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24 年 8 月 24 日比什凯克 -24.kg新闻社报道,首都市长艾别克·朱努沙利耶夫参观了比什凯克垃圾卫生填埋场,该处计划建造一座处理固体生活垃圾的生态技术工厂。
该项目由湖南军信环保投资1亿美元,把中国的垃圾处理和清洁焚烧发电经验,向中亚地区快速拓展。
图片来自24.kg
本文是中亚产业研究“吉尔吉斯斯坦生意经”系列第1篇,深度介绍中亚及周边国家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基建狂魔上线!垃圾厂一年完工!
为了准备环境影响评估文件,军信环保投资有限公司与 Eco Tazalyk 签署了协议。2024 年 7 月 15 日,该公司向自然资源、生态和技术监督部提交了环境影响评估的初步部分,以供国家环境审查。
军信环保投资有限公司还与Giper Stroy LLC签署了一项协议,双方开始设计地块并平整未来垃圾处理厂的场地。该厂建设场地准备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表土已挖除2.9万立方米土壤,正在修建进厂道路,挖除的土壤已用于覆盖垃圾。
市政当局报告称:“中方正在安装集装箱,为项目团队组织生活区和办公室。预计中国工人也将抵达,他们将参与垃圾处理厂的第一阶段建设。”
2
吉国寻求国际援助解决垃圾危机
吉尔吉斯斯坦,尤其是首都比什凯克,面临着垃圾填埋场爆仓和火灾频发的严峻问题。比什凯克的垃圾填埋场自1974年开始使用,面积和高度不断增加,垃圾山内部发酵产生的沼气在干旱条件下容易引发火灾,且扑灭困难。此外,填埋场的垃圾量已接近极限,难以继续承载更多的垃圾。
吉尔吉斯斯坦缺乏足够的现代化垃圾处理设施。许多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垃圾收集和处理系统不完善,导致垃圾经常得不到有效管理。
垃圾分类在吉尔吉斯斯坦并不普及,绝大部分垃圾没有经过分类处理,直接进入垃圾填埋场或被焚烧。由于缺乏现代回收设施和技术,废物回收率非常低,大量可回收资源被浪费。
由于露天焚烧和垃圾填埋,吉尔吉斯斯坦面临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尤其是在首都比什凯克等人口密集区域。未妥善处理的垃圾填埋场对周边土壤构成污染威胁,影响农业用地和食品安全。
尽管吉尔吉斯斯坦有一些关于垃圾管理的法规,但执行力度不足,违规处理垃圾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政府资源有限,对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投资不足,影响了政策的实施和环保项目的推进。
许多居民缺乏垃圾分类和环保意识,导致垃圾乱丢乱放问题严重。缺乏系统的环保教育和宣传,公众对垃圾处理的重要性和方法知之甚少。
吉尔吉斯斯坦正在寻求国际援助和合作,以改善其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和管理系统。近年来,与中国、俄罗斯等国在环保和垃圾处理领域有一定的合作。
如前述与中国企业军信环保合作建设垃圾科技处置发电项目,该国正在推进包括垃圾处理厂在内的多个新项目,试图通过外资和新技术来提升垃圾处理能力。
未来,吉尔吉斯斯坦可能会引入更多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如废物发电和垃圾回收系统,以改善环境污染状况。
总的来说,吉尔吉斯斯坦的垃圾处理现状反映了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即基础设施不足、管理不善和环保意识薄弱等。随着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关注与投资,该国的垃圾处理能力有望逐步提升。
3
一带一路:中企环保足迹深
随着中亚国家经济腾飞与城市化加速,垃圾处理问题愈发凸显。中国企业凭借其技术实力与丰富经验,积极投身于中亚垃圾处理领域,推动多方合作与技术创新。
中企在该地区推广了一系列先进处理技术,如垃圾焚烧发电、精细分类及资源化利用,显著提升了垃圾处理效率,减轻了环境负担。在吉尔吉斯斯坦,中企与当地政府携手共建现代化垃圾处理设施,通过焚烧发电,既处理了废物又供应了清洁能源,有效缓解了能源与环境双重压力。
同时,中企采取PPP模式,与中亚各国政府及本地企业共同投资运营垃圾处理项目,实现了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增强了项目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此外,中企还出口先进设备并提供全面技术服务,助力中亚国家构建完善的垃圾处理体系。
环保教育与培训也是中企的重要贡献之一。通过提升居民环保意识与垃圾分类能力,中企助力当地改善垃圾管理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循环经济方面,中企积极促进废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填埋,助力中亚国家实现绿色转型。
中企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的成功实践,不仅解决了当地垃圾处理难题,还带动了经济发展,展现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合作共赢的典范。然而,面对法规不完善、市场竞争、文化差异等挑战,中企需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深化本地化运营,以更好地融入中亚市场。
中企在中亚垃圾处理行业的深耕细作,不仅是中国环保技术“走出去”的生动实践,也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在环保领域深化合作的缩影。这一合作不仅为改善中亚环境贡献力量,也为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负责任、有担当的形象,为双方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