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好几亿票房呢?电影投资九成赔钱的背后真相

乐活   2024-11-22 08:40   河北  



听说你很有钱?来投资电影吧,保证让你底裤都赔光。




经过去年电影票房市场440亿元的大爆发和近几年的电影投资热后,如今的电影市场已然不缺资本,并且相关数据显示,电影投资热度仍在持续递增。然而,如同任何产业的“二八定律”一样,电影本就是一个挣少赔多的高风险行业。尤其随着资本力量的推动,不仅电影票房出现“爆款”和“巨亏”两极行情,同时被推高的还有明星、影视公司的估值行情。


这无疑更给当下的电影投资带来了风险。因此,本文将结合今年以来电影市场的行情,解析电影投资失败案例的失利原因,为电影投资、立项和营销等方面提供参考。 





电影市场增速放缓






从数据上来看,今年的电影市场虽然整体增速放缓,但仍然呈现很多利好数据。行业内对于电影市场整体放大、后期可续的观点仍然是主流。 


今年电影票房在8月7日突破300亿元大关,比去年的关口突破时间提前了近一个月,可今年单月的票房增速有下降趋势。截至6月30日,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24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仅21%,增速创近5年来新低。而截止到11月13日内地票房综合才打到400亿元,距离那个所谓的600亿票房的目标可谓是越来越远。



整体上,支撑电影市场继续向上的利好数据也很多。艺恩网数据显示,观影人次2015年达到12亿,高于票房翻倍速度;2016年上半年观影人次7.23亿,可以预计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人口红利是带来票房增长的最主要原因,况且国内人均观影次数刚到一次,距离美国年人均4次还有很大差距或者说增长空间。2016年一线城市电影观众占比降到了20%,随着院线布局的扩张和观影习惯自上而下的蔓延式拓展,业界分析未来二、三线城市观众上升空间还会加大。


而且今年出现了一个影响市场大盘的现象,即自2010年以来的团购、补贴、在线购票网站之间的价格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影票价的降低。去年全国票补总额在40亿至50亿元,而今年下降到1/3左右。“去年平均9.9元就能看一部电影,今年三四十元的均价对观影人流的拉动还是有影响的,至少会影响观影频率。”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电影营销人士说。


而且,今年电影公司“激进”地买票房这种情况也相对减少。虽然不是像《叶问3》那样刷票房通过资本市场获利,但“刷票房”其实是电影公司较常见的促销手段,大多是自己购买或者发动好友包下首周前几天的票房,保证一定场次占有率,通过高票房制造眼球效应进而带动人气。 



甄子丹:喂,听说叶问3刷票房被逮到了,怎么办?

泰森:呵呵,关我屁事...别欠我工钱就行


 



仅有一成电影能盈利






与此同时,国内电影的产能过剩迄今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据相关数据,2015年电影产量686部,1月至9月上映影片230部,产能过剩很严重;同时也有很多电影沦为炮灰,500万元票房以下电影74部,占37%以上。人们最终在电影院里能记住的电影也许就一二十部。 


电影市场不仅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从盈利角度看,业内普遍认为能盈利的只有一成比例。一位正在北京酒仙桥剧组拍戏的制片人向记者坦言,他们公司投拍了十几部电影,真正赚钱的只有一部。 


印度有一部高投资额的电影叫《巴霍巴利王》。这部电影在多个网络平台获得高评分,可是受众不广泛,排片率也低,上映几天票房只有400多万元,因此被视为经典失败案例。


嗯,说的就是这货《巴霍巴利王》


所以除了影片质量外,同档期竞争对手多寡、排片空间等都在左右票房,类似《假装看不见》等被埋没的电影不在少数。电影《魔兽》虽然由中国市场贡献了一半以上的票房,但在全球也是亏损的。它本身主要面向有游戏情结的“80后”,属于“断崖式”电影,不是老少咸宜的,制作上也没有太多精彩。 


 



资本热助长电影风险 






当下电影越来越大的票房风险,确实与近几年的投资热潮有关。从2014年起,大量的业外资金开始进入电影投资圈。当年上半年影视圈发生64起并购,涉及资金680亿元,其中包括众多实业上市公司的转型式并购。2014年底起,大量影视投资基金面世。继地产商和煤老板之后接棒影视投资的,还有金融资本和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首的互联网公司。

 


受投资推动,电影行业如今已经存在较大泡沫,专业资金、不专业资金大量进入,投资失败案例将会越来越多。而且国内版权收益主要靠院线和网络版权,衍生收入几乎忽略不计,版权产业链短板也在加大投资风险。


许多实业公司为了寻找下一个利润增长点而转向电影投资,很多项目在立项和制作上非常“幼稚”或者“粗陋”,单纯为迎合观众口味,只从观众爱看类型和明星粉丝效应等方面简单判断,结果被上映后的口碑抛弃。这是电影投资野蛮生长的阶段性现象,期待以后可以越来越谨慎和理智。很多制片方也该认清,具有电影美学修养的观众只是极少数,不是电影艺术标准上做得好的影片就能挣钱,商业和艺术的平衡是门大功课。


 



电影投资失败案例解析 



1

案例一:粉丝电影和IP经济的魔咒 

代表作:《魔兽》



《魔兽》虽然在中国火爆,但也没能挽救这部“情怀片”的颓势。《魔兽》在美国的票房仅4660万美元,全球总票房4.3亿美元,其中89%来自海外,中国是《魔兽》的最大票仓,达2.21亿美元。据悉,《魔兽》电影总预算成本为1.6亿美元,这部电影共亏损约1500万美元。这一事实也驳斥了中国市场让《魔兽》扭亏为盈的说法。 


虽然《魔兽》票房大挫,但其衍生品在上映前就已开始销售。拥有《魔兽》国内独家电影衍生品授权的时光网,在《魔兽》上映前几周,就已在中国20多个大商场举办了大型魔兽互动展览,通过移动端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及在130多家影院建立专卖店,大范围推广销售《魔兽》主题商品。时光网CEO侯凯文向记者透露,在《魔兽》上映时,其衍生品销售就已突破1亿元。 


魔兽衍生品


对于如何获得拿到该项授权,侯凯文表示:“海外的IP授权方不只关注你的资金、用户数量,他们还要看你是否尊重知识产权,平台有没有目标客户群,有没有设计能力,有没有渠道,会有一个综合的考量。从设计、生产、电影推广、影迷社区,时光网建立了完整的电影衍生品生态。”


在国外,衍生产品往往在电影没有拍完时就已生产出来,这得益于好莱坞电影衍生品市场的成熟。但如果知识产权保护不跟上,后面就会有大量的仿制品。现在,淘宝上就出现了很多带有部落联盟logo的衣服,大多数都不是正版授权。对此,侯凯文表示:“用户希望买到正版、高品质、设计精美的产品;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日趋完善,影院渠道衍生品的售卖都在正版化,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有意识要把IP往全产业链方向打造。我们会加强原创设计能力,让消费者在时光网和代理商平台买到原创产品;同时建立健全销售渠道,以‘线上+线下’模式,将时光网的B端销售开放给中小卖家,让更多中小卖家加入正版产品行列。”


2

案例二:影响一部影片票房的诸多因素 

代表作:《封神传奇》、《梦想合伙人》等



号称投资5亿元的《封神传奇》上映后,截至8月11日票房累计2.83亿元,这个成绩对于一般制作的电影来说算不错,但对于大牌云集、投入重金的向氏制作来说,亏损即将成事实,更与另一位投资人“叫板《捉妖记》24亿元票房”的预期相去甚远。《封神传奇》不仅票房不佳,口碑也显低迷,该片上映首日在豆瓣和时光网的评分就分别低至3.6和4.2,网上的吐槽也是铺天盖地。虽然这部电影集齐了李连杰、范冰冰、黄晓明、杨颖、古天乐、文章、梁家辉、许晴、祖峰、安志杰等明星演员,且动用了线下宣传路演、线上微博控评、炮轰黑粉和喷子的种种营销手段。


媒体报道《梦想合伙人》的制作费为9000万元,该片题材迎合了当下创业的潮流,主演也汇集了姚晨、郝蕾、唐嫣这样的阵容,请来了《来自星星的你》的导演张太维当导演,对外宣传口号搭载了“女版《中国合伙人》”的噱头。但相比于另一部《北京遇上西雅图2》票房累计6.6亿元,《梦想合伙人》最终票房仅有8000万元左右。该片的豆瓣评分也只有4分,有影评人批评道:故事胡编乱造,简直就是“合伙蒙人”。



一方面,这两个失败案例充分说明了影片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另一方面,国内市场受欢迎的题材类型一直在发生变动,投资方应注意这种商业现象。古装大片从几年前就开始走下坡路。相比于暑期档,春节档对于这类题材会较有宽容度,档期选择也是一个原因。《捉妖记》虽然也有点此类题材影子,但能成为成功个案,一方面是凭借着品质和口碑,一方面定位于青少年为主的暑期档,同时吸引了对青年有号召力的明星参演,更带入了跟现代男女青年相关的爱情观念、职场竞争等视角。同时,大家应意识到,明星号召力、粉丝经济都是相对的概念,只有跟好的电影内容结合才能产生催化作用


目前国内电影市场的趣味是轮动的。古装动作大片自两年前起就明显减少了数量,当代都市时尚、情感题材投资较小,虽然很多都是“狗血”的青春片,但总体上逐渐在受到青睐。今年以来值得注意的是警匪片的崛起。去年的《烈火灼心》、今年的《火锅英雄》和《特工爷爷》还有大受好评的《湄公河行动》,可说把警匪片的票房天花板突破了。该题材以往以港片为主,但票房封顶通常2亿元左右,今年这个类型的受众和票房都有大量增加。


今年电影市场整体显平淡,缺少现象级影片,事先被看好而票房失利的电影也较多。对于那些质量好而票房不佳的影片,国内电影界也许应该学习一下好莱坞的宣发节奏。国内影片的宣传发行季最长就两三个月,集中轰炸式地宣传,很难培养电影的知名度和大众消费者的积极性。而好莱坞则是从剧本立项阶段就开始寻找各个点进行宣传,甚至早在两年前就确定了上映档期,并且在宣传期中还进行提前销售。既有利于片方控制风险、实现回报,更能将大众期待值吊高。 


3

案例三:情怀与市场的悖论 

代表作:《太平轮》



作为中国影史上投资规模较大的电影,《太平轮》投资高达4亿元,上部票房为1.95亿元,下部票房仅几千万元,系列票房仅2.6亿元。按照国产电影的营收平衡规则,《太平轮》上下两部的票房至少应超过10亿元,投资方才能盈利。这部筹备拍摄长达5年的巨制,也压垮了投资方小马奔腾。


导演吴宇森靠《赤壁》创造了华语影史票房纪录,却因《太平轮》失败创下亏损纪录。有人评价吴宇森是“互联网时代仍一笔一画用毛笔写字的人”。电影中的太平轮,剧组是按照1:1的比例,耗时3个月制作出的真实模型。吴宇森拍这部戏时,一直在与病魔斗争,因为淋巴癌导致的拍摄延期,让他一次又一次自掏腰包。


我们可以总结下,当下受观众青睐的电影大致有三类:


第一类是娱乐型,如《泰囧》、《捉妖记》、《美人鱼》等搞笑、娱乐类型的影片,比较符合当前大众的审美情趣。


第二类是视觉特效型,如《大闹天宫》、《寻龙诀》、《三打白骨精》、《美人鱼》、《西游·降魔篇》等,都是视觉特效的代表作。


第三类是小清新、小情感型,如《致青春》、《小时代》系列、《夏洛特烦恼》、《同桌的你》、《北京爱上西雅图》等,都是接地气、笑中带泪、走心暖心的题材。 


在观众审美还没到达一定高度的情况下,即使电影拍得再好,观众也欣赏不了。大情怀、大时代、大场景的电影虽然好,但却输给了这个娱乐至死、全民狂欢的时代,成为被观众抛弃的IP。当下的中国观众并不愿意走进影院观看这类严肃、沉重的片子。电影的娱乐性仍然是其主要属性,冯小刚早年间的系列贺岁片就是抓住了当时的流行文化。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中国拍大片不讨好,而赢利的电影七八成是轻松搞笑的类型。


4

案例四:集中浮现的资本“惨案” 

代表作:《致青春2》、《夏有乔木》等



5亿元保底《心花路放》最终票房收11.69亿元,2亿元保底的《大圣归来》最终票房收9.56亿元,20亿元保底《美人鱼》最终收33.89亿元……近年通过保底发行赚得盆满钵满的例子很醒目,但今年以来失败的案例也纷纷浮出水面,对于资本方来说可谓损失惨重。


作为《梦想合伙人》的发行方,福建恒业早在影片上映之前就提出了3亿元的保底票房,相当于福建恒业要提前向乐华文化等出品方支付9000多万元的票房分账款。按照最终票房计算,福建恒业很可能要亏损7000万元。近期,福建恒业4亿元保底的《夏有乔木雅望天堂》,也被市场认为收成堪虞。


福建恒业表示直接哭死


福建恒业是被业内认为很有发行经验的公司。2008年投资了第一部惊悚片《异度公寓》,成本180万元却拿下2000万元票房。先后在全国范围内发行了10多部惊悚片,可称得上是这几年通过发行惊悚片走上前台的发行“新贵”。2012年,福建恒业居全国发行影片排名第三位,其中的《京城81号》以4000万元的成本获得4.11亿元票房。值得注意的是,《梦想合伙人》主导方是新三板公司乐华文化,当时正处于被上市公司共达电声收购阶段,而后者则因为转型文娱产业颇受资本市场期待,没想到却“出师不利”。


近年来,电影圈的“保底发行”方式已大行其道,大多发行公司都是圈内富有经验的公司,也有圈外资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享受影片的高票房“红利”。近期据媒体报道,微影时代4亿元保底《致青春2》,和和影业、联瑞影业等10亿元保底《绝地逃亡》,博纳影业10亿元保底《封神传奇》,虽然保底金额没有获得这些发行公司的公开证实,但部分影片的票房已明显很不乐观。


电影投资热确实使得现在的电影市场变得不再那么单纯,情况更复杂。一定程度上,热钱涌入推高了电影行业很多环节的成本和估值,保底发行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是由于提前解决了风险,可能会影响创作者的责任感和认真态度;二是造成了一定程度上保底发行方的“冲动”。现在电影各环节的优秀团队背后,都站着资本的身影。为了做“爆款”、给资本方做出好业绩都可能造成内心的冲动。很多发行方都具有丰富经验,以一两部影片成绩看待他们的水平是不客观的。但某种程度上,受供求关系失衡的影响,为了争夺好项目,可能会使某些发行方过早进场,不排除一些投资人为了抢好项目,还没看到成片就凭着对IP影响力、明星粉丝号召力等简单要素进场“下注”。



豆瓣俨然成为年轻人观影指南


不可回避的现实是,现在电影市场的对称性、透明程度越来越高,一部影片只靠营销、话题、明星是经不起推敲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通过豆瓣等专业网站评分来取舍是否观影。就算几天内能靠营销或一些手段获得高票房,后续发力一定得依靠口碑发酵。取得商业成功的影片大多数都是依靠口碑影响。接下去,投资方和观众都只会越来越理智


前年的英国市场,艺术电影《胡桃夹子》战胜了同档期的《007》,这是特例,跟当地的市场环境和作品消费人群有关系。国内存在很多口碑好但票房不如意的作品。有些是因为题材实在不受主流观众喜欢,另一些也确实没用上受青年人欢迎的明星。对于制片方来说,你想制作什么类型的影片,想吸引的是哪些观众,你应该如何控制投入,这些都需要谨慎考虑。


(完)










自19世纪末电影诞生,这100多年来,电影始终致力于一件事:

讲故事

一个好的故事,不一定能成就一部精彩的电影,但一部精彩的电影,必然是一个好的故事。

可以说:

好电影就是好故事

所以,一切电影人——不应该仅仅是编剧,而是一切电影人,尤其是核心的导演,制片,投资人等,一定,而且必须要成为真正“懂故事”的人!


否则,你能做出好电影的几率,微乎其微!

可以说:

你懂不懂故事,决定你职业生涯的成败

现对于编剧来说,会编故事就更加重要了。

尽管每个人都知道:“编故事”是编剧/作家最核心的技能。但目前国内几十万人写剧本,编故事能真正过关的不过1%!

如果你连个故事都不会编,连个故事都编不好,连个故事都编不好看,甚至,连个故事的好坏都分不清楚,那么,请问:

你凭什么混影视圈?

一切电影人,都首先应该是“故事专家”。

那么,

怎么学习编故事,和提升故事的鉴别能力呢?

怎么才能真正理解“故事”,成为故事行家?

最佳的方法,和途径,莫过于

拉片子

所谓“拉片子”,就是以“电影”为师

通过拆解优秀电影,经典电影,来掌握构建故事的技法和规律

许多优秀的导演和编剧,都是拉片狂魔,他们都是通过拉片子深刻地理解了电影和故事

你可以不读剧作法,但你绝对不可以不拉片

电影史上,每一部优秀的电影都是最生动的教材,最直接的老师,都在给你展示的电影和故事的奥秘

通过逆向拆解作品,从拆解中学会构建

这也是最科学,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但纵观国内,却没有一套像样的拉片教程

更没有从“故事”角度教你来拆解一部电影的教程

绝大多数人都知道拉片是非常有效的学习途径

然而,却不得其法,无从下手

所以,我们“半镜写作学院”推出了这套拉片课程

 “半镜写作学院”重磅大课

 拉片子

如何从“故事”角度拆解电影

国内第一套编剧拉片实操课程

简洁,精透,实用


主讲:半镜先生

 

适用对象

1.影视编剧,动漫编剧,小说作者等

2.导演,制片,投资等影视人,动漫人

3.想提高编故事能力的人,或想提升故事鉴别力的人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国内第一套从故事角度拆解电影的拉片课程。以半镜先生独创性的“剧作原理”为基础,以剧作法为经纬,结合3部电影,来进行拉片教学与示范。课程具有独创性,简洁性,精透性和实操性。能够颠覆你的认知,让你看见故事的本质,和底层规律。课程配有大量练习。

课程特色

独创性

国内第一套编剧拉片实操课程,是半镜先生独创的,一套系统的拆解电影的理论,方法和操作流程。颠覆认知,令你耳目全新。

简洁性

从“故事”角度,让你能够迅速看见一部电影的本质,和洞悉故事的底层规律。删繁就简,直指根本,让你随心所欲拆解任意电影的底牌。

精透性

以半镜先生深刻洞见的“剧作原理”体系为基础,以剧作法为经纬,来教你拆解电影。不仅让你看清表象,还让你看透原理。不仅让你会拆解故事,更让你掌握剧作法的精髓。

实操性

用实例教学,结合3部电影,进行拉片示范。辅助1部电影,指导你进行练习。让你大量动手,极具实操性。手把手教你会做为止。

课程方式

在线课程(音频/视频+ppt+图文视频资料)

+学员交流和老师指导微信群

+作业和练习

上线时间

重制版已经开始上线

请马上报名

课程价格

现价仅需398

更完将会涨至1280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马上以特惠价抢“拉片子”名额

赶紧进来看电影 

   会随时再涨价100元

请立马出手


特别提醒

购买课程之后,请立马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将会把你拉入课程学习指导交流群。老师微信在课程置顶贴内。




导演与制片
制片和导演的加油站。想学编剧请加VX:ibanjing6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