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雪渐融,山河已春。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形式,能将人与人之间进行最大范围的情感连接,能以喜庆团圆之意统一代际之间的审美落差,那春节联欢晚会一定排在前列。
开场节目《欢腾》
农历腊月二十六,平凉体育运动公园,炫丽灯光组成的乙巳迎春图徐徐展开。“5、4、3、2、1!”平凉人热切的目光,随着春晚的倒计时,一起投向“新春如意·巳季安康”平凉市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
每年在春节前相约的平凉春晚,已成为平凉人迎新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和年俗大餐。本届春晚由中共平凉市委、平凉市人民政府,中共平凉市崆峒区委、平凉市崆峒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平凉市委宣传部、平凉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平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平凉市融媒体中心、中共平凉市崆峒区委宣传部、平凉市崆峒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联合承办。
舞蹈《向人民报告》
舞蹈、歌伴舞、歌曲联唱、小品、舞台剧、脱口秀……本届春晚以团圆和温暖为主基调,发力融合主题性、观赏性与年味的创新表达,同时从主题需求的破题、文艺节目的全民性等方面力求突破,一次次刷爆着平凉人的朋友圈,刷新着人们的惊喜值。
追梦
一年之计在于春。透过春晚这扇窗,世界也在感知一个奋进的平凉。多块菱形组合而成的背景大屏上,将春天的喜讯传递。平庆铁路开工建设,平凉机场正式立项批复,带我们飞向离梦想更近的地方。
《欢腾》
“过年啦”,清脆的童音响起,那是牵动着平凉无数游子最温暖的情愫。背景的“焰火”腾空而起,随即幻化为满天流星,传扬美好的期待与希望。感奋之下,鼓声响起,时而如雷霆万钧,惊天动地;时而似万马奔腾,所向披靡;时而又急转直下,欢快清脆……舞台上,鼓手们挥舞着手中的鼓槌,一声声呐喊气势磅礴,直冲云霄。
各行各业、先进模范人物代表分坐在春晚现场的圆桌前。无论是公安干警、消防官兵,还是环卫工人、医护工作者,他们都是奋斗在各自岗位上的普通人,更是奋进平凉的一分子。
歌曲《我的太阳》
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每个人都在写下属于自己的故事。“你的眼睛闪烁着光芒,仿佛那太阳灿烂辉煌……”国家大剧院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凯将一首《我的太阳》演绎得高亢、辽阔,充满力量。“那座雪山,那顶黑帐篷,传来那首心中的歌,唱遍吉祥……”平凉籍歌唱家冯金伟从北京赶回家乡,只为了将《一颗心向着您》送给平凉的父老乡亲。《我的纸飞机》《无名的人》《小美满》……流行歌曲串烧酿造出高浓度的欢乐,人们如同孩童一般,跟着歌手唱着,释放、欢呼。在温柔而坚定的尾声中,“我确定你就是我的小幸福……”舞台上光束唰地绽开,如同无数道金色的箭羽,击中了每一颗炽热的心。
歌曲《一颗心儿向着你》
这是唱给我们每个人的歌。在让人泪目的平凉各行各业职工的拜年短片上,我们也看到了自己投射在时代中的身影。我们根扎在深深的泥土里,我们的心飞在浩瀚的天空之上,我们有着永不放弃的信仰。我们始终相信:我们的生命,是一万次的春和景明。
男女声二重唱《爱我人民爱我军》
视屏里闪过一张张熟悉亲切的面孔。平凉籍优秀人才马光远、王媛媛、王盼盼、朱彦军、李文丽以及守卫边关的平凉籍战士、海外求学的学生给家乡人民拜年、送上新春祝福,将温度和向上的力量传递给所有的平凉人。
寻根
传统文化,当代表达,平凉深耕久矣。
文化为骨,形式为皮,最后以美作衣,便成就了今年的平凉春晚:传统的中国美,可以很高级;当代的中国美,也可以很经典。
歌曲联唱
飞天伎乐、望之云表,霓裳胡旋、纵横腾踏,反弹琵琶、衣袂飘飘……《石窟舞乐》借鉴敦煌石窟壁画中舞姿形象,创造性地“复活壁画中的乐舞艺术”,成就了一种具有敦煌壁画舞姿形态与唐代舞风的舞蹈语言,给观众带来了一段极具美学张力的舞蹈盛宴。
舞蹈《石窟舞乐》
平凉,是佛教东进的必经之地。从北魏、西魏、北周到唐、明、清,僧侣信众们不止歇地将自己的虔诚绘塑于石窟之中,于是就有了平凉境内大大小小的石窟群。如庄浪云崖寺石窟、红崖寺石窟,华亭石拱寺石窟、红山石窟,还有泾川包含王母宫石窟、南石窟寺在内的百里石窟长廊……在《石窟舞乐》里,石窟舞乐盛景再现当下。
本届春晚的突破,是中国文化、中国美学的突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藏着每个中国人都会产生共鸣的基因。传统的最时尚,这是我们上下五千年该有的文化自信。
舞蹈《春晓依旧》
《春晓依旧》中,几十位古装少女从盛唐中走来,她们在园子里笑意盈盈,恣意嬉戏,来自千年的微风,吹绿了春天的盛景,带来关于那个时代的浪漫想象,让观众沉浸在一段历史留香的记忆。民国的少男少女不小心穿越而来,他们与少女们共舞,共享春风沉醉的夜晚。
戏韵童音,与城和鸣。洋溢着童真与活力的童声戏·歌联唱不仅为全市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同时也展现了平凉少年儿童的风采与实力。孩子们轮番唱响秦腔、黄梅戏、京剧等经典唱段,以及《苹果香》《枕着光的他》《上春山》等歌曲,现场掌声、叫好声不断。
戏歌联唱
平凉是陇上戏码头,有西出秦腔第一站之美誉。在这里,平凉大地的千年文脉与莽莽陇山的壮美景观相映生辉,高亢激昂的秦腔与韵味独具的曲子戏、灯盏头、碗碗腔、眉户等戏曲剧种扎根传承。“曲随时代,艺为人民。”近年来,平凉市依托地方优秀的戏曲文化资源,大力实施戏曲教育培训工程,戏曲人才体系逐步健全,正在从戏曲大市向戏曲强市迈进。
融合
本届春晚以创新表达和融合形式讲述平凉故事,精准连接平凉人的情感和文化记忆,触动观众柔软的内心。
小品《我爱红马甲》
本届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共有两个,音乐舞台剧一个,策划时编剧柳杨文决定突出创新和融合,以年轻化语态和“接地气”的表达破题、平衡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审美。他在小品《我爱红马甲》中,巧妙地融入了快板、京剧、说唱和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短短十分钟内,如同一个精彩纷呈的艺术万花筒,让观众充分领略到了不同文艺表现形式的魅力,现场欢笑声、掌声不绝。
“平凉红马甲志愿者群体多达 24万余人,他们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我们决定创作《我爱红马甲》,通过艺术的形式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赞美。”柳杨文向记者介绍创作初衷。
音乐舞台剧《和美乡村绣崆峒》
“乡村振兴塑民风,和美乡村看崆峒。村上春晚正排节目,我和老伴来找乖孙……”150人参与的音乐舞台剧《和美乡村秀崆峒》以弘扬乡风文明、抵制高价彩礼为主基调,将爷爷奶奶在演出人群中找孙女的故事作为线索,将整台节目串联起来,同时融入了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产业发展等多个内容,勾勒出崆峒乡村的发展之变。其中,以崆峒剪纸创作的时尚服装最为吸睛。“模特”们自信地展示着剪纸服装,无论是云肩还是裙身,都堪称精美。社火、春官诗、皮影戏也悉数登场,热闹非凡。传统与现代碰撞,土味与洋味融合,创造出多个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总有一个角度和元素吸引你、打动你。
凝聚
本届春晚的舞台上,质朴的叙事和细腻的表达激荡起家国情怀,凝聚起磅礴之力。
原创摇滚歌曲《红疙瘩》
春晚以创新、温情的叙事集中切入某一领域的发展成就与奋进故事。原创摇滚歌曲《红疙瘩》“炫”的是静宁漫山遍野的红果果,以潮流的方式讲述了静宁苹果产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春晚也关注了平凉双拥工作,男女声二重唱《爱我人民爱我军》“炫”的是平凉鱼水情深的故事。近年来,平凉持续擦亮“全国双拥模范城”“全省双拥模范城”金字招牌,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历久弥新。舞蹈《向人民报告》“炫”出了公安干警的风采,他们用血肉之躯,为一方百姓筑起洪水中的生命之“盾”。舞蹈《大河之子》“炫”的是平凉“民族团结一家亲,石榴花开绽芳华”的成果。歌伴舞《健康到到令》“炫”的是平凉文旅康养产业,崆峒山正全力做好道源文化与山水资源的整合文章,歌者、舞者送上的是健康,更是崆峒山向世界发出的邀请函。
舞蹈《大河之子》
本届春晚通过平凉市融媒体中心及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网络平台直播,观看人数达60多万人,获得了网民的一波高赞。“这台晚会体现了平凉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喜欢平凉,喜欢平凉人”“从平凉春晚看到了平凉蓬勃向上的活力”。
歌曲表演唱《回娘家》
征途回望千山远,前路放眼万木春。春晚,提高了正能量的传播声量,为2025年平凉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击鼓催征,昂扬的是精神力量,不变的是追梦步伐。
难忘今宵,我们相约在星空下。告别今宵,我们团聚在春天里。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我们豪情满怀再出发,脚步坚定、足音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