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以后,不敢发朋友圈了。”

情感   2023-11-04 22:30   上海  

📌
你打开了 概率论 的第 738篇文章


我的朋友小A好不容易才调休出5天假期去旅游,
为了拼凑出这五天,她已经连续上了将近一个月班了。
即使这样,她还是说,自己不敢把旅行的照片放在朋友圈里,
因为害怕领导觉得自己心里没有工作,只想着玩。
好像很多人都是这样,
工作以后,就不敢在朋友圈展示快乐了。



明明工作之前,小A是一个超级热爱旅行的人。
她去往各个城市和小岛做义工,拍出鲜活的照片发在朋友圈里。
她是我的朋友中“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的实体样本。
而现在,小A的朋友圈里只有工作。
被「班味儿」改变的人,不止小A一个。
很爱捯饬自己的朋友小B,一直是我们眼中的美妆达人,
她会在微博上分享化妆品、妆容的照片,
但这些充满着“热爱”的微博却都是“仅自己可见”,
微信朋友圈也是一条看不出喜怒哀乐的“—”。
她说,自从工作以后,好像就渐渐失去了分享的能力。
害怕自己画的妆容会受到同事的指指点点,害怕上司会觉得她一心爱美,对工作不上心。
而想到要一个个给同事、家人、工作伙伴分组,就觉得好累,
照片再好看,好像也没有发出去的动力了。



工作几年后发现,
朋友圈像是变成了「商务圈」。
明明在上班之前,大家都可以坦坦荡荡地做自己,朋友圈里既有山河湖海,也有每日心情。
现在分享日常琐碎的记录却越来越少,
下滑时只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工作打卡,转发投票。
是我们的生活,真的被侵占到一点值得分享的快乐都没有了吗?
或许,只是习惯了隐藏。
我想起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还会在朋友圈分享很多日常,
下班后发现的一家好吃的餐厅,拿到第一笔工资奖励自己的项链,和朋友久违的周末旅行。
这些再正常不过的记录,却让我明白,
快乐是有可能刺痛人的。
当同事阴阳说“你夜生活真丰富”,
当朋友无心地说“你上班应该挺轻松的,我看你朋友圈天天在玩”,
我的分享欲就被这些扫兴的话一点点磨平了。
仿佛身在职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担忧,所以选择藏起真实的自己,
打造出扁平的职场人设,防止自己的快乐会“刺痛“到其他人。
也不想被别人的快乐刺痛。



我努力去找到这种被快乐刺痛的理由。
也许是东亚的孩子都过得太憋屈,太努力了,
虽然内心很想要快乐,却找不到能纯粹让自己快乐起来的方法。
所以才会在朋友圈看到别人的九宫格照片时,因为羡慕而生出对自己的不满。
前几天上海万圣节的疯狂,或许就是最好的例子。
被生活、被工作压榨的年轻人,借着一个节日的名义,走上街头,肆无忌惮地发疯,
而他们中的很多人,无论现实中如何放飞自我,
朋友圈里依然是冷静的“朋友仅展示三天朋友圈”。
我在小红书的各种路人视角里,也看到了一位许久没见面的朋友,
她装扮的很有创意,随着人群一起大笑,喝酒,
但她却没有在朋友圈分享任何照片。
我犹豫了很久,很想告诉她,其实我有时会想念她,会关心她最近过得如何,
我是期待看到她的朋友圈的,无论有多么琐碎,平凡。
当一个人开始不发朋友圈的时候,好像失去了一个了解、联络对方的通道,
不知道她的近况,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开场白去聊天。
久而久之,朋友就像朋友圈一样,越来越少。


写在最后


成年人的孤独也许是自己选择的,
不再分享日常就是封闭自己的第一步。
但这个世界总有人在关心你,会期待看到你的生活片段,
就像概率论在2021年发起的“订阅我【1个月】朋友圈”实验,
至今已有280万人参与其中。
我想,这280万人说明了一件事,
我们都是需要被触及,被连接的生物,
在枯燥、无趣的工作转发之外,
多分享一点你有趣的灵魂,随手拍的小猫小狗,喜欢的东西吧,
只有打开自己,才能拥抱陪伴。
别担心你的快乐会刺痛任何人,



你只需要享受它。




文 案   CC 王女士 
图片   来源网络
 审 稿   yuyi/杨茜



概率论
用心创造每次相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