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新村唱响民族团结之歌

时事   2024-11-03 11:21   青海  
点击上方“海东日报”关注我们

图为亲帮亲、邻帮邻建房现场

深秋十月,走进位于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黄河岸畔的杏儿藏族乡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清晨的枯叶上结满了白霜,空气里掺杂着丝丝寒意,但在一家一户的搬迁小院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来到杏儿乡协拉村搬迁户宋看卓的庄廓院里,记者看到,四间房屋的木结构主体已经立起,院内10余名群众有的在拌灰、有的在屋顶铺放木板衬层……大家忙得不可开交。

“这两人是户主的亲戚,是乱石头村的村干部,在房顶上铺放木板衬层的是日扎村的庄邻……他们都是来帮忙的。”杏儿乡党委副书记秦维平一一介绍院内忙活的乡亲们。

杏儿乡是民和县唯一的藏族乡,这里居住着藏族、土族和汉族三个民族的群众。多年来,各族群众在这片土地上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同心呵护着绚烂多彩的民族团结之花。

“12·18”地震发生后,在党的政策的支持下,杏儿乡日扎村、协拉村、胜利村、卡洒哇村4个村地质灾害隐患点的79户群众实施避险搬迁,其中,76户369人被集中安置在黄河岸畔的官亭镇河沿村地段。该项目于6月25日正式动工建设,但因受40多天的阴雨天气影响,延缓了施工进度。

“冷冻前必须让群众搬迁入住。”这既是刚性要求,更是政治责任。

杏儿乡党委政府建立“干部联户、村村结对”的工作机制,乡领导干部每人联系8户至9户搬迁户,每个乡干部、非搬迁村村干部每人联系2户至3户搬迁户,非搬迁村党支部向本村村民发出支援邻村搬迁群众的倡议,全乡上下不分你我、不分民族,勠力同心、众志成城,画好了避险搬迁路上的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

而协拉村宋看卓家的建房场景便是“干部联户、村村结对”的一个缩影。

在搬迁新村施工现场,乱石头村党支部书记陈录、村委会主任陈英寿录和宋看卓的亲戚们正在一起搅拌水泥灰。

“我们是这家的亲戚,天气快冷了,我们从化隆县赶过来搭把手,想着亲戚一家能早点搬迁入住。”前来帮忙的化隆回族自治县塔加藏族乡村民扎西笑着说。

走进协拉村搬迁户李海虎的庄廓院,从老家拆下来的木料堆在小院的一角,一排坐北朝南的松木大房主体已经立起,搭好横梁的房顶上,木工师傅正在安装檩条的榫卯。

“这些木头都是从老家房子拆下来的,共有9间房的木料,现在主体结构已经搭好,等放好椽子、铺好木板衬层后就可以上房土、室内装潢等。”李海虎说,现在尽量加快进度,希望能早点完工搬迁入住。

这几天大庄村的党支部书记安桑杰也有些忙,他忙的不是自家的私事,也不是本村的公事,而是结对村和联系户搬迁盖房的事。

“不管谁家有个大小事儿,只要知晓的人都会积极主动去帮忙,这也是杏儿乡老百姓延续下来的好传统。”安桑杰说,在村子里,各民族群众相处的十分和睦,就像一家人一样。

日扎村的安旦正是杏儿乡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上动工建房最早的一户。记者来到安旦正家,映入眼帘的是十间木结构房屋,虽然尚未全部竣工,但其中四间房屋已经安装了门窗,建好的土炕上铺着床褥,屋内的烤箱里也生起了炉火。

“家里有7口人,在老家拆下来的六间房子的基础上又增盖了四间新房。”安旦正说,他们10月17日开始建木房,26日就在建好的四间房子里生火起灶,27日还简单举办了一个开灶仪式。

聊起避险搬迁的政策,安旦正的父亲安成立双手竖起了大拇指,他说:“党的政策实在是太好了,搬迁到这里的76户群众从心底里感恩党。”

“杏儿乡避险搬迁集中安置项目属于统规自建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坚持党建引领,成立工作专班,全力做好政策宣传、协调服务、跟进督促、解难纾困等工作,大力倡导‘亲帮亲、邻帮邻’,积极推行‘干部联户、村村结对’机制,动员一切可动员的力量,想方设法赶进度。”杏儿乡党委书记王永辉表示,目前各项工作按照既定目标正在全力推进。







全媒体记者 郝志臻 通讯员 岩子 摄影报道


监制丨王斌林  责编丨张海霞





【免责声明】

海东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未标注来源“海东日报”或未含“海东日报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报。











戳个“在看”



海东日报
最新资讯,原创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