海洋地质灾害.它们可以造成海洋设施(海底管线/电缆/光缆、钻井平台和港口码头等)的损毁(Terry et al.,2017)和海岸带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失(Brothers et al.,2016Sun and Leslie,2020).近几十年来,随着沿海地区人口和海洋工程设施的增多,海底稳定性评估已经成为当今海洋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白云凹陷浅成岩浆侵入体发育特征、成因及油气地质意义

◼  望畅,孙启良,解习农,宋慧兰

◼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内发育大量早中新世(约15.5 Ma)浅成岩浆侵入体(侵入深度 < 3 km).目前对其形态特征、相互关系以及岩浆侵入诱发的强制褶皱等尚缺乏系统研究.通过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细致刻画了侵入体的形态、岩浆运移通道以及岩床复合体内各岩床的空间关系,定量分析了强制褶皱与侵入体的几何关系.白云凹陷内岩浆侵入体形态多样,主要包括碟状、板状、舌状、透镜状等.岩床复合体内各岩床的形态和空间相对位置可以判断岩浆来源和流动方向.岩浆侵入体主要通过临近岩床侧向供给或下部岩墙垂向供给这两种方式侵入至目前所在层位.侵入体形态主要受控于岩浆的粘度、围岩内聚力以及侵位深度3个方面.塑性变形使褶皱幅度通常小于侵入体的厚度,强制褶皱可以形成圈闭,圈闭的规模主要由下伏侵入体的范围和厚度决定.侵入体上方由差异压实产生的断层为油气运输提供了有利通道.


How does Global Warming Influence Seafloor Stability?

◼ Qiliang Sun

◼  The author declares that he has no conflict of interest.Submarine landslides are the processes and products of sediment collapse, sliding, and debris flow driven by gravity, and they widely occur in the continental margins and flanks of islands (Moscardelli et al., 2006). They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deep-water sedimentary systems and energy resource exploration. More importantly, submarine landslides and associated tsunamis are catastrophic geohazards that can cause damages to the offshore infrastructure (such as submarine pipelines/cables/optical cables, drilling platforms, and ports) (Terry et al., 2017) and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 for the coastal communities (Sun et al, 2022; Brothers et al., 2016). In recent decad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and marine engineering facilities offshore the coastlines, seafloor stability assessment become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the marine geoscience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Polygonal Faults in Qiongdongnan Bas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 Qiliang Sun, Shiguo Wu, Genshun Yao, Fuliang Lü

◼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3D seismic data, we document the polygonal faults within the Miocene Meishan (梅山) Formation and Huangliu (黄流) Formation of the Qiongdongnan (琼东南) bas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Within the seismic section and time coherent slice, densely distributed extensional faults with small throw and polygonal shape were identified in map view. The orientation of the polygonal faults is almost isotropic, indicating a non-tectonic origin.


更多论文信息,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欢迎免费订阅《地球科学》电子刊

订阅电子刊,将定期为您发送每期的全文、虚拟专辑、作者分享会通知和培训会等高质量邮件。

长按识别二维码订阅电子刊

往期回顾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近70年中国变质岩石学-变质地质学的研究进展

造山带橄榄岩岩石学与构造过程:以松树沟橄榄岩为例

片麻岩穹窿与伟晶岩型锂矿的成矿规律探讨

岩浆作用与地球深部过程

从岩浆岩看青藏高原地壳的生长演化

地壳生长及深部物质架构研究与问题:以中亚造山带(北疆地区)为例

→辽东白云-小佟家堡子矿集区控矿构造及成矿有利区预测

→晶粥储存、侵入体累积组装与花岗岩成因

→交代岩石圈地幔与金成矿作用

实验地球科学的前沿与发展战略

实验地球化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展望

实验岩石学发展现状与趋势

实验矿床学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实验流变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高温高压装置研制和技术创新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构造地质学

纪念马杏垣先生

关于大陆构造研究的一些思考与讨论

秦岭造山带是印支碰撞造山带吗?

关于发展洋板块地质学的思考

大陆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

增生型造山带结构解析与时空制约

洋板块地质与川藏铁路工程地质关键区带

华北克拉通太古宙构造热事件时代及演化

中条山地区涑水杂岩新太古代烟庄正长花岗岩年龄及成因:对华北克拉通地壳演化的制约

→俯冲带结构演变解剖与研究展望


地学与健康

"同一健康"视角下医学地质学的创新发展

优化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


古生物学

地史时期生物对冰室气候形成的作用


沉积和盆地动力学

下扬子地区早古生代晚期前陆盆地沉积特征与盆山过程

陆相断陷盆地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研究进展

渤海海域秦南凹陷东南缘沙一段混积岩优质储层成因及勘探意义


石油地质学

非常规源岩层系油气形成分布与前景展望

→”双碳”目标下我国油气产业发展的思考

→我国陆上未来油气勘探领域探讨与攻关方向


地球物理学

从高分辨率地震层析成像看青藏高原软流圈的物质运动

《地球科学》

青年学者论坛回放

→黄康俊|金属稳定同位素示踪地球增氧事件

→张   文|激光微区锆石Zr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及参考物质研发

→Marize Muniz da Silva|巴西São Francisco地块 Mineiro带后碰撞岩浆作用

→Dionatan Ferri Padilha|巴西南部Dom Feliciano带后碰撞玄粗质和超钾质岩浆作用

→王选策|地球系统中的挥发分和物质循环——对非俯冲带岩浆的新观点

→陈   印|中国北方砂岩型铀成矿作用及其与构造演化和油气藏的联系

→荣   辉|基性岩侵入对铀储层成岩-成矿作用的影响:以松辽盆地钱家店铀矿床为例

→兰中伍|南秦岭岩浆作用与浅表环境响应

→余文超|贵州遵义下石炭统九架炉组铝土矿物源:来自地球化学与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的证据

→岳  汉|从2021年青海玛多地震到松潘-甘孜块体的长期形变模式

→王  墩|2021年Mw7.4青海玛多地震的震级、地震动场及破裂过程

→邓阳凡|华北东南缘综合地球物理特征及其对徐淮弧形构造带的启示

→谢国治|胶东半岛高Ba-Sr牙山侵入体的成因及其与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关系

→白江昊|长江中下游地区A型花岗岩成因:放射性成因Ca-Nd同位素制约

→李振洪|川藏交通廊道重大灾害防控专题

→王   栋|川藏交通廊道冰雪灾害风险评价

→汤高明|青藏高原典型地表地质灾害机理及分类

→崔一飞|川藏交通廊道泥石流级联调控风险防控原理与方法

→刘金高|金伯利岩与碱性玄武岩的成因联系及深部地幔演化

→丁   兴|富氟流体活动及其成岩成矿效应 

柳保军,雷超,郑金云 | 专题十:南海陆缘盆地动力学及其能源效应

施小清,杨晓帆,戴恒 | 专题十一:地下水环境的刻画与模拟

高晓英,罗涛 |专题十二:微区分析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梁琛岳,刘博 | 专题十中亚造山带南缘构造与成矿

Alexander Humphreys ,Johann Hohenegger | 专题十四:热带大型底栖有孔虫

 付伟 ,李登峰,李占轲,等 | 专题十五:战略性矿产资源研究与勘查进展

雷宏武,张晓博 | 论坛专题十六:地热能地球科学

李斌 ,张志遥 | 专题十七 :深层油气论坛

李博 ,吴琼,李严严 | 专题十八:强震区滑坡崩塌灾害防治技术方法研究

程晓敢,石许华,林秀斌 | 专题十九:盆山过程与动力学

黄发明,张东明,李旭 | 专题二十 :机器学习与灾害风险

郑义,虞鹏鹏 | 专题二十一:华南大地构造演化与关键金属成矿

黄发明,李为乐,谭道远 | 专题二十二:地质灾害风险智能评价

陈红汉,罗群,李文正,王海学,唐大卿 | 专题二十三:走滑断裂与油气

侯晓坤,贾智杰 | 专题二十四 :工程地质与防灾减灾

王全荣,杜尧 | 专题二十五:地下水系统参数获取与污染成因

董志文,王欢业,蒋宏忱 | 专题二十六:青藏高原环境-地质-微生物

地球科学编辑部
《地球科学》(中文版)和Journal of Earth Science(英文版)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地质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地球科学学术刊物。中文版被EI 等数据库收录,英文版被SCI收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