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上午,重庆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举行,市长胡衡华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迈上3万亿元新台阶、达到30145.79亿元、增长6.1%。放眼全国,继上海、北京、深圳后,重庆与广州双双加入“3万亿城市俱乐部”。这不仅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改变中国经济版图的大事件。▲1月21日,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隆重开幕。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3万亿”是量的突破,更是质的提升,属实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视。2018年,重庆GDP总量突破2万亿大关。但在之后的几年里,动能转换、人口变局、新冠疫情、国际风云等因素的叠加,为重庆实现“坐二望三”增加了挑战。此次跻身“3万亿俱乐部”,是重庆戮力同心、接续奋斗的结果。“3万亿的取得,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助推重庆成为人才和科技创新的高地,也为后续发展提供了动力。”重庆大学国家级特聘教授姚树洁表示,这份成绩既来自于多年积累,也离不开新重庆建设以来,全市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奋进。他认为,“3万亿”的成绩具体体现在“逆势而上”“成色十足”“后劲强劲”三个方面。逆势而上,见证着主动求变带来的发展活力。面对困难与挑战,只有主动求变才能获得好的发展机会,实现“弯道超车”。面对高质量发展对新重庆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为经济稳中求进给出的新命题,重庆逆势而上,用GDP同比增长6.1%的成绩,跑赢全国0.9个百分点;用38.8%与54.3%的比例,勾勒出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的鲜明特征。成色十足,彰显着产业转型带来的崭新动力。2017、2018年,重庆经济增长曾低于全国平均速度,汽车制造和电子制造等支柱产业也面临现实挑战——转型势在必行。于是,重庆围绕这一难题开始布局工业智能化转型,并于2023年提出,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希望通过转型为发展带来新动力。我们看到,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提出后不久,便初见成效——不久前,华为公开“示爱”赛力斯,愿向这家重庆车企开放股权,共建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而在此之前,双方合作的问界系列已走入千家万户,在“2023年全市新能源汽车50万辆产量”中贡献不少。随着“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深入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产业转型将带来更多动力,重庆“制造强市”建设必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后劲强劲,来自于要素集聚带来的长久潜力。去年创投圈流行着“找项目到重庆”的说法,这一说法的背后,是去年重庆市级重点项目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投资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的成绩。与此同时,央地携手带来更多资源投入——与35家央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一批重点央地合作项目未来将落地山城。我们看到,从寸滩国际邮轮母港,到璧山西部数字经济产业园,再到重庆空港新城,央地携手带来的“1+1>2”的效应正不断释放。“3万亿”成绩单,体现了重庆在发展过程中的“钉钉子”精神、“一件事”思维,以及锚住稳增长不动摇、建设新重庆不松劲的决心。▲1月18日,两江新区某公司数字化生产车间,工人正在作业。通讯员 王加喜 摄/视觉重庆不论是从重庆本身,还是着眼于西部和全国,重庆的“3万亿”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2023年,中国经济版图正发生着一些微小变化——内地有26座城市加入“万亿俱乐部”,拿到经济大市的门票;武汉、杭州等省会城市或将加入“2万亿俱乐部”,角出“经济九强”。而作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庆,拿下中西部地区首个“3万亿”,不仅符合中央定位、市场期待,更是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为牵引的区域经济带来示范效果,为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给出新答卷,再次刷新了中国经济版图。姚树洁表示,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发展能级,但也意味着不同的发展责任。从全国经济发展大局来看,经济大省要“挑大梁”,经济大市同样也要“担大任”;而“3万亿”的取得,正是重庆以一域服务全局的鲜明写照。在此成绩下,未来重庆对周边地区的带动注定会更强,周边地区对重庆的支撑注定也将更足。姚树洁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中国经济“第四极”,韧性充足、潜力巨大,在重庆“3万亿”的加持下,这个“圈”勾画中国经济新版图的能力将会更加明显。而随着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带动,未来川南、渝西的产业联系将更加紧密,从而有效拓宽成渝经济腹地,或可形成一条人口数量比肩韩国(超6000万人口)的经济走廊。站在更高的角度看,作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内陆省份改革开放的探路先锋,站上“3万亿”的重庆正在证明,长江中上游地区、中西部地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奋斗中,同样可以有一番大作为。▲1月15日,江津区德感工业园某公司,工人正在生产线上赶制订单。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取得“3万亿”固然可喜,但重庆发展经济的雄心必然远不止于此。所以,取得“3万亿”后怎么走,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其实这早有规划——2023年初重庆便立下了目标:到2027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越4万亿元。如何从“3万亿”迈向“4万亿”?重庆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孙凌宇认为,要做好四点:乘势而上,加速复制成功经验、成熟做法。当前,围绕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全市各行各业已达成了一系列共识、摸索出一系列做法、积累下一系列经验。接下来,重庆要继续稳中求进,持续提升经济发展动能,就要进一步加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持续擦亮工业金字招牌,筑牢经济发展底气,让建设现代化新重庆之路越走越宽。把握机遇,用好人才与科技这两个致胜法宝。202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1458“工作体系,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如何探索出一条符合重庆实际、迸发创新活力的路子,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并以此为产业赋能、为经济添彩,值得相关部门思考与探索。向实干要活力,努力把一批大事办好。从谱写成渝“双城记”的大文章,到打造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再到改革攻坚落地落实、积极发展新兴消费、稳步提升居民收入……对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而言,就要用唯实争先的实干精神,把决定现代化新重庆成色的一批大事办好。向改革要动力,勇于向问题与顽疾开刀。2024年重庆“新年第一会”动员部署了“三攻坚一盘活”的改革任务。新一年,国有企业如何“止损治亏”“瘦身健体”,不仅事关当下的发展质量,更事关新重庆未来的发展潜力,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持续做好改革。此外,如何从体制机制入手“赛马”比拼,用“亩均论英雄”解决顽疾,桩桩件件,都考验着全市上下改革的决心与力度。想要更上一层楼,除了“三攻坚一盘活”外,重庆可以改革创新的还有很多。比如在金融领域,就要深化地方金融改革开放,推进金融数智化转型,大力实施“智融惠畅”工程,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而在数字重庆建设上,也要充分用好“一朵云” “一张网” “一组库” “一本账”,让“一件事一次办”,提升办事效率、改善营商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土壤。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国内城市竞合复杂,重庆前有标杆、后有追兵。等不得的重庆不仅要有开拓精神,更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追求量的增长与质的提升。目标在前,号角催征。相信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重庆,必将早日迎来“4万亿”,为区域发展助力、为全国全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