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事礼俗——摔盆
摔盆是民间葬礼中重要的风俗。农村人常说“生老病死,人生大事”,农村老人对死后的出殡非常重视,因此产生了很多比较讲究的丧葬习俗,而“摔丧盆”就是最重要的一项。在中国北方大部分农村还保留着摔盆的风俗。
摔盆是民间葬礼中重要的风俗,寓意“岁岁(碎碎)平安”,摔得越碎越好。盆儿,又叫吉祥盆、阴阳盆、老盆等,直径4寸左右,深1寸有余,盆底钻七个圆孔,瓦质。钻七个圆孔,意为“人有七窍”。
摔盆得在起棺(亦即要抬棺材去埋)时摔。由家中长子摔,长子不在则长子长孙摔,无长子、长子长孙则次子,若无次子以其它各子长幼轮序、嫡庶伦序,无子长女或外孙摔,总之要由直系亲属摔盆。无子无女由同姓亲族中血缘最近的堂侄摔,以此长幼轮序。
所谓“摔盆”,其实并不局限于盆,还可以是其他东西,比如碗、瓦片之类的陶器。摔得越多越碎,其寓意也就越好,“摔盆”仪式结束后,才能继续举行葬礼。那么这“摔盆”风俗到底从何而来呢?按照民间的说法,“摔盆”的来源有两种:
第一种,衍生自神话故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关于地府世界的记载,都是很清楚具体的。亡灵们去到地府后,会先从忘川河旁的黄泉路上走过,在路的尽头,有一处被称为“望乡台”的地方,上面屹立着一块三生石,记录着亡灵们的前世今生。亡灵通过黄泉路后,会来到奈何桥,桥上有大家熟悉的孟婆,而葬礼上摔碎的盆,就是用来给亡灵盛孟婆汤的。喝下孟婆汤后,就会忘却前世的一切,投胎转世成为另一个人,因此,这个盆又被叫做“阴阳盆”。没有盆,亡灵就没有办法喝孟婆汤,不喝孟婆汤,亡灵就会成为孤魂野鬼,受尽苦楚,所以人死之后,家人们才会在葬礼上进行摔盆。且很多瓦盆上都是有孔的,这是因为逝者的家人们,希望孟婆汤能够从孔里流出来,如此一来,亡灵就不会忘记在世的亲人,投胎转世后或许还能再续前缘。有的地方,甚至还会在瓦罐上打上七个洞,这是来源于“人有七窍”之说。由此可见,“摔盆”寄托了至亲对逝者的担忧与思念,为逝者送去盆,是为了让他能够过得更好,在盆上打孔,是怕逝者会将他们遗忘,这也是人们对“孝道”深层次的认识和解读。
第二种,衍生自历史故事,传说范蠡擅长烧制陶器,因此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豪,后来范蠡见民不聊生,心生怜悯,便向百姓传授了这项技能,让百姓们也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当范蠡年老之时,就开始思考,自己的毕生所学,究竟应该传授给哪一个人?为此,他拿出了一个瓦盆,将所有人都召集了起来,询问道:“如果我死了,这些陶器应该由谁来继承?”众人闻言便开始议论纷纷,有的人说要进宫给君王,有的说要供奉在范蠡的灵位之前,有的人说要留在这里,以便后世睹物思人。但是范蠡对这些答案并不满意,直到一个青年站了起来,说道:“这些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要我说,还不如直接将这些东西砸了算了!”范蠡听到他的答案,非常高兴,就将自己的遗产都交给了这个青年。
“摔盆”有什么寓意呢?一般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父母将子女带到了人间,并将子女抚养长大,教给子女在世上生活。老人去世之后,子女的生活就只能依靠自己了,后代将老盆摔得粉碎可以证明父母教子有方,后代有了自食其力的能力。
另一种说法是老人去世之后同子女就阴阳两隔了,也就不再吃阳间饭了,将盘摔碎后老人也就彻底得告别了阳间,摔的越碎也就告别的越彻底。
农村葬礼为什么要摔盆?摔盆这个习俗已经在农村流传上千年了,虽然看起来很是突兀,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其实这个习俗蕴含着很深的寓意。
1.只有摔盆的人才能继承遗产
民间传说:春秋时期的“首富”范蠡万贯家财,但娶了西施的他并没有诞下子嗣,于是便询问西施自己的家业该交给谁,西施回答“人在物在,人去物去”,于是范蠡就找了个同族后辈,让他在葬礼上将祖传的老瓦盆摔碎,并将全部财产都给了他。久而久之,逝去之人的家业就都由摔瓦盆的人继承了,所以摔瓦盆最大的作用就是分配遗产,不过摔瓦盆的一般都是长子长孙,因为在农村,长子不仅要负责供养老人,还要管教弟弟妹妹,如此重担自然享有优先继承财产的权利,这在古代是毋容置疑的事情。摔者谓之孝子,按旧例,可以承继死者的大部份家产,也就是继承别人遗产的同时也要尽做别人“儿子”的义务。
2.摔瓦盆可以表达后代的孝心。古人认为世间存在阴曹地府,认为人死了也要吃饭,而用什么盛饭呢?黄土制成的瓦盆最合适了,但完整的瓦盆无法携带,只有摔碎之后才能带走。而且人们还要在瓦盆上挖几个小孔,据说可以在喝孟婆汤把汤水漏掉,这样老人就不会失去自己的记忆了,还可以在阴曹地府庇佑后人,保证后人享受清福。当然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种行为有些愚昧、迷信,但也蕴含着一种祝福的意愿,是表达孝心的重要方式,包含着生者对逝去亲人的缅怀之情。
3.瓦盆一碎代表生命正式结束。我们都知道,古人说话很有寓意,比如女人生孩子,被称为“临盆”,代表生命的开始,而“摔盆”则代表生命的结束,这种说法符合古人所谓的“天道”,寓意有始有终。而且人死以后入土为安,摔瓦盆代表了“尘归尘、土归土”,从瓦盆摔碎的那一刻,已故之人便和世间的一切再无关系,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死亡的宣告。除此之外,古代物资比较匮乏,一个人一生很可能只用一个盆,而当用盆的人死后,亲人就会把瓦盆直接摔碎,寓意着和逝去之人最后的告别。
那么,农村办丧事出殡前摔盆,为什么必须要摔碎?农村老人出殡前,必须要在棺前“摔盆”,摔得越碎越好、越响越好,而且机会只有一次,如果盆没碎后果会很严重,只有一个办法能解决。古人讲究百善孝为先,而让离世之人体面的下葬,就是古人认为的孝道,而摔瓦盆更是葬礼的重中之重,盆子摔得越碎越好,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
1.代表岁岁平安。摔盆是一种传统的丧葬习俗,自古以来就有了,而盆子摔得越碎,就越契合岁岁平安,毕竟在很多人眼中,发财并不是最大的幸福,平安才是,所以在葬礼上讲究把瓦盆摔得四分五裂,越碎越好。还有一种说法,瓦盆摔碎时清脆的响声,可以提醒逝者早些离开,提醒他们该上路了,而且只有摔得响脆,逝者才能听得到。此外,操持丧事人都明白,前来祭拜的亲友们需要跟逝者完成一个告别仪式,而“摔丧盆”就是最好的机会,此后所有人都要调整心态,迎接新生活。
2.寓意幸福安康。相传三国时期,周瑜去世后,诸葛亮赶到东吴为他祭奠,东吴的大臣得到消息后,便想除掉他,于是在灵堂下面埋了火药,并在烧纸钱的盆底开个小洞当引线。不过诸葛亮神机妙算,直接看破东吴的计划,在烧纸的时候特意在盆底垫了一块砖,正好把小洞堵住了,还借口说是一步高升,完美的解除了危机。
那么,如果瓦盆没摔碎该怎么办?按照传统的习俗,摔瓦盆只能摔一次,即使不碎也不能摔第二次,更不要重新捡起来摔,因为这是十分不吉利的。不过一般来说,“摔丧盆”时用的瓦盆都是特制的,盆身很薄,非常易碎,摔不碎的情况很少,而且为了让瓦盆摔个粉碎,有时还会在地上放一块砖,保证不出现意外。而且在摔瓦盆的时候,手需要拿在瓦盆的边缘,这样便于摔碎瓦盆。现实情况中也的确发生过瓦盆第一次没摔碎的事情。但瓦盆只能摔一次,只好由后边的人跟着踩碎,或者由车辆压碎。不少地区,如今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会在摔瓦盆的地上,放上一块砖头。利用砖头,将瓦盆摔碎。
而发展到现在,这块用来摔瓦盆的砖头也被人们称为“人丁兴旺砖”。据说谁把这块砖头捡回家,家里就会人丁兴旺,多子多福。
不过无论最终殡葬是什么形式,其中也都蕴含着亲人对死者的不舍和哀痛。子孙们的孝心才是最重要的。总之,一些传统的丧葬礼节虽然看起来很迷信,但作为祖辈流传下来的文化,我们还是应当取其精华,不该遗忘,不过一些丧葬仪式中的铺张浪费情况,还是要摈弃的。
觅文微语
与你同行,相伴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