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靖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丫髻山古窑遗址

政务   2024-11-17 18:44   江西  

↑ 点击上方“靖安发布”关注我们

‍‍





编者按:丫髻山古窑遗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价值。它是岁月的见证者,从南宋诞生,经元代兴盛至明代衰落。窑址内的青白瓷、青瓷残片,无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这里生产的民间日用器皿,展现出古代精湛工艺。它不仅是靖安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值得我们深入了解、珍视和保护。





丫髻山古窑遗址位于中源乡山坪村以西3千米处,距县城80余千米,由西向东蜿蜒,面积约为两万平方米,1987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8月省、县考古工作者对该窑址进行考察,见这里层峦叠嶂,柴草从生。从山形看,窑形有龙窑和包子窑两种,但未找到窑口。窑址有上山和下山两处,上山多为覆烧组合瓷器与芒口瓷器残片遗存,下山有覆烧堆积与迭烧遗存。挖开表土可见碎瓷瓦钵,原始堆积厚度1至3米,并有窑砖与整幢粘连器皿。该窑主烧青白瓷,也有部分青瓷。产品为民间日用器皿,主要有杯、盏、盅、碗、碟、罐、盆等。

瓷器胎土细腻坚实,釉面光洁明亮。器物细粗兼有,覆烧器胎壁轮薄,釉面细洁,迭烧器胎土厚重而现旋切刀痕。有部分规则的开片瓷,纹丝呈紫褐色或青绿色,纹饰多见菊瓣纹。该窑器物,多与本省元代墓葬出土的器物相类似,高足杯具有显著时代特征。

据当地保存的民国三年(1914年)七修《胡氏宗谱》记载:“文靖公居靖安垴上是也,历居清白传家,耕读是务。乃一日,子侄重九登高,过丫髻山,见其土白如玉,归而告诸父,父曰:‘土色洁白,堪作瓷器。’遂命筑室兴窑。越数寒暑,家道昌隆。”该谱又云:“胡氏祖行远公于宋理宗朝迁靖邑之丫髻山。”据宗谱记载行远之父为大祥,大祥之父为文靖,可见行远一代在丫髻山建窑是南宋中期。实地主要是元代器物,或是压在堆积下层不易见的早期器物。由此认定,该窑创建于南宋,兴盛于元代,后因河流淤塞,山道崎岖,运输不便,再加上其他地方瓷业的冲击,至明代衰落无疑。现列为省、县两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亦为当代编纂的《中国名胜词典》所收录。

(丫髻山窑址青白釉瓷器标本)

(丫髻山窑址青白釉点褐彩瓷器标本)

丫髻山古窑在古代为解决当地人民的日常用瓷和提高陶瓷生产质量做出过努力。作为瓷业基地,其有得天独厚的瓷土和柴薪资源,它为这里一二百年的瓷业生产提供了最大的方便。该窑址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窑的发展,以及研究当时瓷器工艺、生产方式都有十分重大的作用,是十分珍贵的实物见证。




(来源:靖安县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编辑:余嘉宝

校对:徐锦涛

审核:熊润钊

监制:汪高源

看完记得点亮

征稿动员令

欢迎各路达人踊跃投稿,部门动态、新闻爆料、百姓生活......小编的要求就12个字——聚焦靖安、文风清新、正向引领

投稿请发至3436948195@qq.com 并附个人基本资料

靖安发布,欢迎亲们来稿!


靖安发布
靖安县融媒体中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