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国欠下巨额“债务”?这次堪比美债!64万亿美元响彻全球

文摘   2025-02-05 11:38   山东  

据参考消息报道,乐施会发布了一份题为《攫取者而非创造者:殖民主义带来的不公正贫困和不劳而获的财富》的报告,谴责大英帝国扼杀了印度的工业增长,使其一贫如洗。报告说:“1750年,印度次大陆约占全球工业产出的25%。然而,时至1900年,这个数字陡然降到了区区2%。这种大幅下降可以归因于英国对亚洲纺织品实施的严格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这种政策系统性地破坏了印度的工业增长潜力。”

英国(资料图)

乐施会认为,殖民时代播下的不平等种子以及由此导致的财富从南向北转移,至今仍是造成不平等的强大力量。乐施会是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慈善组织,主要宗旨就是“助人自助,对抗贫穷”。二战期间,同盟军包围德军占领的希腊,导致希腊民众断绝了食品来源。这个组织就是在穿越战区,将食物送到希腊民众手中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可以说,乐施会公布的这项数据,英国不得不重视。

乐施会(资料图)

“从印度流向英国”的资金,背后蕴藏着的是一场持续了几百年的全球掠夺。这场掠夺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转移,更是全球政治、经济不平等的深层次原因所在。乐施会的报告揭示,1765年到1900年间,英国将印度的财富抽离,这一财富的流失,不仅加剧了印度的贫困,也使得英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然而,乐施会指出,这一财富的获取并非通过“创造”,而是通过“攫取”。

印度(资料图)

这笔巨额财富的转移摧毁了印度的工业潜力,使印度从1750年占全球工业产出约25%,到1900年锐减至2%。同时,也使得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塑造了如今全球不平等的格局。其中一半以上的资金进入了英国最富有的10%人口的口袋,最富有的10%的英国人独占了其中的33.8万亿美元。英国通过控制贸易和资源,实行限制性贸易政策,阻碍印度本土纺织业发展;还在印度东部种植罂粟,通过鸦片贸易强化对殖民地的控制。

1600年,英国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开始对南亚次大陆展开殖民活动。经过一百多年的入侵和运营,大英先是在1757年攻破了孟加拉,此后南部的迈索尔、西部的马拉塔联盟、北部的旁遮普纷纷沦陷,莫卧儿皇帝除了只是名义上的共主之外,对东印度公司的扩张以及境内土邦的割据毫无办法。

在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中,印度可以说是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吸引着英国殖民者的贪婪目光,印度这片位于亚欧大陆印度半岛上的土地对渴望控制亚欧大陆的殖民者来说,有着无与伦比的战略意义。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印度成为了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枢纽,是欧洲国家通往亚洲的门户,对于那些绕过非洲好望角的欧洲殖民者而言印度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战略要地,是建立殖民帝国的重要基石。

英国还在殖民地推行了一系列“现代化”措施,包括建立规范的税收和土地制度,提供一定程度的法律保障,以及发展教育、基础设施和法律制度等。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殖民地人民的生活,但也服务于英国的殖民利益。教育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表面上是为了促进殖民地的发展,但实际上是为了培养亲英的精英阶层,并为英国的经济掠夺提供便利。

殖民时期的印度(资料图)

英国人聪明地意识到,与其彻底颠覆当地的社会秩序,不如在维持现状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剥削,这种“绅士式”的掠夺比暴力更为持久。更重要的是,英国并非仅仅通过硬件设施进行统治,它还注重通过文化输出和教育来改变殖民地的面貌。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语言和法律体系的传播上。英语的推广使得殖民地人民不仅能够更好地与英国政府沟通,还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进入全球化世界的工具。

英国对印度的百年殖民,虽然对印度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也为印度留下了较好的工业基础。1947年印度从英国独立后,一心想成为亚洲的老大,但由于国内的种种矛盾,工业发展上,并没有太大的起色。后来中国工业奇迹般地发展起来,印度大受刺激。2014年莫迪上台后,就开始大力鼓吹印度制造,试图将印度打造成工业大国。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印度制造业附加值占GDP的比例,从莫迪上台前的17%,下降到了2023年的14%。

莫迪(资料图)

联合国的报告指出,印度有2.34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总人口16.4%,是全球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这样算下来,印度确实还存在大量处于温饱线的群体。此外,世卫组织在2017年对印度调查发现,全国有超过6亿印度人无法获取足够热量的食物,有40%的儿童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这些结论意味着,印度养活14亿背后,可能只是人人有口饭吃,但印度大城市大量集中的贫民窟和印度广大农村地方的农民、儿童可能并没有得到富有丰富营养的食物。

而伦敦金融城,至今仍是许多前殖民地国家的离岸金融中心,每年处理万亿美元的资金流动。不是直接抢劫,而是通过不平等贸易、债务陷阱来控制。比如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发展中国家贷款,附加的条件往往是开放市场、私有化等,最终导致本国产业被外资控制。通过所谓的民主援助、顾问等方式,培植亲西方的人。

乐施会的报告引发了印度国内对英国殖民历史的反思,部分人士呼吁英国为历史掠夺行为道歉并进行赔偿。然而,英国是否会承认这笔“历史债务”仍是一个未知数。从国际关系角度看,这种历史债务问题不仅涉及经济赔偿,还涉及国家尊严和民族情感,处理起来极为复杂。相关经济学者也表示,这一历史事件对后来产生的经济影响那可真是深远的呀!

一审:少楠

二审:一旦

三审:光荣

掌中要闻
最有趣的灵魂,最有趣的报道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