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4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4)于北京时间 8 月 30 日至 9 月 2 日在英国伦敦以及全球在线平台同步举行。作为全球心血管领域的重要学术盛会,本次大会的主题为「个性化心血管护理」,重点在于通过疾病各个阶段的风险预测、预防措施和精准治疗,从传统的标准化治疗转向个性化管理,以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此次会议不仅将揭示最新的临床实践指南,还将展示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的治疗策略。
敬请关注,让我们共同见证心血管医学的未来发展。
一、更新指南,紧跟时代步伐
在 2024 ESC 年会上,重磅发布多项涵盖心血管疾病关键领域的最新临床实践指南。这些指南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最新的循证建议,也展示了 ESC 推动全球心血管健康的坚定承诺。
首先,《ESC 2024 高血压管理指南》[1]引入了「血压升高」这一新的分类,并制定了更加严格的血压治疗目标。ESC 新指南建议对于血压升高(血压 120~139/70~89 mmHg)、CVD 风险足够高(例如 10 年 CVD 风险 ≥ 10%)或存在高危条件或 10 年 CVD 边缘风险(5% - < 10%)并伴有风险调节因子或异常风险工具测试的患者,应开始 3 个月的降血压生活方式措施。
《ESC 2024 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管理指南》[2]则强调了小血管功能障碍在冠状动脉心绞痛中的重要性,推出了新的预测模型,以更精准地评估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指南建议采用序贯影像学检查策略,并根据不同患者群体提供个性化的血运重建方案,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并优化治疗效果。
《ESC 2024 房颤管理指南》[3]在个性化管理方面做出了显著改进,特别是引入了房产关怀(AF-CARE)途径,强调共同决策与同步治疗的重要性,新指南加强了对共病和风险因素的综合管理,提倡更加广泛且安全的抗凝治疗,以改善房颤患者的长期预后。
《ESC 2024 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管理指南》[4]首次整合了主动脉与外周动脉疾病的管理视角,提出了全面的评估和终身随访策略。这一指南通过早期筛查与综合治疗,旨在减轻患者负担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这些更新展示了 ESC 在心血管疾病管理方面的前瞻性思考,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图 1 ESC 2024 大会上重磅公布了四项最新临床实践指南
二、大会焦点:创新治疗与管理策略
1. 心衰:管理与治疗的新策略
SGLT2 抑制剂等药物的应用成为指导性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 ESC 大会针对药物在改善心衰患者预后、心肌功能及其长期安全性方面的研究不断涌现,为心衰患者的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1)SGLT2 抑制剂通过改善心肌功能,显著提升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DAPA ECHO 研究对比了接受 SGLT2 抑制剂治疗的具有中度或轻度射血分数减少的心衰患者与仅接受最佳药物治疗的患者。研究发现,SGLT2 抑制剂组在左心室纵向应变和右心室功能等心肌功能指标上表现出显著改善(P < 0.0001)。这一发现表明,SGLT2 抑制剂可能通过改善心肌结构和功能,为心衰患者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5]。
图 2 SGLT2 抑制剂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变形的主要和次要临床结局
2)SGLT2 抑制剂联合 MRA 在长期管理中安全性良好
针对心衰合并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研究评估了 SGLT2 抑制剂与 MRA 联合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显示,在治疗前两周,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下降,但此后趋于稳定,高钾血症虽然常见,但其发生主要与基线较高的钾水平和较低的 eGFR 相关。研究提示,SGLT2 抑制剂与 MRA 联合治疗在长期管理中是可行且安全的[6]。
3)SGLT2 抑制剂早期启用,优化治疗效果
EVOLUTION HF 研究显示,在射血分数下降型心力衰竭患者(主要为 65~70 岁男性,伴有缺血性病因和高血压等常见合并症)中,SGLT2 抑制剂的起始治疗时间显著延迟(23~52 个月)。研究强调,早期启动 SGLT2 抑制剂可显著提高临床获益。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后 6 个月和 12 个月的停药率分别为 5.22% 和 4.66%,进一步证明了早期启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长期依从性和治疗效果[7]。
2. 降脂:新的治疗目标和临床应用
关键研究为心血管疾病的降脂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揭示了不同治疗策略的效果,强调了降脂治疗的成功不仅依赖于药物选择,还受患者性别和治疗策略的影响。
1)性别差异显著影响降脂治疗效果
SANTORINI 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在 LDL 胆固醇(LDL-C)目标达成率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在一年的治疗中更容易达到 LDL-C 目标(33.3% vs 24.6%),并且接受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比例高于女性(27.3% vs 19.5%)[8]。
图 3 基线和 1 年随访时的 LDL-C 及 1 年随访时的 MACE 发生率
2)瑞舒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微钙化的影响
一项单中心非随机临床研究调查了他汀类药物在高心血管风险但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血脂异常患者中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微钙化的影响。在接受为期六个月的瑞舒伐他汀治疗后,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 133.6 ± 33.8 mg/dL 显著降低至 58.8 ± 20.7 mg/dL,降幅达 60%(p < 0.01)。同时,冠状动脉、主动脉或颈动脉中的最大斑块 18F-NaF 摄取从 1.96(1.78~2.22)显著减少至 1.53(1.40~2.10),降幅达 19%(p < 0.001)[9]。
3. 抗板:优化策略与长期效果
新研究重点关注了不同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和个体化治疗策略。
1)非噻吩吡啶类药物临床效果良好
一项研究探讨了常用 P2Y12 抑制剂在非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发现,非噻吩吡啶类药物(包括替格瑞洛、坎格雷洛等)在降低心肌梗死复发方面表现出优势,其复发率降低了 56%(aHR = 0.44;95% CI,0.21~0.93)[10]。
2)患者合并症对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显著影响
另一项研究关注了在生物降解聚合物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进行 1 个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并转为单药治疗的效果。结果显示,患者的慢性肾病等相关风险因对一年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显著影响(患者相关风险组:4.90% vs. 无相关风险组:1.73%,P = 0.002),而程序相关风险的影响较小(有程序相关风险组:3.24% vs. 无程序相关风险组:2.54%, P = 0.555)[11]。
图 4 一年不良事件累积发生率的 K-M 曲线
(左:患者相关风险组;右:程序相关风险组)
4. 转甲状腺素淀粉样心肌病:精准诊断与创新治疗
1)诊断工具革新,精准诊断成为可能
超声心动图的斑点追踪技术揭示了转甲状腺素淀粉样心肌病(TTR-CM)与轻链淀粉样心肌病(AL-CM)之间的显著差异。TTR-CM 患者的心尖部应变保留指数显著高于 AL-CM(0.92 ± 0.29 vs. 1.46 ± 0.53,P = 0.001),为精准诊断提供了重要指标[12]。
2)治疗新进展,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HELIOS-B 研究评估了小干扰 RNA 药物 vutrisiran 在 ATTR-CM 治疗中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在总人群和单药治疗人群(基线未服用 tafamidis)中,vutrisiran 治疗分别实现了主要终点全因死亡率和复发性心血管事件复合指标 28%(HR = 0.72;95% CI 0.56~0.93;P = 0.01)和 33%(HR = 0.67;95% CI 0.49~0.93;P = 0.02)的降低;vutrisiran 也达到了关键的次要终点,总体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降低了 35%(HR = 0.65;95% CI 0.46~0.90;P = 0.01),单药治疗的患者降低了 34%(HR = 0.66;95% CI 0.44~0.97;P = 0.045),取得了全面积极有效的结果[13]。
图 5 主要终点 K-M 曲线
(左:总人群,右:单药人群)
图 6 次要终点 K-M 曲线
(左:总人群,右:单药人群)
总结
2024 ESC 大会为心血管医学带来了重要突破,进一步推动了个性化护理和精准治疗的发展。本次大会发布了最新的临床实践指南,涵盖了心衰、降脂、抗血小板治疗以及转甲状腺素淀粉样心肌病等多个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革新治疗策略,这些进展为心血管疾病的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将推动未来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小调研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得转发或分享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不得用于推广目的。
审批号:CN-142979,过期日期:2024-12-31
内容策划:马腾
内容审核:徐靖杨
题图来源:丁香园创意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