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礼:让“春天的事业”托起温暖与幸福

政务   2025-02-07 17:31   河北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的群体”,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我区历来十分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连续几年以来,积极开展扶残助残文明实践,引导更多人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汇聚推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强劲力量,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残疾人托起稳稳的幸福。



创新辅具服务模式
为残疾人幸福生活“加码”

“你好,我想借一副腋杖或者轮椅,需要什么手续?”

“您好,请出示一下身份证,根据提示填写内容,即可解锁使用。”


家住西湾子镇的王小姐前段时间不小心摔伤,出行不便,她本想买一个轮椅,又觉得伤好了放家里也是闲置,听说社区有共享康复辅具服务站试点,王小姐便办理了租赁手续。王小姐说:“为暂时使用两个多月而去买一个新轮椅,实在有些浪费,况且之后如何存放也是个问题,现在共享康复辅具服务站试点就能借到腋杖或者轮椅,真的太方便了。”

目前,崇礼共建成服务站5个,群众只需要简单登记,便可租借所需要的辅助器具。共享服务区提供辅具类型多样,主要有轮椅、拐杖等,能够满足残疾人出行等多方面需求。共享服务区提供的辅具,均属于无需个性化适配、可直接拿来使用的辅具,大大提高了辅具使用效率,同时以免费使用代替购买,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强化设施建设,让“有碍”变“有爱”


“你看,这不就是政府和残联给打的无障碍通道,让我们出行变得特别方便了。”驿马图乡寒清坝村村民赵建军高兴地展示现在的家改状态。赵建军是肢体二级残疾,以前家门口布满高低不平的石头,轮椅出行要费很大劲且很不安全。村里在开展入户排查摸底工作时,发现他家情况符合残疾人无障碍项目改造的基本条件,向上提出相关申请。乡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入户调查核实后,“量身定制”为赵建军家实施了无障碍改造。

窥一斑而见全豹,赵建军的感受,是我区众多残疾人的共同心声。近年来,区残联遵循“精准化、精细化、个性化”和因户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注重改造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强化设施建设,让“有碍”变“有爱”。在家改过程中,针对每个家庭的房屋构造、家庭情况,残联会同施工服务商对每个家庭一一进行勘察评估,认真了解残疾人居家生活中的无障碍需求,切实做到“一户一方案、一户一设计”。2024年以来累计为33户残疾人家庭提供出入口改造、户门改造、卫生间改造、卧室改造、厨房改造等无障碍改造,有效提高了残疾人生活的便捷性、安全性,让残疾朋友真正能坐得下、起得来、走得动、出得去。



加强助残服务,提升残疾人幸福感


“考虑到了我们出行不便,区里来人为我们办理残疾证,给我们节省了来回路费,服务也周到,十分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清三营乡南山窑村残疾人家属孙建贵说。


2024年以来,区残联积极联合北医三院,深入10个乡镇为100多名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上门评残服务,获得残疾人及亲友好评。同时,区残联联合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结合基层残疾人需求,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开展助行、保洁、理发、代购、代办等居家服务,帮助残疾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爱的阳光照进残疾人的心灵,进一步提高了残障群体生活幸福感。




强化文化惠残
引领残疾人畅享冰雪运动之乐

 2024年,我区凭借冬奥场馆与雪场的独特优势,紧密对接中残联体育部,将崇礼正式挂牌为 “国家残疾人雪上训练基地”,积极承办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残疾人赛事,持续开展残疾人冰雪活动,全力推动冰雪运动在残疾人群体中的普及与推广。同时,进一步健全残疾人就业创业机制,多维度拓展就业创业渠道,全面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从创新辅具服务模式、无障碍设施建设、便捷办证享受惠残政策,到享受康复、托养服务改善身体状况,从获取一技之长实现就业、融入社会,到心怀梦想活出精彩人生……在崇礼,残疾人“平等、融合、共享”的目标得到更好实现,用善行义举传递正能量的社会风尚蔚然成风,更多残疾群体让生命绽放美丽、散发光芒。

编辑:李雪露

编审:武俊婷

监审:刘海龙

来源:崇礼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雪国崇礼



抖音搜索“雪国崇礼”点关注 发现不一样的崇礼


雪国崇礼
传递区委、区政府声音,展示崇礼形象;倾听社情民意,服务百姓生活。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