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茶泡Fan

科技   2024-11-19 11:30   北京  

01 中国移动持续夯实“万百千”智能基座,引领“AI+”时代

      自ChatGPT爆火以来,国内外不少巨头争相涌入,刷屏式地推出各类大模型,AI技术在狂热的市场追捧下再次迈入更广阔的现实世界,为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进程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在这场全球各方竞速的AI“军备竞赛”中,中国“国家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推动国产大模型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中国移动作为“国家队”的重要一员躬身入局,不断强化“AI+”设施升级,持续推动人工智能的高质量发展,为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数智化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据了解,中国移动深化推进“AI+行动”,夯实由万卡级智能集群、千亿多模态大模型、汇聚百大要素生态平台共同构成的“万百千”智能基座,充分释放“九天”大模型在技术能力、经济效益上的规模效应,为千行百业、千家万户注智赋能,正在引领经济社会从“互联网+”“5G+”迈向“AI+”新时代。

      夯实智能底座:聚力推动“AI+”设施升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人工智能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信息通信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行业,既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也为其他领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在这一变革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作为全球最大的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时代机遇,早于11年前,便开始布局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自主研发,其建立的“九天”人工智能团队所研发的人工智能平台,在中国移动特有的数据、算力、平台三方面优势加持下,塑造了由“九天”基础大模型与行业大模型组成的全面体系。

      不仅如此,为了适时满足广大消费者和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智能化需求,中国移动一直在聚力产业力量全面推动“AI+”设施升级,围绕“连接+算力+能力”,以算网大脑强化算力网络各类资源的一体化协同调度,提升通算、智算、边缘算力的互联效力,加速智算成网,构建泛在融合的智能化综合性信息基础设施,助力千行百业智焕新生。

      在算力方面,中国移动不仅打造超万卡智算集群,还加快了“东中西”“云边端”“通智超量”算力基础设施融合。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移动智算规模超26EFLOPS。未来,中国移动还将持续完善N个全国性智算中心与X个边缘智算节点建设布局,增强哈尔滨、呼和浩特超万卡智算中心能力,在1500个边缘节点按需部署推理卡。这些智算集群的布局,不仅推动了边缘节点的升级,还实现了中心大集群、边缘广分布、中训边推、训推一体的目标,为AI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

      在提升能力方面,中国移动同样不遗余力。中国移动不仅沉淀数万亿Tokens行业数据集,丰富行业数据集的数量、质量和结构,还持续推进数联网优化迭代,加快在更多场景实现规模落地。此外,中国移动还推广“九天”多模态通用大模型服务,积极推进更大参数体量、更强推理能力的模型训练,为各行各业智改数转网联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还专门打造了“九天生态汇聚平台”,面向全社会提供模型训推一体化服务和AI应用孵化服务,促进AI产业能力提升。这一平台的建立,无疑带动了大模型产业生态的融通共赢。目前,该平台已汇聚并开放超100个“自有+开源+生态”大模型、超60个高质量数据集,后续将逐步开放百个大模型、百个数据集和百个AI应用,为AI产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移动在AI领域的布局和投入不仅体现了其作为“国家队”的责任和担当,更展示了其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以及夯实“智能底座”方面的实力。基于这些能力,中国移动也将为“AI+”设备升级,以及“AI+”融入千行百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升级模型实力:“AI+”深度融入千行百业

      当前,全球科技领域正积极加强对AI技术及其应用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新模型、新应用不断涌现,而其中最能体现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的,莫过于基础大模型和面向特定行业的大模型。在“2024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推出的“九天善智多模态基座大模型”,以及30款自研的行业大模型,充分展现了中国AI科技的卓越综合实力。

      “九天善智多模态基座大模型”作为“九天”系列通用大模型的最新力作,其在长文本智能化解析、全双工语音交互、视频与图像处理、结构化数据深度洞察等方面的显著提升,不仅符合全球AI技术研发和应用主要方向,还为各行各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测试表明,“九天善智多模态基座大模型”的多项关键指标达到业界领先水平。截至10月底,在综合榜单C-Eval和CMMLU中均名列第四,多任务语言理解能力在权威的BBH榜单上名列第二,文生视频能力在VBench榜单列第三名,图像理解能力在MME-P榜单列第三名......多个权威榜单的排名充分证明了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移动在开发“九天”系列通用大模型的过程中,始终把服务于行业生产实践作为基本方向,多年来深入金融、交通、能源、制造等十多个行业,全自研了超过30个行业大模型,并已有多个行业大模型投入使用。比如,“九天·海算政务大模型”已应用于黑龙江政务领域综合搜索平台,医疗大模型已在协和医院、广州120等医疗机构落地应用。

      在全球AI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中国移动凭借其卓越实力构建的“万百千”智能基座以及九天善智多模态基座大模型等自研行业大模型的发布,不仅是中国移动在构筑经济社会智能化引擎方面迈出的坚实一步,更加速了“AI+”战略在各行各业中的深度融合与应用,探寻更多“AI+”发展潜力的同时引领整个AI产业不断向前发展。(来源:新华网)

02 英伟达新一代 AI 芯片被曝过热,产品交付推迟

      据「第一财经」报道,英伟达的新一代旗舰 AI 芯片 Blackwell(代号 GB200)在交付过程中遭遇了过热问题,这一问题可能影响其在装有 72 个处理器的高功耗服务器中的性能,并存在损坏组件的风险。

      市场人士透露,这些服务器每个机架的功耗可能高达 120kw,而过热问题可能会限制 GPU 的性能。

      对此,英伟达回应称公司正在与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合作,将这一过程视为工程团队和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强调工程迭代是正常的,符合预期。

      英伟达还表示,将 GB200 集成到各种数据中心环境中需要与客户共同设计,目前客户正在抢占 GB200 系统的市场先机。(来源:爱范儿)

03 夸克 PC 端 AI 应用下载量行业第一

      夸克最新推出的「学术搜索」AI 产品,通过整合亿级学术文献和 AI 技术,显著提升了学术工作的效率。这一产品不仅聚合了维普、知网等顶尖学术资源平台的专业文献资料库,还能引用多篇文献内容,确保搜索内容的准确性。

      夸克的 AI 技术还支持创作写作,提供 AI 生成的学术大纲和一键制作 PPT 功能。根据 PConline 的数据,夸克 PC 端下载量位居国内电脑端 AI 应用第一,成为年轻人首选的 AI 产品。

     夸克 PC 端的 AI 功能,如搜索、写作、总结等,已融入各类学习、工作场景中,且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年轻人作为 AI 产品的核心用户,夸克通过快捷键、划词、截图等创新交互方式,提供了一体化的 AI 服务。

      夸克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为年轻人提供全面信息服务,致力于成为用户的 AI 全能助手。(来源:爱范儿)

04 Rokid Glasses AR 眼镜发布,搭载阿里通义 AI

      在 Rokid Jungle 2024 合作伙伴暨新品发布会上,Rokid Glasses AR 眼镜正式发布。这款与暴龙眼镜合作的产品重量仅 49 克,支持全天佩戴,并可为近视和散光用户提供定制镜片。

      这款 AR 眼镜整合了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多模态大模型,具备接打电话、AI 问答搜索、物体识别、拍照答题、多语种翻译、导航、转译、健康提醒等多种功能,并支持 AI 快速回复,筛选重要消息。

      Rokid Glasses 搭载高通骁龙 AR1 平台,优化了散热和功耗,配备充电眼镜盒,可充电十次,20 分钟充满。产品定价 2499 元,预计 2025 年第二季度上市。(来源:爱范儿)

05 人工智能驱动汽车业加速奔跑

工人在吉利汽车长兴基地数字化生产线上忙碌。钱昕彤摄(中经视觉)

  11月7日,小鹏P7+上市,这是全球首款AI汽车。当晚24时,斩获3万多个订单,服务器一度被“挤爆”。

  “当前,汽车变化的周期越来越短,甚至出现了变化叠加的特征,过去的变化还没有完成,新的变革又已开始。这种叠加发展成了汽车产业的新常态,整个汽车产业变革进入新竞争格局,而最新的驱动因素就是人工智能。”在前不久举办的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大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说。

  AI重塑全产业链价值

  “从今年开始,小鹏汽车已明确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即成为一家全球化的AI汽车公司。”在小鹏AI科技日上,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分享了小鹏AI体系。

  什么叫AI汽车?“第一,要标配高级别的自动辅助驾驶,智驾技术无疑将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第二,它依赖于不断进化的AI能力,这是定义AI汽车一个非常重要的点。”何小鹏解释,“AI一旦成为汽车标准或基础的能力,它的可扩展性价值将非常大,这对于小鹏汽车,乃至整个汽车行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AI已成为汽车产品实现唯一性和差异性的重要工具。“在电动化阶段,产品竞争更多关注动力系统性能;而随着三电技术趋近成熟,逐渐形成通用化技术,新能源汽车之间性能差距越来越小,用户体验逐渐趋同。”不过,AI也将推动汽车智能化出现新的分化,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徐尔曼认为,分化将围绕两条赛道展开。第一条赛道是智能驾驶,致力于解决汽车如何“更好开”的问题;第二条赛道是智能座舱,解决的是汽车内部如何“更好玩、好用”的问题。

  新发布的《AI汽车发展报告(2024)—AI定义座舱》显示,AI汽车座舱的发展将分为三个阶段。其中1.0阶段主要是人机交互,提升用户交互体验,在这个阶段汽车体现的仍然是作为交通工具的属性;2.0阶段是智能座舱的进化,能够将座舱堆叠式的功能配置整合为原子化功能池,通过个性化编排的方式,提供一站式服务;3.0阶段能够实现整车层面的功能调用,汽车成为人类的智能伙伴。

  同时,AI也在向汽车生产制造、检测及服务等环节渗透。在产品开发生产方面,可以通过高效的数据处理、智能视觉检验、数字化标注等手段,提高开发效率并降低成本;在产品功能方面,通过算法的优化、数据挖掘,进一步实现更高等级的智能化体验;在企业经营方面,通过数据分析、智能销售、智能服务等环节,加快推动全面、精准、高效的决策建议。

  “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有90公里的百G光纤环网,数据采集非常多,是全球领先的全链路数字化智能工厂。”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告诉记者,“公司去年开始用AI工具生成代码,生产效率提高了约30%;在生产冲焊环节用AI智能抽检,精度可以提高到0.1毫米;一辆车上有20多个扬声器,用AI进行智能影音检测,既高效又精准。”

  面临算力和标准新挑战

  从AI赋能到AI定义,我国汽车产业在研发创新、用户体验、生态构建等方面已走在全球前列。不过,AI驱动的产业智能化变革投入巨大,竞争门槛也在逐渐抬高,比拼的不仅是认知、速度,还有企业实力。

  “在人工智能时代,汽车行业最缺的是智算基础设施,而不是生产能力。”张永伟认为,当前智算基础设施不足,已成为汽车AI化发展的首要挑战。

  “智算”就是智能领域的计算能力。随着汽车与AI深度融合,端到端智能驾驶、座舱大模型等加速上车,行业对智能算力的需求快速增长。“没有几千张乃至上万张卡的算力集群,没有充足的算力、算法、数据团队,企业很难在新赛道上形成竞争力。”张永伟坦言,目前国内所有车企算力的总和,不如特斯拉一家企业拥有的100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算力。

  与智能驾驶不同,智能座舱概念近两年才广为人知。作为新兴领域,智能座舱本身是复合性的和非标准化的,技术和产品迭代很快。“现在的汽车座舱和操作系统的功能迭代,需要企业加快建立标准化的技术中台,统一运行环境和各个接口的标准。”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与系统测评室主任王荣多次提到“标准”二字。

  神州数码汽车业务集团CTO刘黎对建立标准的迫切性感受更深:“不管你是在车里还是在车外,都要跟车交互,车跟车之间也要交互,这个交互的框架跟现在手机App应用商店的框架完全不一样,亟待建立标准。”

  “我们这几年一直在积极地推动本土操作系统率先上车,实现规模化应用。汽车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张永伟说。

  如何打造新的竞争力

  随着以大算力、大数据、大模型为主要代表的人工智能和汽车加速融合,汽车产业的技术高地和汽车企业的战略竞争支点,正在向AI驱动的智能化迁移。

  “这就需要我们聚焦AI技术和数据的价值来打造新的竞争力。”张永伟说,国内企业要从数据的角度出发,解决好两大核心问题:一方面,要让数据成为企业核心的资产和要素,让数据创造价值,改变汽车企业对数据挖掘能力不足、对数据价值利用不够的现状。另一方面,要解决好数据的协同效应。“在训练软件、系统方面,仅靠单一车企的数据量是不够的。在AI时代,竞争力都是靠数据堆叠出来的,必须解决规模化数据的问题,这就需要创新机制,促进数据汇聚,让企业能够按照市场化原则为平台投入数据以及使用数据,解决数据目前规模不大的问题。”张永伟说。

  AI汽车的发展也需要芯片、基础软件,以及其他跨界技术的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包括汽车本身的发展,最重要的硬件就是芯片,而且我们芯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从战略的角度思考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必须解决好汽车芯片的本土化供应问题。”张永伟认为,分领域、分步骤、分阶段解决好汽车芯片的本土化供应问题,特别是高算力芯片的研发与制造至关重要。

  “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覆盖了软件、硬件、系统集成、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产业边界面临重构,未来汽车将发展成绿色智能移动的生活空间,开放合作、跨界融合是汽车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明说。

  “完成人工智能与汽车融合发展战略,完全靠车企是做不到的。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在汽车产业之外,还有大量能够给汽车赋能、链接汽车的跨界力量。这些力量在技术、模型、软件、网络,包括硬件,都有足够强的单项能力,这些能力链接到汽车上,就变成汽车的能力。”张永伟说。

  目前,不少整车厂和芯片企业已开始共同打造智驾方案,有的整车厂开始和头部软件企业共建汽车产业软件生态,这是探索车企和跨界企业共创、共生模式的重要实践。(来源:经济日报)



电脑爱好者
领略科技新生活,畅享互联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