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隔山喊话”很吃力 如今村民“办事”面对面
“工作台矮下去这么一小截,我们来办事和工作人员就是面对面地说事了,没有了过去那种隔山喊话的吃力。安逸!”12月15日,是黔江区鹅池镇的赶场天,南溪村村民庞建华在赶完场后,来到镇便民服务中心“办事”。他走进大厅,发现工作台矮了一截,大厅里还设有“人大代表之家”和基层治理4个板块的窗口。
庞建华肢体残疾、妻子言语残疾、母亲双眼失明,但他自强不息,成为了镇上的养蚕大户。今春开始养蚕后,他还一直没到便民服务中心来办过事。眼下,全年养蚕结束,庞建华就忙着来咨询养蚕扶持和残疾人救助政策,力争明年再多养几张蚕,多增加一些收入。“便民服务中心越来越便民了,我给他们点赞。”庞建华说。
每月逢5日、10日是鹅池镇的赶场日。这天,村民从四面八方赶到镇上,出售自家的农副产品、山货,然后购买生产、生活用品。很多村民趁赶场的机会,还要到镇便民服务中心去了解如何缴纳合作医疗、办理老人优待证、申领支农惠农资金补贴等,并向镇干部反映自己的“心声”。久而久之,村民习惯地将此称为到便民服务中心“办事”。
“自从镇里有了便民服务中心后,村民赶场就多了一个‘办事’的‘项目’,我们也制定了镇班子成员赶场天便民服务中心坐班制。”鹅池镇党委书记庞东说。
“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台原高1.1米。”鹅池镇人大主席谢康介绍,今年3月的一个赶场天,他在便民服务中心坐班,两位村民来反映,说工作台高了点。工作台摆上电脑后就像一堵墙把他们隔在了外面,他们看不到电脑后面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也看不见他们,交流时就像隔山喊话,很是费力,办事效率也低。
随后,谢康在召开镇党委班子成员会时,把两位村民反映的事提了出来。于是,镇党委会决定,把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台“锯”矮0.3米,从1.1米降为0.8米。同时,还综合其他群众反映的“办事窗口人员少、功能整合不到位”等问题,对服务中心大厅动“大手术”。从标识标牌、功能布局、设施配备、服务环境等方面进行提档升级;并在大厅融入“人大代表之家”、基层治理“四个板块”的窗口功能等,做到“一室多用”“一室多能”,为辖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办理服务。
“现在的便民服务中心有了自家客厅的味道,既温馨、又贴心,办事还不用自己跑腿,我们坐起喝茶,工作人员帮忙把事跑完。”村民杨秀俊说。
“工作台降低后,我们和群众就能像拉家常那样面对面交流,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增进了干群感情。”镇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吴丽娟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鹅池镇通过常态化开展班子成员赶场天坐班、驻村干部入户和召开院坝会等多种形式,最大程度收集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将收集的各类“民声”按照复杂、难易程度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落实专人推动解决,并及时在“收音壁”和“回音壁”上进行张贴公示,切实把服务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既要问需于民,更要接诉即办。我们镇每个村、社区都有一本记录群众意见建议办理情况的台账,力争真正做到民声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镇长庞建军说,我们站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就是要第一时间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我们收集的这些意见、建议看似小事,但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我们来说就是大事。”庞东表示,该镇将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以“绣花功夫”办好各类民生小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推动从“解剖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让辖区群众真正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温暖,不断增强大家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黔江区融媒体中心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