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生活中的隐私泄露
充电宝、排插、床头灯等看似无害的日用品,如果被不法分子恶意改造,就可能成为偷窥个人隐私的“利器”。近日,一起涉及非法生产、销售窃听专用器材的案件在上海被查处。
今年5月,消费者小潘在网购时偶然发现了一家贩卖附带录音、监听功能的日用品店铺。
出于好奇,他决定下单购买一款看似普通的插排。
收到货物后,小潘惊讶地发现,这款插排虽然在外形上与普通插排无异,但确实具备隐蔽的监听和录音功能。
于是,小潘立即向警方报案,并上交了这款具有窃听功能的插排。
警方根据小潘提供的线索,迅速锁定了生产、出售相关窃听设备的网店店主程某。
程某到案后,如实供述了自己制作、贩售窃听设备的全部经过。
程某原本是一名技工,拥有一定的改装和重组经验,今年4月,程某突发奇想,决定利用自己的技术制作窃听设备并出售牟利。
他先是购买了录音设备,并将其拆解以获取录音芯片等关键零件。
随后,程某又购入了一批充电插排、床头灯等日用品,将拆卸下来的具有窃听、录音功能的芯片和零件巧妙地装入其中,再进行组装还原。
这些被改造后的日用品,从外观上看与普通产品并无二致,但实际上却暗藏玄机。
程某将带有窃听功能的床头灯、充电插排等商品放到自己的网店内售卖,定价在400元至700元不等。
每当有买家下单后,程某会提供一个二维码,让买家下载专门的监听录音软件,并通过视频教学进行远程指导。
在短短的一个月内,程某就通过非法销售窃听设备获得了1万余元的违法所得。
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近日,经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非法生产、销售窃听专用器材罪判处程某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想象,一些平常的家用电器竟然会成为窃听个人隐私的工具。
这些被改造后的设备,不仅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还可能被用于非法监视、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对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那么,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应该如何防范这种隐私泄露的风险呢?
首先,我们要提高警惕,在购买家用电器时,应选择正规渠道和知名品牌,避免购买来源不明或价格异常低廉的产品。
同时,我们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检查家中的电器设备,确保没有被植入窃听或窃照设备。
其次,对于已经购买并使用的电器设备,我们也要保持警惕。
如果发现设备存在异常现象,如频繁发热、噪音过大等,应及时停止使用并联系售后服务。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安装专业的反窃听设备或软件来检测家中是否存在窃听或窃照设备。
如果发现疑似窃听、窃照的违法情形,应及时报警并向相关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