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祖国南部,连接着我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及东南亚,南濒北部湾,西南与越南交界。陆地边界线长1020公里,海岸线长1595公里,大小岛、礁800多个。与越南交界的边境县有东兴、宁明、凭祥、龙州、大新、靖西、那坡等7个县(市)。其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对外关系,在我国国防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祖国的南大门。图为广西边境地区地图。
【图一】广西边境地区地图。(标注边防线、海防线,邻边各县市)
■广西边境地区古代军事防御体系
地处广西的中越边境崇山绵亘,地势险要,处于“内忧外患”的地缘形势和“制内御外”的战略考虑,历代王朝在边境地区构筑了军事工事和防御设施。特别是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时任广西提督的苏元春奉旨督办广西边防,为防御外敌再次入侵,他大力加强边境军事设施建设,设3关,109隘,66卡,先后建成了大炮台34座,中炮台48座,碉台83座,配置大中小炮119门,其中120毫米口径德国克虏伯大炮20门,修筑沿边军路把各关隘炮台连成一线,在近一千公里长的广西边防线上构筑了以大小连城为中心,以炮台为核心,各式炮台、碉台、营垒、城墙、关隘等组合成的防御体系。
“关”则是在险要处设置的守卫处所。“三关”是今天的友谊关、平而关、水口关。
“隘”是两山之间狭窄的通谷地带。
“卡”则是为了警戒在一些出入通道上设置的检查站。
【图二】友谊关
【图三】镇南炮台
■中越陆地(广西线)勘界立碑
1885年至1897年间,依据《中法越南条约》,由清政府与统治越南的法国殖民政府依据界约划定,中越陆地边界开展勘界工作,全线立界碑310块,其中广西段240块,由东向西分三段:中越边界东兴段,立界碑33块;平而关以东为中越边界东路,立界碑67块;平而关以西为中越边界西路,立界碑140块。
1999年12月30日中越双方签订《中越陆地边界条约》后,中越陆地边界广西段勘界立碑工作从2001年12月开始,到2008年12月结束,共确定界碑1306个。
【图四】广西旧界碑(清朝立)
【图五】广西新界碑
【图六】2009年2月,中越陆地边界勘界立碑工作圆满结束,国务委员戴秉国(右)与越南副总理兼外长范家谦(左)在友谊关共同为1117号界碑揭幕。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院微信订阅号(左)、服务号(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