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停:健全帮扶机制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政务   2025-01-09 06:01   北京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需要持续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帮扶工作。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党中央决定设立5年过渡期,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入过渡期以来,各地积极探索建立完善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救助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过渡期内的帮扶制度让农村低收入人口享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公共服务。政策瞄准单元从区域逐步精准到户到人,涵盖了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脱贫不稳定家庭、边缘易致贫家庭等困难群体类型;区域方面则提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政策对象,并着力构建欠发达地区的常态化帮扶体系,使帮扶更加精准。统筹兜底性保障与开发式帮扶,在做好兜底保障的同时,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户提供劳动机会,帮助其提高劳动技能或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或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农户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现在很多乡村都有不断壮大的特色产业,像甘肃天水的花牛苹果、陕西柞水的木耳、山西大同的黄花等,各地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富民产业发展,不断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


过渡期内,各地还普遍建立并实施了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也有序推进。比如面对突发意外容易造成返贫致贫等情况,很多地方将当地行政村划分为数量庞大的网格,配备网格员,聚焦大病重病户、突发意外情况等重点农户,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早消除,将各类风险隐患及时动态清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尽管已取得一定成绩,但当前针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救助帮扶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尽管近年来针对经济困难老人的生活和护理补贴,以及高龄老人的补贴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补贴金额仍相对较低。比如监测帮扶涉及的部门较多,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不够充分,没有形成合力。再比如,有些地方还是以政府的兜底帮扶为主,社会帮扶的方式和力度不足,只是简单地给予资金,没有充分激发帮扶对象的内生发展动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进一步健全帮扶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要优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打造能充分发挥部门合力的信息共享平台,有效整合打通各部门之间的大数据资源。要完善帮扶模式和帮扶方式,积极引导、吸引、加强社会力量参与。在做好兜底性保障的同时,做好开发式帮扶,通过发展的方式来解决更多问题,从简单地进行经济维度的救助向发展性维度拓展,健全就业和产业帮扶机制,不断夯实广袤乡村的产业发展基础,加强资源要素支撑,依托各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统筹运用好县域的力量,加快发展农村电商,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强化“志智双扶”,为低收入农村人口提供种植养殖技术、网络直播等更多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其职业发展能力。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合理设置公益性岗位,提供就业服务,组织好劳务输出工作。要瞄准重点地区和重点群体,坚持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在明确欠发达地区界定标准和范围基础上,以区域为基本单元,对欠发达地区实行区域性普惠政策,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帮扶举措,切实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瞄准老年人、儿童、单亲家庭等重点群体,充分考虑其发展需求、家庭照料需求、风险预防需求,积极推进照料、康复、护理、心理救助等服务的拓展,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救助帮扶支持网络,发挥常态化救助帮扶政策在激活困难群体潜能、支持家庭发展和保护特殊群体等领域的作用。加大教育、医疗等帮扶力度,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让农村人口更便利地享受到更多优秀的医疗资源,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的生活差距,努力提升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



左停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来源|光明日报 2024年1月8日 第05版

图源|新华社‍‍‍‍‍‍‍‍‍‍‍‍‍‍‍‍‍‍‍

编辑|宋锐‍‍‍‍‍‍‍‍‍‍‍‍‍‍‍‍‍‍‍‍‍‍

主编|蒋琳

监审|钟倩

点击下方公众号名片,阅读更多优质内容


中国三农发布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官方投稿邮箱:zgsnfb@126.com(投稿请标明时间、地点、投稿人联系方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