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下午,安顺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安顺市2024年就业工作新闻发布会。安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市就业局局长王波就安顺市创新打造“安心干”平台,是如何有力促进群众快就业稳增收的?回答了记者问。
安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市就业局局长 王波
2022年11月以来,安顺市针对劳动力外出务工信息不对称、联系渠道窄、议价能力弱、务工保障少、权益维护难等问题,创新搭建“安心干”人力资源开发和价值提升数字服务平台,链接务工人员、用工企业、银行和政府“四大主体”,快速匹配企业招工岗位,有效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有力促进农村群众就业增收、地方发展增效。截至目前,平台就业服务群众57万余人次,促进就业5.08万人,成为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贵州省2023年度数字民生省级示范项目,获第二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贵州省2023年人力资源服务创新金奖。
一、搭建平台,统筹整合“聚资源”。一是协作联动把就业资源“引进来”。通过市场化运营与省内外工业园区、大型劳务市场、国内500强企业等广泛合作,衔接外地岗位信息,拓宽务工渠道。目前,平台已聚集比亚迪、奇瑞汽车等200余家用工企业,入驻39家人力资源机构、9个产业园区,收集就业岗位超25万个。二是宣传引导将劳动力资源“聚上来”。聚焦平台优质服务功能,统筹各类媒体资源,通过干部进村入户、返乡务工人员亲情接待等方式,多层次、广覆盖宣传平台优势。截至目前,平台注册人数达79.66万人。三是首创“双授权”让数据资源“动起来”。创新“政府监管授权+数据主体授权”的数据流通模式,衔接人社、公安、农业农村等部门200万条政务数据,脱敏后形成98万条可供个人运用的信息数据,打破传统公共数据难以在市场上运用的壁垒,补齐县区、乡镇现有劳务公司和就业专员“资源分散、信息闭塞、效率较慢”等短板,将“死数据”变成“活资源”。
二、数据赋能,一体协同“促增收”。一是数据分析“选好岗”。创新运用区块链技术,由务工人员自主建立就业信息档案,并实时记录就业情况。同时,分析主流行业用工潮汐和衍生业务招工需求,对劳动力信息开展薪资评估,为群众匹配薪酬较高、技能相适岗位,在保护个人信息隐私中做到“还数于民”。截至目前,共建立务工人员档案6.15万个,开展薪资评估6万余次。二是优岗转化“提收入”。出台实施方案,重点对月收入4000元以下的务工群众开展“优岗转化”,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一对一”电话沟通,帮助劳动力提升议价能力、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同时,开展免费的“以岗定培、以需定培”,基本实现劳动力月工资涨幅1000元以上。截至目前,就业推荐AI电话呼叫15.3万次、人工连线2.1万次,提供优岗转化服务5.8万余人次。三是平台赋能“扶老弱”。针对残疾、大龄等农村就业困难群体,在乡镇、社区开设“安心工坊”,引进企业工厂部分生产线、半成品加工流程等,帮助群众实现“不走远、不太累、能带娃、能顾家”的就业增收。目前,安顺市共建成17家“安心工坊”,吸纳群众就近就业700余人,累计发放工资200万余元。
三、服务融合,多方联动“强保障”。一是平台垫付破解“讨薪难”。一方面企业与平台进行用工劳务结算,保障工资按时发放。另一方面在严格筛选合作企业的基础上,自行安排100万元作为“欠薪代偿基金”,当发现企业拖欠工资时第一时间垫付,再由平台进行追讨。目前,平台直接代发工资9800万余元,通过平台上岗的群众,未发生一起欠薪事件。二是全方面援助破解“维权难”。对企业招用工全程实时监督,配套“线上咨询解答、线下团队服务”,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同时,发挥公益属性,将企业支付的岗位中介费和相关政府补贴全部用于服务劳动力,从源头上解决“黑中介”问题。目前,平台共有59家律师事务所、105名律师为群众上岗就业提供法律服务。三是保姆式后勤破解“务工保障难”。注册即赠送保险,提供医保办理、社保缴纳、子女入学等热线咨询服务。成功就业的还报销往返车费、赠送生活用品、车房购买折扣贷款等,最大限度提供入职便利。截至目前,赠送人身意外保险5.5万份,帮助申领政策补贴723人,申请车房购买折扣贷款5421人次,“一呼百应”热线服务1.7万次。同时,聘任一批熟悉务工地情况的劳务“头雁”,处理好劳动力在外“人地两生、孤立无助”的工作和生活诉求;针对劳动力在外务工回家难,通过平台客服派单,安排“安心专员”上门帮跑帮办家中事务,切实做好人文关怀。目前,在省外38个地区建立“安心干”服务微信群48个,联系在外务工群体5000次以上。注册“安心专员”3500余人,走访劳动力家庭9870次,发放慰问物资3.2万份。
●来源:安顺市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