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沙漠种的树,长得怎样了

乐活   2024-11-01 10:03   北京  




想在沙漠里种活一棵树,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近十年来全球增加的森林面积,四分之一来自中国。无论是荒山还是石崖,戈壁还是沙漠,中国人把树苗种在了无数的“不可能”里,一株株如同为地球精准匹配的“肺源”,移植到一方方贫瘠的土壤中,脆弱而充满希望。





这一年,我们与科勒一起为地球奔跑,在科勒官方会员小程序雅悦会上,通过日常低碳出行捐赠步数与节水行动点滴积累,植树造林,一起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如今,距离第一次了解到科勒林——2023年10月成都马拉松活动已经过去了一周年,你种下得树,都长得怎样了?





这次,跟着在家ZAIJIA主理人锦婷的镜头,一起走进地处河西走廊的甘肃民勤,探访我们亲身参与过的2023 年成都马拉松活动中建成的第12座科勒林,走进当地人与沙漠为邻的生活日常,实地去看看我们种下的每一株“地球屏障”。



认识她



锦婷

在家ZAIJIA主理人



点击图片,前往甘肃民勒科勒林
来看看你“种”下的小树





飞机快落地的时候,从窗外看去日光倾斜下是一片灰茫茫的黄,与起飞前城市秩序的灯火道路截然不同,逶迤连绵的“黄海”中错落着小片村落,最初还有些旅游的心态在,但当我走进遍地风沙,踏入这片广袤无垠的沙海中,“荒芜”这个词在眼前具象化了。





这里位于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夹缝之中,因为人民勤劳而得名——民勤,如同沙漠中得孤儿守着最后一片故土,没有人喜欢“等风来”,因为沙尘暴会一次一次又一次得反扑刚刚喘口气的土地。


在作采访准备时,和当地的种树人闲聊,他说父辈们记忆里的民勤并不是这个样子,那时候村子附近还可以看到小湖泊,湖里还有绿色的草可以喂牲口,丰水期的时候刨一刨地还能找到水。





但在这100多年间地貌变化,地下水位急速下降,湖泊变成盐碱地,沙漠逐步蔓延倾吞了村庄与城市,如果没有人出手,也许民勤就是“第二个罗布泊”。


还好,像科勒这样一批又一批投身于反哺治沙事业的“种树人”出现了!





沙漠本身就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通过种树抑制荒漠化,重构恢复原有的生态,让沙漠不再继续扩张。借助小树苗稳固沙土,搭建起守护的生态“围栏”。同时,这些小树苗也在一步一步改变土地性质,涵养水源,进而辐射到周边的田庄与下游区域。







很多人对沙漠种树可能总会有一个误解,以为只要把树种到沙漠中,排排站好就能让沙漠消失变成森林绿洲,甚至在我看到科勒为我们种下的梭梭树之前,也曾想象它们会是和平常看到道路两旁的树木一样茂盛参天的样子。






但当实地触摸这里的土地,真正看到漫天黄沙中,一撮撮介于褐绿色之间,甚至有些干枯的小树苗,它们就像是一株株刚刚出土的文物,可怜又可敬得裹挟着尘沙,立在河西走廊的厚重与沧桑之中,努力把根扎牢固,张扬起蓬勃的生命。


我对每一个“种树人”肃然起敬。想要让植物在沙化枯竭的土地上成活,更难的是培育。种植的第一年,“种树人”需要无数次的往返与树丛之间,为每一株小树苗人工灌溉。





在这样恶劣的生长条件下,种活一棵树不容易,需要时间更需要不断面对失败的勇气,决定这棵树能否成活的,常常是播种它的人。


2019年,英国《Nature》杂志网站刊文,质疑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中国在西北部大规模植树的工作“可能会加剧水资源短缺”。面对质疑,中国的“种树人”们用这一颗颗小小的梭梭树,分解治理反哺土地。





在摄影师的镜头下,我们惊喜得捕捉到了树丛中的小生命,这些被精心培育的树苗正逐步走向自然生长,它们的根茎与叶片会成为新鲜的食物,吸引来地鼠、蜥蜴、骆驼在此停留,重构起沙漠自然的生态链。







在这个相对浮躁的社会,也许会有人将一次突发奇想的“公益行为”当成商业炒作的一部分,但更有许许多多默默耕耘,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品牌,多年如一日得付诸时间与精力坚持公益行动,和这些顽强生长的梭梭树、“种树人”一起守护地球环境。





很幸运我能够作为一个媒体人参与进来,走到沙漠之中去直观得体验感受生命环境的变化,然后把我第一视角的分享带给大家。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





如果你也想和我一样,与科勒的植树行动同行,投身公益,与科勒、与更多人一起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我们可以通过科勒官方会员小程序雅悦会,上传步数以及节水积累,通过很简单的日常环保行为,加入到这场公益行动之中。



点击图片,共植一片科勒林



科勒帮你一起完成有意义的事

每一步都算”树”








编辑 / 俏丽

图片 / 品牌提供、在家ZAIJIA自摄

(*广告)

在家ZAIJIA
这里有好看的家,给你灵感,每天精选好物,发现生活的更多可能,带你看见新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