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交响
和谐共鸣
世界名画与奇音妙乐
的和谐共鸣
在艺术的浩渺星空中,世界名画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彰显着人类无尽的创造力与智慧;而那些奇音妙乐,则如同天籁之音,时而轻柔细腻,如小镇少女,温柔如水,清新脱俗;时而明媚多彩,如春日愿景,枯木逢春,万象更新;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描摹着自然的美好,触动着人们最柔软的心房。那么,就让我们一同沉浸在这场跨越时空、打破界限的艺术盛宴中,感受世界名画与奇音妙乐之间那灵魂深处的交融与共鸣吧。
(1)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雷诺阿(小艾琳)
(向上滑动启阅)
德彪西于1901至1913年创作了24首“前奏曲”, “La fille aux cheveux de lin”(《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是《前奏曲》第1集中的第8首,创作于1910年,是他根据诗人勒贡特·德·列尔一首名为《苏格兰之歌》的诗而谱写的抒情歌曲,诗中描写"坐在盛开着鲜花的越桔树丛中的遥远爱人的温雅和妩媚姿态",诗中的少女形象给予了爱情中的德彪西无限灵感,他也将这部作品献给了自己青年的爱人。音乐的流动旋律将诗与乐中少女的恬静形象生动的描摹了出来。
“Mlle Irene Cahen D'Anvers”(《康达维斯小姐的画像》)是法国画家雷诺阿最具印象主义风格的肖像画之一,又称《小艾琳》,作为《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的对比画作,即刻给予了“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以具体的形象。雷诺阿的作品中渗透着一种温暖和宁静。他所画的女性丰满娇丽、端庄优雅,目光中常常流露着淡淡的忧郁。他画的儿童,天真纯洁。青春美丽的少女,一直是雷诺阿所赞美推崇的对象。在他的笔下,所有的女人都被描绘成伊甸园中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她们总是有着桃红晶莹的肌肤、丰满光滑的胴体,予人健康活泼的印象。这部作品也不例外,整个画面色彩明艳,画法潇洒。这幅画的创作初衷是画家于1880年为他的银行家朋友8岁的女儿Irene(艾琳)所画的侧身肖像画。画中的造型是由一系列细碎短促的笔触完成的,画面上没有任何明晰的线条。闪亮的眼眸、安详而略含浅笑的侧脸,简单纯粹、灵动迷人,在暗调背景的衬托下,这位金发披肩的少女显得格外青春亮丽,让这幅少女肖像更具神秘感,引人心折。画中的小艾琳在100多年里承载了人们无数赞美,引发了无数想象,直至成为了一个美的符号,有人称她为“油画史上的最美少女”。
音符与画笔之下,都体现了艺术家对描绘女性形象的细腻情感和独特视角。德彪西的音乐以其印象主义风格著称,通过轻柔、模糊的和声和旋律线条,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仿佛在描绘一位温柔、梦幻的少女形象。而雷诺阿的画作则通过柔和的色彩和流畅的笔触,捕捉到了小女孩天真无邪的瞬间,展现了她纯真而生动的神态。
不论以何种艺术形式,都运用了柔和的色调和细腻的笔触来表现主题,但德彪西的音乐更侧重于通过听觉感受来传达情感和氛围,而雷诺阿的画作则通过视觉形象直接呈现人物的外貌和表情。尽管表现手法不同,但两者都成功地传达了对女性美的赞美和对童年纯真时光的怀念。
(2)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Op.331)
&莫奈《吉维尼的春天》
(向上滑动启阅)
是莫扎特1778年写于巴黎的作品,是其一生中所创作的十九首钢琴奏鸣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共有三个乐章,是标准的钢琴奏鸣曲形式。初听第一乐章让人稍微有些意外,莫扎特异想天开地采用了行板主题与变奏,而非传统快板。这一乐章包含主题、六个变奏和尾奏,旋律纯净自然,简单却充满魅力,可能会让你想起同样是变奏曲的《C大调小星星变奏曲》。莫扎特通过变奏将简单主题发挥到极致,每次变奏都充满创意。中段的复古风格小快板部分有别于前后的高音调旋律,以较低音调增添了一种神秘忧伤的气氛。尾声部分回归快板,但旋律仍源自行板主题。
“Spring in Giverny”(《吉维尼的春天》)是法国画家莫奈于1885年创作的一幅描绘春天的画作水边的树木。1883年的春天,这时莫奈刚搬到吉维尼,这个漂亮的小镇给予了他极多的灵感。画面描绘了穿越果园的北面风景,是两幅相同景观作品中的其中之一。使用了小笔触和明亮的颜色来表达自然的美妙和活力,同时也刻画出了深度和细节。整幅画面的氛围非常和谐,引人入胜,无论是在细节上还是整个画面上都充满了神秘和魅力。在这幅画中,他将春天的气息融入了每一处细节。画面中的色彩明亮而柔和,丰富的绿色和黄色描绘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画中的房屋和桥梁,以及静静的河流,都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展现了莫奈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知。
正如莫扎特对音乐与生俱来的灵魂感应,他笔下的旋律如泉水般清澈,钢琴在A大调的光辉中舒展,宛如莫奈画布上吉维尼的春日,生命在此刻苏醒,充满活力。音符的跃动仿佛是春花在轻风中摇曳,轻盈而生动。和声的温馨犹如春日的暖阳,穿透晨雾,洒在初绽的花蕾上,带来新生与欢乐。每一次和弦的更迭,都像是春光中色彩的转换,从柔和到鲜明,从黎明的静谧到日中的喧嚣。莫扎特的音乐与莫奈的画作,在这春意融融的意境里,共同编织出一幅听觉与视觉的双重盛宴。
(3)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
&维克多·加尔特曼画展
(向上滑动启阅)
《图画展览会》是穆索尔斯基在1874年参观亡友加尔特曼的遗作展览后创作的钢琴曲集。加尔特曼是一位致力于融合古老农村建筑与现代需求的俄罗斯建筑风格的画家和建筑家。他与穆索尔斯基及斯塔索夫有着紧密的友谊。加尔特曼39岁时不幸早逝,其作品后来在美术学院展出。穆索尔斯基从这些展品中挑选了他最喜爱的作品,创作了《图画展览会》,这部作品体现了他对加尔特曼的哀思和热情,以及他独特的音乐风格。本曲中分为漫步、侏儒、古堡、杜乐利花园、牛车、蛋中小鸡、穷富犹太人、市集、墓穴、基辅城门楼等10段。其中的“漫步”穿插于全曲,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性。通过十幅“图画”和连接他们的“漫步”,以音乐形式呈现了一个人在展览会中的游览经历,通过不同的乐章,走进了每一幅画背后的故事和情境。《图画展览会》曾多次被改编成管弦乐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法国作曲家,配器大师MauriceRavel。拉威尔的编曲特别强调了管弦乐队的不同部分,尤其是木管和铜管,为每一个小插曲增添了难以置信的色彩和深度,使其更具戏剧性和深度,成为管弦乐队经常演出的经典之作。
《侏儒》描绘了一个畸形侏儒艰难行走,音乐紧张而怪诞,大鼓声凸显其绝望的内心。《古堡》展现夜幕时游吟诗人在古城堡前唱忧伤歌曲,加弱音器的弦乐为这首抒情田园诗营造了沉思冥想的氛围。穆索尔斯基为《杜伊勒里宫的花园》加以副标题“孩子门游戏后的争吵”。描绘了孩子们在花园嬉戏,随之木管乐器和小提琴旋律调皮地上下飞驰,表现其活泼生机。《牛车》通过大号与乐队营造的沉重缓慢的音乐氛围来表现牛车不堪重负地艰难行进,反映了底层农民的悲戚生活。《鸟雏的舞蹈》中尖锐的木管和明亮的小提琴使音乐活泼而幽默,展现舞蹈的优美与活力。《两个犹太人》通过弦乐和小号描绘两个犹太人胖与瘦的不同形象,以及傲慢粗暴和瘦小机灵的不同性格形象,使作品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里莫日的集市》以欢快的法国号和弦乐器表现法国南部一个阳光明媚的热闹集市。《墓穴》音乐阴森,低音和弦乐营造了威严的葬礼氛围。《鸡脚上的小屋》表现了小屋的主人——俄罗斯童话中的妖婆形象。野性发作般的音乐横冲直撞,表现了妖婆在树林中飞翔的幻想景象。表现妖婆在树林中飞翔。《基辅大门》是一首庄严的颂歌,乐队全奏象征民众的欢腾,在辉煌的音乐形象中气势磅礴地结束。
穆索尔斯基的音乐不仅捕捉了画作的视觉形象,还传达了画作所激发的情感和氛围。不仅展示了他对加尔特曼画作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作为作曲家的创新精神和对音乐表现力的探索。
文案:校学生会学习权益部 张潘泽璟
封面:校学生会媒体工作部 韩羽倩
编辑:校学生会媒体工作部 韩羽倩
审核:校学生会媒体工作部 戎婧一
责编:校学生会主席团 刘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