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能源危机与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对高效电能存储技术的需求变得愈发迫切。目前,主流的电能存储设备涵盖电池、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以及静电电容器。与电池、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等传统能量存储器件相比,电介质电容器展现出超高的功率密度(可达108 W kg-1)、超快的充放电速率、长使用寿命、良好的热稳定性(-50°C至250°C)、低漏电流以及较高的工作电压(达kV级)等优势。然而,传统介电电容器的储能密度远低于锂离子等化学能源存储设备,这一局限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近日,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教师任丽(贵州大学在读博士生),在导师邓朝勇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实验室团队协作下,通过设计并构建新型的铁电/死层/超顺电双异质结电容器,利用界面和死层击穿强度的协同效应,实现了介电薄膜储能性能的大幅提升。在BSFCZ/AGO/BNTN三明治结构薄膜展中实现了高达132J/cm3的可恢复储能密度和84%的高效率,为开发高性能、环保的电能存储解决方案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以《Excellent energy storage performance in BSFCZ/AGO/BNTN double-heterojunction capacitors via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interface and dead-layer engineering》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能源期刊《Nano Energy》(中科院一区Top,影响因子:17.6)上。任丽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我校为论文共同完成单位。该论文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