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政策,政府主要延续“公交优先”和“控车辆”政策。澳门迎来回归25周年,交通领域发展为社会关注焦点。过去特区政府在公共交通、道路建设和车辆管理等方面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展望未来,面对城市发展、出行需求日益增长,澳门交通规划将如何应对新挑战?
2011年,特区政府公布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政策的十年规划,目标至2020年。期间,政府坚持“公交优先”和“控车辆”政策,巴士线路由61条增至85条,日均乘车人次由37.1万人次增至62.7万人次;机动车辆总数由19.6万辆增至24.4万辆,年增长率控制在3%以下,低于先前预测的约5%年增长率。在2021至2030年交通规划中,政府考虑到周边区域交通联系、新城建设及人口持续增长等因素,预计全澳日均出行总量将由2019年的259万人次增加到2030年约302万人次,陆路交通将更繁忙。规划确立四大目标:改善交通安全与环境、优化交通方式结构、确保道路交通平稳运行,以及提高交通服务满意度。
聚贤同心协会副理事长高岸峰表示,近年来政府积极完善法律,改善道路及交通设施,整体交通有所改善。道路方面,政府采用立体交通格局,建设多座行车天桥,如东方明珠、氹仔运动场圆形地等,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死结。同时,行人隧道及空中走廊建设也逐步增加,有效实现人车分流,提高通行效率及安全。随着澳门大桥及A2、A3及AB通道的建设,跨区跨岛交通将更加便利,为A区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然而,道路经常开挖必然影响交通和居民,道路铺设质量有待提高。高岸峰希望当局能落实道路协调机制和平台,利用新的道路铺设技术,持续改善道路质量及稳定。此外,应完善新区交通建设及跨区行人系统,以应对未来出行需求增加。
巴士方面,近年巴士的乘客数量及满意度均有提升,路线及设备同步优化,例如增加快线、特班车等,提高运转能力,并引入低地台巴士及无障碍设施。然而,巴士服务已经进入瓶颈,道路难以应付路线及巴士数量增加。随着轻轨氹仔线开通及东线建设,未来巴士服务要结合轻轨的发展,实现换乘优惠,鼓励居民使用轻轨,以扩大交通网络并分担巴士运量。的士服务方面,近年来通过完善法律,引入车载机等措施,服务质量提升。电召的士增加也为居民提供更多选择,但疫情后“搭的士难”问题仍然凸显。高岸峰建议当局持续增加不同类型的士,引入竞争,提升服务质量,以满足居民和旅客的需要。
澳门近年来的交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居民期望仍有落差。居民对于经常掘路及交通配套未完善表示不满,政府需更好落实交通规划中“三张网络”(即轨道网、步行网、道路网)建设,全面提升交通出行条件和服务。
交通事务局表示,局方于2022年公布《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规划(2021-2030)》,规划文本提倡落实“轨道网”、“步行网”、“道路网”的“三张网络”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政府正持续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完善乘车资讯,加强对各公共运输系统的监督,以创造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系统,并透过综合交通整治,持续改善澳门交通环境。明年亦将启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规划的中期检讨工作。轨道网方面,先后完成并启用包括氹仔线延伸至妈阁站、石排湾线(协和医院站)、石排湾线已于本月1日开通;横琴线预计于今年内开通;轻轨东线工程正在建设阶段。步行网方面,先后完成并启用的步行设施包括基马拉斯大马路空中走廊以及松山行人隧道;其他项目包括东北大马路空中走廊、林茂塘一带步行系统、沙梨头北街行人天桥等正有序推进。道路网方面,先后完成并启用的大桥/隧道包括澳门大桥,九澳隧道,友谊圆形地行车天桥A、C匝道,奥林匹克游泳馆圆形地行车天桥。其他道路网项目包括友谊圆形地行车天桥(B匝道)、大潭山隧道,以及连接新城A区的A2、A3、AB区通道,正有序推进。目前,交通事务局正透过多种渠道发布涉及陆路交通事务的各项统计资料和资讯。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