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海外的中国第一国宝,如何成为日本国有财产?它到底隐藏什么历史真相?

文摘   2024-11-21 17:11   安徽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你知道吗?我国位于旅顺的唐代鸿胪井刻石,被誉为流失海外的中国第一国宝。 自从清末时期被日本军队劫走后,鸿胪石刻一直被作为日本国宝秘藏于日本皇宫,110余年来从未公展过!


鸿胪井刻石及碎亭复原图


2014年8月7日,我国民间组织“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通过日本驻华大使致函日本明仁天皇和日本政府,要求其皇宫归还这块源于我国唐代极其重要的刻石。


《新民晚报》的配图报道


但是,日本掌管天皇、皇室及皇宫事务的机构宫内厅却明确表示:该文物是日本的国有财产,尚未公开展示,对于返还无法评论。

同时日本民间的中日友好知名人士和学者,态度暧昧,闪烁其词。


日本皇宫


那么,为什么日本皇宫、政府和民间对向归还中国这件重要文物,如此讳莫如深、心存忌惮?这还得从1300年多年前的唐朝说起。



A

历史渊源

LI SHI YUAN YUAN

B

侵华夺宝

QIN HUA DUO BAO

C

盼宝归来

PAN BAO GUI LAI




LI YA TAN

WEN YI

1

PART 1

历史渊源

唐代国宝何时归?


提到唐朝,人们总喜欢用“大唐”“盛唐”“巨唐”来形容它。大唐有很多气质,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它的开放包容,兼收并蓄。



唐朝初年,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靺鞨族迅速崛起。当时统辖东北三省的渤海国向大唐皇帝称臣,唐玄宗李隆基派出鸿胪卿(官名)崔䜣,前往渤海慰劳渤海王。


▲唐朝万国朝拜的盛景


为纪念这次册封盛事,崔忻在旅顺黄金山下的一块单体十多立方米、重逾九吨的驼形天然顽石上,刻字留念,史称“鸿胪井石刻”。




公元698年

靺鞨首领大祚荣率部大败唐军,并将部落迁往今吉林省敦化市一带修筑城池,自立为震国王。



公元705年

唐中宗派侍御史招慰大祚荣,大祚荣为了表示诚意和忠心,派自己的儿子到唐朝任职,由此唐中央政府与靺鞨关系得以极大缓解。



公元713年

唐玄宗派遣郎将崔忻任鸿胪卿,以“勑持节宣劳靺羯使”的身份出使震国,宣谕震国为忽汗州和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从此震国称为渤海,正式隶属于唐王朝。



公元714年

使臣崔忻在返回途中于旅顺黄金山南麓及西北麓各凿井一口,并在西北麓井旁一巨石上自上而下分三行刻下:“勑持节宣劳靺羯使鸿胪卿崔忻井两口 永为记验 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共二十九字。



公元1896年

清朝政府为保护一直裸露在外的巨大刻石,依刻石大小建成一座石亭,并取名唐碑亭。


旅顺黄石山下鸿胪井刻石及碑亭历史原图



打开下方视频号,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骊雅谈文遗

分享好听、好看、有温度的文化遗产故事

视频号持续更新,欢迎关注点赞评论


文遗就在身边,是我们烟火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在传播文遗时,文遗也在滋养我们




LI YA TAN

WEN YI

2

PART 2

侵华夺宝

唐代国宝何时归?


繁华千年,弹指一挥间,晚清的中国却羸弱不堪。



公元1905年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海军发现这块唐代“鸿胪井刻石及碑亭”。



公元1908年

日军胜利后占领旅顺,日本海军中将富岗定恭将鸿胪井刻石及碑亭劫掠至日本,作为战利品献给了明治天皇。从此这块唐代“鸿胪井刻石及碑亭”被日本秘密收藏于皇宫建安府前院一百余年,从未公开展示。



公元1967年

日本人学者渡边谅有幸进入皇宫对刻石进行仔细考察后并著《鸿胪井考》,有关照片才流露于世。


藏于日本皇宫内的鸿胪井刻石,碑亭四柱被切断过


从碑亭毁坏的痕迹看,当时日本海军中将富冈定恭为将刻石及碑亭运走,切断石亭四个立柱取出石头,分批送到日本皇宫后,碑亭刻石再组合而成。


更让我们无法忍受的是,日本军人劫走刻石碑亭后,在原址上立下鸿胪井之遗迹碑,但上面记录却有多处错误。



LI YA TAN

WEN YI

3

PART 3

盼宝归来

唐代国宝何时归?


唐朝“鸿胪井刻石及碑亭”是唐朝中央政府与当时东北地区融合和统一最好的历史证据,被日本劫走并秘藏其皇宫100多年不敢公示于众,可不仅仅因为它是日本的国有财产那么简单吧?!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文化遗产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唐代鸿胪石刻的回家路牵动着我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心。

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块珍贵的石碑最终能够回归其故土,为全人类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你好,我是骊雅!

一名文遗的行者

追寻中华文明的足迹

寻遗、拾遗,

沉浸式体验中华文化遗产的美学意境,

探访、整理并分享





骊雅谈文遗
共情文化遗产,同讲中国故事。发现人类心灵成长的中国价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