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式”人民法庭】墨红法庭:将法庭搬到“家门口”

政务   2025-01-17 17:55   云南  



近年来,富源县人民法院墨红法庭对具有诉前调解可能的案件,采取最适合的解决方式,包括“电话调”“网络调”“到庭调”“就地调”“上门调”“田间地脚调”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到法庭有困难就到村里解决

近日,墨红法庭成功调解了一起普通而又特殊的离婚纠纷。

和往常一样,法庭的诉讼服务大厅依旧人来人往,但这天人群中多了一个“不一样”的身影,一位拄着双拐的农村妇女在书记员的搀扶下来到这里求助。

经过了解,肢体残疾的罗女(化名)与高度近视的兰男(化名),于2023年经人介绍相识、相知、相恋,不久后按照农村习俗举行了婚礼并办理了结婚登记。由于婚前缺乏了解,感情基础薄弱,加上双方身体上的不便,婚后两人经常因家庭琐事发生矛盾。在一次激烈的争吵后,罗女选择回娘家生活,两人便分居至今,夫妻关系名存实亡。

接待人员收到案件后犯了难:“这夫妻一人是肢体残疾,另一人是眼睛高度近视,两人都行动不便,后续开庭让他们来回往法庭跑,对他们来说肯定很不方便,怎么办?”

考虑到双方当事人行动不便,承办法官决定通过源头调解的方式,将法庭搬到村里,在当事人“家门口”解决纠纷。

经过调解,罗女父母考虑到男方的身体和家庭情况,当场表示愿意补偿一笔钱并部分履行,这起特殊的离婚案最终得以妥善解决。

墨红镇是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镇和煤业大镇,当地多民族混居。针对当地地形复杂,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且人口散居的实际,法庭在辖区16个村设立巡回审判点,畅通便民“最后一公里”。


让法官“走下去”把调解员“请进来”

如何有效化解婚姻、相邻纠纷,特别是如何预防和遏制家事、邻里矛盾,促进家庭邻里和谐,是墨红法庭庭长肖峰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经过反复调研,早在2019年,肖锋就在当地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探索形成了“联调、联防、联动、联治、联创、联抓”的“六联”工作机制,实现诉讼与非诉解纷机构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跨界合作”,促进了矛盾纠纷化解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2020年,在法庭的积极倡导下,墨红镇在法庭设立了“诉调对接工作站”“人民调解委员会法庭工作室”和“两代表一委员调解工作室”,在全镇16个村(居)委会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组织,吸收了一批德高望重、群众威信高的乡贤、“五老”充实调解员队伍,优化了当地民间调解的组织结构。同时,法庭全面推行“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模式,通过建立健全诉前劝导机制、纠纷分类调解等,形成以人民调解为轴心、诉讼审判为保障、行政调解为补充,诉调有机衔接、相互协调配合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普法会

近年来,墨红法庭结合当地民风民俗,不断挖掘民族文化“富矿”,巧用接地气、注生气、聚人气的民间山歌,以普法山歌传递“法治声音”,实现法律“刚”与文化“柔”的结合。

肖峰介绍,墨红法庭结合地域特点,充分发挥墨红镇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构建“党员+调解员”调解新模式,打造司法服务、廉政教育、党建走廊三个阵地,分别对应“无讼是求、正则修身、红色初心”三种主题文化,让墨红镇走出一条“红”“法”“俗”相融的解纷新路径。2024年,法庭四名干警进网格加入辖区16个村(社区)工作群,每周向工作群推送普法宣传案例1100多条。


审核|区鸿雁

编辑|蒋应娟

作者|区鸿雁 陈志愿

来源|曲靖日报

2025年26期

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
发布法院信息,推进司法公开,提供司法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