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赛迪顾问发布《2024先进制造业城市研究报告》,2024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发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城市是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赛迪顾问于2024年12月25日在湖北省荆州市举办的2024先进制造业发展大会上发布《2024年先进制造业城市研究》,提出城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三类模式”“三大趋势”“三点建议”,旨在助力城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通过连续多年对城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追踪观察及研究,赛迪顾问先进制造业研究中心对城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演进曲线进行了迭代升级,形成了城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曲线2.0。该曲线将城市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阶段划分为跃升期、扩张期、发展期和起步期四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城市展现出独特的发展特征,并在城市间形成了各异的协同关系模式,具体可分为链带式、单星式和轴辐式三种主要模式。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4,12
(一)链带式:多处于城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演进曲线的扩张期,均衡发展特色明显
模式特征:链带式模式通常涵盖多个地理位置相邻或接近的城市,各个城市均拥有较为丰富的生产要素,这些城市之间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经济联系紧密,通过健康的竞争、紧密的合作和有效的协同,建立起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这种关系不仅提升了整个区域先进制造业的竞争力和效率,而且促进了链带式模式中的先进制造业城市均衡发展。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4,12
(二)单星式:多处于城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演进曲线的扩张期及发展期,区域带动能力亟待挖掘
模式特征:单星式模式特指那些原材料资源丰富、科技创新资源充裕、人才与资本等生产要素丰沛的城市。这类城市先进制造业自身发展势头良好,但在与周边城市的联动和区域带动能力方面表现较弱,未能有效形成以大城市为核心,带动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格局。这种模式下的城市,尽管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产业集群发展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4,12
(三)轴辐式:分布于城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演进曲线的各时期,集聚效应显著
模式特征:轴辐式模式包括涵盖了两类城市及两种细分模式。两类城市即枢纽中心城市和受辐射的周边城市。两种细分模式为单枢纽和双枢纽轴辐式,在单枢纽轴辐式中,存在一个核心枢纽中心城市,与受辐射的其他城市联系紧密;在双枢纽轴辐式中,存在两个枢纽中心城市,这两个城市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往来频繁,周边城市通常与其中一个枢纽中心城市保持较为紧密的联系。
在轴辐式模式中,枢纽中心城市通过其强劲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吸引周边城市的高端生产要素,这种要素禀赋的差异将促使先进制造业领域的企业在枢纽中心城市集聚。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枢纽中心城市所能达到的先进制造业集聚经济规模是有限的,当超过这一限度,城市的生产要素成本随之上升,企业利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枢纽中心城市的企业会逐步向外迁移,生产要素会向周边城市扩散,以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高效的资源配置。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4,12
(一)从实体到数字,开启数实融合新纪元
先进制造业正经历着从传统的实体制造模式向全面数字化乃至智能化转型的深刻变革。这一进程中,实体制造曾依靠手工操作和机械生产支撑起庞大的工业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制造业逐步迈入数字化时代,通过集成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与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流程的高效协同与数据驱动的优化决策。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先进制造业插上了智慧的翅膀,从智能工厂、预测性维护到自适应生产,人工智能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与灵活性,还促进了产品质量的飞跃与个性化定制的普及,引领先进制造业迈向更加高效、绿色与可持续的未来。
(二)从要素到标准,聚焦大国竞争新战场
在技术日新月异与全球供应链经历深刻重构的背景下,先进制造业的竞争焦点已经显著地从生产要素和成本的传统较量,升华到了技术标准和规则制定权的高层次竞争。这一转变要求各国不仅要在技术创新上持续突破,更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在全球市场中获得主导权和话语权,增强全球影响力。通过掌握技术标准,企业不仅能有效规避贸易壁垒,还能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融合,加速产业升级,为先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从增长到韧性,迈向经济增长新周期
在全球化和不确定性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策略已悄然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更加注重经济的可持续性和韧性。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灵活性和抵御风险能力成为了先进制造业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先进制造业正积极推动绿色生产,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构建多元化、韧性强的供应链体系以应对市场波动和外部风险。
(一)把握创新融合,抢占机会窗口
以创新为引擎,激发先进制造业新动能。一是强化产业链协同,链接全球高端创新资源与生产要素,构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网络,形成产业创新生态网络。二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探索建立跨行业、跨地区的技能培训与人才交流合作长效机制,加快人才的培养与流动,为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三是高质量建设创新平台,完善省、市级创新网络体系,加速科技成果的示范应用和落地转化。以融合为动力,塑造先进制造业新模式。一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紧紧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机遇,顺应数字技术同制造、能源、材料等技术加速交叉融合趋势,大力推动智能制造,培育壮大智能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二是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现代物流和制造业高效融合,强化研发设计服务和制造业有机融合,推进消费服务重点领域和制造业创新融合。
(二)依托品牌质量,实现路径突破
以质量为根本,焕发先进制造业新生机。一是推动产品创新,鼓励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强设备更新,提升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并推动新产品的规模化应用。二是持续质量优化,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三是提升品牌价值,提高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消费者忠诚度,塑造强有力的“中国品牌”。以优化为路径,构建先进制造业新体系。一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优质产品的供给能力。二是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三是积极谋划未来产业,培育新产业和新赛道,加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丰富完善应用场景。
(三)坚持绿色发展,跨越增长瓶颈
以低碳为基础,打造先进制造业新动力。一是构建清洁能源供应体系,结合城市先天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风、光、氢、储、地热、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供应手段。二是加大低碳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聚焦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前沿,通过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三是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强化政策引导,完善激励机制,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等方式支持产业低碳发展。以绿色为引领,开创先进制造业新局面。一是发展绿色低碳新业态,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强设备更新,以此降低资源消耗,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二是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建设绿色工厂,开展绿色生产,不仅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为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注入新动力。三是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生产体系,通过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和谐共生。
请扫码加入编辑微信(im202501),备注你所在的城市,行业和姓名,通过率会比较高,通过后,会将文件分享给你,同时也会邀请加入到研习社微信群。
欢迎大家加入制造行业群进行沟通.需要加入群的请联系colin微信(im202501)。
以下行业可以加入:1.航空装备;2.卫星制造与应用;3.轨道交通设备制造;4.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船舶;5.智能装备制造;6.军事装备;7.重型设备、成套设备;8.工程机械;9.智能设备(机器人、数控机床、自动化成套产线,仪器仪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