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收官 | 黄骅港务:这里的“海鸥”待高飞

企业   2024-12-26 21:31   北京  

深冬的渤海湾黄骅港码头,冷冽而又忙碌。作业区内吊装长臂挥舞,焊接弧光闪烁,浇筑工序不停,振捣声嗡嗡作响……码头各项作业有条不紊地开展。高空俯瞰,初具规模的码头轮廓似一只海鸥,在蓝绿色的波涛之上,舒展着它那尚未丰满却充满力量的羽翼,仿佛下一刻就要振翅高飞。

黄骅港务8万吨油品码头建设现场

在这里,国家能源集团首个专业化油品码头——港口公司黄骅港务8万吨油品码头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该项目设计年通过能力606万吨,可靠泊3万吨级至8万吨级油船。深冬里,建设者们积极克服“水陆+温差+潮汐”三大困难,持续书写激情洋溢的建设华章。



海上施工 破浪潮于“水陆”之困



“这大桥看着就危险,咱们还是离桥边稍微远一点吧。”伴着清晨的寒风,记者一边紧紧拉住安全帽的带子,一边小心翼翼挪动着脚步紧张道。

12月20日,记者跟随黄骅港务工程管理中心的建设者来到黄骅港务8万吨油品码头建设现场,逐渐走到了远离陆地的“钢铁大桥”上,土建管理负责人梁秀忠拍了拍桥身,充满信心地说:“放心,咱们现在行走的地段是工程建设的临时钢栈桥,它的设计和建造都充分考虑了渤海湾冬季的气候条件,每一根钢梁、每一个连接点都经过严格测算和检验。”

黄骅港务8万吨油品码头建设现场

伴随着桥面大型施设备移动作业,以及一波又一波的海浪拍打,“大桥”再次发出沉闷的“哐哐”声。“你看海面的这些桩柱,深深扎入海底,能抵御狂风巨浪的冲击。”这时的记者心里已没有了彼时紧张的情绪,只剩下对工程建设者满满的钦佩之情。

记者俯身看着桥下翻滚的海浪,又问:“它在整个码头建设里到底起着哪些关键作用呢?”梁秀忠哈了口白气,说道:“作用可太大了。冬日码头建设最大的风险源是水上作业,有了钢栈桥,人员就像在陆地作业一样,可以快速便捷地到达各个施工点,既保障了人身安全又提高了作业效率。”

正说着,一台大型吊机在钢栈桥上缓缓转动,精准地将5根长达8米的钢梁吊起,在海面作业平台的三位工人配合下,钢梁被稳稳地放置在指定位置。

项目建设现场浇筑前的准备作业

伴随着吊机发出低沉的轰鸣声,同行的张任指着桥身,提高声音说道:“它可是整个工程的‘运输大动脉’,无论是沉重的预制构件还是零散的施工设备,有了钢栈桥的稳定支撑,吊机才能大显身手呢!”

大型临时钢栈桥是码头建设的先行官,将水上施工改为“陆上施工”。据了解,大型临时钢栈桥是黄骅港务码头建设项目中首次应用的工程措施,可作为材料运输通道、起吊设备吊运材料的中转站以及施工人员安全便捷的作业通道,在冬日里使海上作业免受海浪的侵袭,保障水下基础施工、码头主体结构搭建等工作安全进行,是8万吨油品码头从蓝图变为现实的重要基础。



温控养护 守品质于“冷热”之间



“水泥墩台也要盖棉被?”

随着向码头建设腹地的深入,身着“冬衣”的混凝土浇筑墩台映入眼帘,白色的苫布在墩台台面整整齐齐地铺盖着,墩体侧壁也严丝合缝地悬挂着厚厚的棉被,在海风的侵袭下,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浇筑墩台仍看起来“软乎乎”的,透露着冬日的暖意。

浇筑墩台作业后进行的保温措施

“给墩台盖棉被、做保温,这可太关键了。黄骅港冬季最低温达零下20度,混凝土在浇筑后内部凝结会散热,散热时最高温度达40℃-50℃,在7-10天内浇筑墩台内外温差都会较大,期间一旦没做好保温,墩台内外部就会产生裂缝、疏松,强度将大打折扣。”现场施工负责人张亮带着记者走到一处正在铺设保温毡的地方,“就像人在寒冷中会生病一样,这码头要是‘生病’了,后续就会无法承载大型油轮装卸,安全隐患也会随之增多,我们现在做的,就是给码头‘保暖驱寒’,让混凝土能在合适的温度下慢慢硬化。”

这看似“软核”的“盖棉被”工序,竟是保障码头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一步。

好似“冬季雪原”的小丘包一个个伫立在现浇筑墩台平面上,苫盖土工布、电热毯、棉被、塑料布在墩台表面覆盖,为了抵御海风的侵袭,工人们用沙袋沿着棉被边缘重重地压实,每隔2米还用绳子将棉被牢牢地捆绑在周围的临时支架上,以保障码头墩台浇筑效果。

作业人员测量浇筑墩台温度、硬度作业

不远处,两位作业人员站在墩台侧壁旁的作业架上进行测量作业,他们将探头轻轻贴合在侧壁不同点位,利用温度测量仪测量温度状态,随着数值的显现,旁边的作业人员赶忙拿笔将数据记录下来,确保温度情况无一遗漏。随后他们又手持回弹仪,以特定角度、力度在侧壁上按压检测,根据侧壁的回弹情况精准测量硬度数值,方便后续对照标准范围仔细核对,为浇筑墩台的安全质量筑牢防线。

黄骅港务油品码头建设者们的一举一动,都承载着码头建设的关键环节,他们迎着低温和寒风的考验,在“冷热”之间严谨专业地保障工程顺利推进。



潮汐作业 抢时效在“涨落”之中



“早上就开始施工了,为什么天黑了还不收工呢?”记者疑惑道。

随着霞光在海面渐渐西沉,码头上逐渐暗了下来,夜间照明灯在海岸边亮起,项目现场“叮叮当当”的施工乐章仍在继续。

作业人员利用作业船移动工具

“这是等着天黑利用低潮位时段接续进行基底作业呢。冬季的海水潮汐可不像其他时节那般好‘对付’!根据潮汐表安排夜间作业是常有的事。”项目总监刘培玉与记者并肩站在码头岸边说道。

记者搓了搓冻得通红的手,“这么冷的天,挑这晚上退潮时段干活,多遭罪啊。”

刘工长望着一点点袒露的滩涂说道:“没办法呀,这海水潮位太高,好些关键作业根本没法开展,咱们这码头建设等不起,就这俩小时的低潮位时间,那都是宝贵的,再难咱也得抓紧啊。”

原来墩台铺底、地桩抽水等作业,都需要利用每日两次的退潮窗口期进行,这些前期“打基础”的工作不抢时间做好,后续绑扎、焊接、浇筑、振捣都会受影响,冬天的潮汐上涨会给施工增加许多工时困难。

不远处现场负责人赶紧大声喊道:“潮位满足作业条件了!大家伙儿加把劲啊,抓紧完成这一轮的活!”作业人员们齐声应和着,在海水退去后略显斑驳的基底上,大家你来我往地穿梭着,有的忙着铺设加固部件,有的协作传递工具,或蹲或站,灯光下,他们的身影被拉得长长的,零星闪现的焊花在寒夜中格外耀眼。

就是在这些潮水“涨落”之中,黄骅港8万吨油品码头建设者们靠着对每一次潮汐涨落的精准把握,在日间抢工、夜间照明的作业条件下,不断推进建设,码头的轮廓在海边一点点清晰起来。

作业人员利用照明灯进行夜间作业

截至12月23日,黄骅港务8万吨油品码头建设已完成132根钢管桩沉桩,62根灌注桩浇筑,浇筑完成最大墩台平台,主体工程完成量超60%。

渤海湾上的“海鸥”在黄骅港务建设者们的推动下亟待振翅高飞。



尽管海风呼啸,海浪汹涌,但决战决胜全年任务目标的信念,在黄骅港码头建设的每个人心中持续炽热,他们用汗水和努力,在渤海湾上书写着属于国家能源集团的奋斗篇章,持续向着黄骅港务8万吨油品码头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奋勇冲刺。


微信公众号: 

 ChinaEnergy-V

新浪微博: 

 @国家能源集团之声

国家能源集团传媒中心有限公司

一一一一一一文 / 许佳音  

一一一一一一图 / 陈春宇 许佳音

一一一一一一责任编辑 | 张嘉琪 曹石

一一一一一一执行主编 | 陈毅进 沈亚东

国家能源之声
从这一刻起,国家能源之声与你一起开启绿色能源之旅!谢谢你的关注和关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