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英才之智 赋能园区发展

时事   2024-12-17 09:19   安徽  

——专访市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晶



记者: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请问市高新区在推进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服务保障等方面都有哪些创新举措,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效?

王晶:一是积极开展产学研对接。组织企业和各类人才参加“智汇宿州 创赢未来”创业论坛、“企业家高级研修班”等交流对接活动。拨付专项资金80万元,支持安徽佳力奇先进复合材料科技股份公司组织开展全国性技能大赛;促成安徽霖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光学研究所合作成立安徽宿杭之光光电有限公司,开展光学摄像头研发项目。指导安徽佳力奇先进复合材料科技股份公司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建立先进复合材料工艺设计与分析实验室、宿州晟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宿州学院共建企业创新中心。二是积极搭建各类创业平台。指导阿尔法产业园成功申报国家级众创空间,实现我市国家级创新平台零的突破。目前,园区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省级众创空间6家。三是做好项目推荐申报工作。指导司廷、王杰和裴向东等团队开展省、市级人才团队申报工作。累计获批省级人才团队4个,其中B类1个、C类3个;获批市级人才团队17家,其中A类5个、B类5个、C类7个。四是推动人才引进和企业创新。人才引进也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目前园区企业的专利有效存量达118个、高企有效存量81家,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显著成绩。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吸引了更多人才加入。

记者:提高人才服务水平是实现人才兴业的“助力器”。请问市高新区在人才及企业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有哪些工作亮点?

王晶:市高新区注重打造人才及企业服务平台,着力建立“一站式”服务工作机制。一是打造人才服务平台。通过人才工作交流群及时发布人才项目申报和奖补通知,通过实地走访、园区网站、公共大屏等多渠道推广宣传,帮助企业及时了解项目申报要求。积极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突出营造助力人才安心、安身、安业的生活环境。二是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注重做好人才项目全周期管理,强化跟踪服务,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和人才开展资料归集、财务规范等指导服务,精细化开展人才项目培育工作。三是强化人才项目管理。组织历年获批的项目做好绩效评估、资金管理、信息统计等后续服务管理工作。

记者: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人才强区”发展战略,努力打造政策、产业、需求、服务“四个导向”为一体的人才工作体系,在接下来的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市高新区有哪些工作规划?

王晶:强化“政策导向”,完善机制发挥“磁石”效应。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实行“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建立党工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二是继续优化环境。不断完善人才政策,创新产业发展政策,以更大力度鼓励各类人才来宿创新创业。三是强化交流合作。加强与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直接或柔性引进各类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研究咨询和智力服务。

强化“产业导向”,吸引人才凸显“集聚”效应。一是集聚科技人才。继续深化与中科大、合工大、浙大、南大等高校的科研合作,争取更多科技产业化项目落地。二是集聚产业人才。通过阿尔法国家级众创空间、蔻享孵化器等园区创业载体,促进人才与产业有机结合,构建特色人才项目体系。三是集聚基础人才。常态化开展园区企业招聘、技能比武、职业竞赛等活动,带动提升园区职业技能人才队伍素质。

强化“需求导向”,搭建平台激发“乘数”效应。一是加快人才载体建设。坚持园区主导,加快软件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跨境电商园等省级特色平台建设,积极招引相关领域人才和初创企业入驻孵化。二是加快专业服务平台建设。依托矽睿半导体测试中心、华瑞赛维5G实验室等平台,为相关领域人才创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三是打造人才新赛道。加大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三力”建设,打造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加快区域性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数据服务平台及数据闭环测试应用示范区项目建设,为算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人才营造施展才华的高地。

强化“服务导向”,优化环境释放“南风”效应。一是构建“专家+课题”模式。促进智力成果转化,积极申报各类科技专项。二是构建“项目+资金”模式。指导做好省、市各类人才团队培育申报工作,同时用好园区融资服务机制,为科技人才提供金融支持。三是注重人才工作调研分析。健全人才引进使用保障机制,提供“保姆式、顾问式、管家式”服务,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文 | 记者 钱景

编辑 | 吴维维 

一审 | 丁曼

二审 | 李锋

终审 | 张化云

· 版权声明 ·

拂晓报社稿件和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如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拂晓报
拓宽资讯渠道 服务百姓生活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8000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