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获得者、区委办笔杆子谈材料写作“想写、能写、会写”的三阶段
职场
2025-02-10 12:40
贵州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届青年干部职工机关公文写作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徐水区委办公室姚若尧,谈综合文字写作“想写、能写、会写”三阶段的交流发言,题目是《胸中有丘壑 笔下有山河——浅谈公文写作的几点感悟》。这篇交流发言是一篇优秀的公文写作范例,既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巧妙的思维,也展现了作者对文字工作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同时,这篇发言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对于提高公文写作水平、做好文字工作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价值。王国维先生曾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治学有三重境界,我想,综合文字写作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想写、能写、会写。每一个文字工作者都需要具备“想写”的意愿,再经历从模山范水、初入门道,最后达到可以出新出彩、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境界。就我自己而言,还在“能写”这一阶段孜孜以求地探索和积累,希望能够早日突破。很多人都说综合文字工作是个苦差事,这个苦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心苦。相比于事务接待等工作而言,综合文字工作需要更多的专注力,而专注力又需要很强的意志力去保持。撰写一篇满意的文稿,常常需要我们一天坐在电脑前十几个小时,字斟句酌,反复修改。为了写出好的文稿,平时还需要学习各类知识,例如党的创新理论、上级会议精神、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知识,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综合文字工作的进步和反馈是很漫长的,相同的工作时间,其他岗位的同事已经成了“骨干”,但我们却只能算是综合文字工作的“萌新”,相比之下难免有心理落差。另一方面是辛苦。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东汉刘祯的两句诗“驰翰未暇食,日昃不知晏;沉迷簿领书,回回目纷乱”来形容文字工作者埋头文稿,忘记用饭,不知早晚,头昏眼花的状况。相信每一个综合文字工作者都有类似的体会。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特点,综合文字工作者需要具备自身独特的品质:一是需要不畏难,敢于接下这个“烫手山芋”,也敢于做“热锅上的蚂蚁”,不断在干中学、学中干,勇于迎接挑战,时刻保持学习,能够紧跟时代。二是需要有耐心,要“坐得住”,能够沉浸在写作状态中。三是需要精益求精。一些干部在文稿写作上总是难以提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精益求精的态度,写了就交差,这样一来,写再多的文稿也不过是重复训练,难有进步。所以,我们在文稿写作中一定要树立精品意识,弘扬工匠精神,真正达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境界,反复研究,哪怕是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也要选中最适合的那一个。四是需要有情怀。曹丕有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稿发挥着以文辅政的重要作用,甚至关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民生福祉。每一名文字干部都要正确认识自己,深入了解自己,真正热爱自己从事的事,找到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发挥所长,这样才能在岗位上发光发热。点此加群由于公文写作有其鲜明的特点,即使是相关专业毕业,要从单纯的写作进阶到公文写作也需要一个漫长的阶段。要培养出一个能写的干部,一方面需要有人带,另一方面也需要干部自身努力学。在工作的过程中,我的领导对每一篇公文稿件都会逐字逐句改,从第一篇被改了大部分内容,到逐渐越改越少,甚至无须更改。有了业务过硬的领导帮带,让我的入门之路变得没那么艰难。同时,干部自身也要努力学,努力写,具体体现在三个下功夫上。一要在站位上下功夫,做到言之有理。意高文自胜。“站位”可以说是公文小白和“笔杆子”之间明显的差距之一。一方面,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提高理论思想和思维层次。起草的每一篇文稿都要与党中央精神对标对表,重要内容都要有理论根基。另一方面,要准确领会领导意图,做到身为兵位,胸为帅谋。领导强调最多的、调研关心的、交谈中提到的、会议上脱稿发挥的,往往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们文稿起草的着力点,需要我们及时捕捉、用心记录、深入领会。二要在内容上下功夫,做到言之有物。一篇好的文稿,一般具备三个特点。其一是观点主旨鲜明。写文稿就是写思想、写观点、写态度,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禁止什么都需要旗帜鲜明得亮出来,决不能含糊其辞。所以,我们要立足具体场景、受众,用最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主张,尤其是要打磨好大小标题,做到准确鲜明、出新出彩。其二是任务举措务实。文稿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必须在贯彻上级精神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提出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和对策举措,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吃透上级精神,也要紧跟形势,还要熟知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在工作中,要多听、多看、多学,尤其是在党委办公室工作的文稿写作者,既要深入了解全局工作,对当前工作的重点、难点、进展做到心中有数,也要了解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等专项工作,对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都有所了解,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知识有所掌握,才能有针对性得提出对策建议,让文稿更切实可行。其三是框架结构缜密。文稿的内容决定文稿的上限,但是框架结构可以决定文稿的下限。一篇好的文稿在框架结构上至少要做到内容功能齐全、衔接过渡顺畅、重点内容突出、逻辑层次分明。三要在语言上下功夫,做到言之有文。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短、实、新”的文风,为我们公文写作语言的打磨提供了方向。短,就是要做到简练。“文到高处,言少而意多”,这也符合当下精文简会的要求,减少不必要的层次,删掉可有可无的字句,直击重点,用最简练的话把意思表达到位。实,就是要做到平实、务实。有人说好的文稿语言就是专家看了不觉得浅,老百姓看了不觉得深,基层干部看了可付诸实施。这就要求我们少写一些看上去“高大上”,但其实写不写无所谓,说不说都一样的话,更要杜绝卖弄文字、故弄玄虚,要多在具体工作、具体项目、具体数据上下笔,善于用大众语言、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撰写文稿。新,就是要做到新颖,虽然公文入门都要从模仿开始,但决不能照搬照抄,要逐渐体现自己的思考、观点,由易到难先求语言之新,再求立意之新。点此加群
“会写”是突破了模仿阶段,进入一种游刃有余的境界。我自己距离这个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主要体现在两个缺乏。一是缺乏理论的深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做好工作的看家本领,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基层工作,虽说理论学习必不可少,但是青年干部往往身兼数职,工学矛盾较为突出,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导致在文稿撰写中理论支撑不够强,文字材料缺乏高度、缺少深度。二是缺乏独到的见解。就事论事、钻研写作技巧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我们写出中规中矩的文稿,但是最终拉开写作差距的,是写作者的知识、阅历和理念。起草文稿,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辅助领导推动工作,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青年干部虽然思维活跃、富有干劲,但是由于工作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视野不够开阔,阅历不够丰富,导致难以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写不出有指导意义的观点,做不到站在领导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提不出解决问题的真知灼见,难以达到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统一。青年干部起草文稿,往往是成绩写得很好,但是问题发现不了,到了写对策时更是容易泛泛而谈,导致文稿写作陷入模仿、空泛的窠臼,停滞不前。如何克服这两个问题,是我们青年干部实现公文写作水平跃升的重要课题。胸中有丘壑,笔下有山河。文稿写作就像在暗夜中前行,有时会看不清方向,甚至看不到未来,但只要努力下去,终会在晨光熹微之时看到坚持的意义。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