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PhD混申攻略 |从准备-申请-面试,全方位详解申请实录!

文摘   2024-09-25 20:45   江西  

相比保研,出国申请这条路必然要艰险得多。从网申到出结果虽然只是3-4个月的时间,但对于申请的前期准备、抉择和等待结果的煎熬却远远不是这短短数月能概括得了的。在申请过程中我曾有幸得到了多位前辈的热心帮助,因此写下这篇文章也是希望对后来者有所裨益。

本文记录了我申请2021 Fall海外高校的过程,主要以CS PhD的视角叙述,对于MS或是别的学科应该也有共通之处。匆忙写成难免有所疏漏,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补充。


我的情况

THU DA 2017年入学,2021 Fall欧美混申 (主北美PhD),CS CV+Robotics方向。如果要用几句话概括我的本科四年,大概就是上课刷GPA,实验室搬砖,提早考英语,做暑研捞推荐信。由于本系分别有一位四/五字班大佬申到了CMU/MIT PhD,因此我的路径基本是参考他们而来,确实少走了一些弯路,但也因此面临诸如交换之类前人没有的选项时,缺乏一些尝试的勇气,回过头看只能说是有利有弊吧。

最终申请时的简历:

  • 三维 (GPA+英语):GPA 3.90/4.0 (ranking 2/173), T 109 (R30+L26+R23+W30), G 333+AW4.5 (V163+Q170)

  • 科研:在本系一个实验室的两个组干过,至少都有一点产出;暑研在Stanford Leonidas J. Guibas组,是remote做的,有在投一作文章

  • 论文 (Pub):一篇MICCAI workshop三作, 一篇CVPR二作, 一篇T-PAMI三作在投,一篇CVPR一作在投

  • 推荐信 (RL/LOR):校内找了三位老师,一封课推两封科研推;Stanford一封科研推

  • 个人陈述 (SOP):和再来人的导师一起改了两轮,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

  • 实习、TA、比赛等皆无,这些对于PhD其实也不太重要

一个比较公认的对于PhD申请的材料重要性:LOR  Pub GPA  GT,SOP (PS) 的重要性这个确实一直众说纷纭,我倾向于认为SOP和GT的重要性差不多,之后会细谈。顺带一提我的个人主页在这里,也欢迎大家GitHub互follow,我最喜欢同性交友了hhh (异性交友当然就更棒了x)


申请需要的准备

这部分主要谈谈申请前期的准备和网申需要提交的材料,我会描述我的准备过程以及我认为该材料的重要程度,并把我最终提交的版本放在这个repo里以供大家参考。

这部分多有主观因素在内,也不乏根据小样本推出来的结论,还请大家一定辩证看待我写的内容。那么首先,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需要回答:

2.1 我为什么要出国?为什么要读PhD?

This is a big commitment. So take the patience to learn more about all the options so that you can make a confident decision that you won't regret.
毫无疑问,中国高校的科研实力在近十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少学科也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世一大”可能真的不是梦;曾经流行的美国CS MS-->美国大厂实习-->拿大package赚大钱的路子,也因为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兴起、美国签证困难等因素逐渐失去吸引力。在我看来现在出国的理由主要有三种:不想将来在国内996,希望过work-life balance的生活;GPA太低保研困难;向往国外科研环境。我个人属于第三种情况。尚未经历过PhD生涯毒打的我尚可说出“我喜欢research”的豪言壮语,对于CS的研究者,美国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学科传统、关系网络、学术水平等等此处略去不表。虽然经历了2020年的种种,我对于灯塔国的很多幻想破灭,但是经过仔细的反思和多方交流,私以为美国在学术研究上仍然是先进的,这也是为何我最终决定主申美国PhD。时代在进步,中国未来可能凭借这波AI浪潮实现超越,但至少我想说not yet,路还很长。总而言之,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出国,出国读博还是读硕,这是申请的根基。我常说一句话,“想申总能申到的,什么level都有保底校”,多和学长老师聊,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2 三维 (GPA+英语)

第一个需要前期准备的内容是标准化考试成绩,俗称三维,这部分我自认为是做得最好的了hhh,可惜PhD并不主要看这些,对于MS则极其重要。首先谈谈GT,我在大二伊始决定将来要出国,因此大二寒假我回老家后报了新东方的课程,然后顺利在2019.3.3把T考过了;到了大二暑假,我报名的再来人奖学金计划非常巧地送了云英语这家机构的GRE课程,于是在暑假上课后成功于2019.9.20把G也考过了 (当时被系里拉去参加国庆阅兵,白天背单词晚上长安街欢愉hhhh,也是很奇妙的经历了)。踩的两个坑:

应该先考G再考T,G的难度是远高于T的,一般人都得花上个几周时间准备,背单词刷题;等考完G再去看T其实就很简单了,此时只需集中精力提升听力和口语,会比四管齐下要轻松一些。还有就是上课其实帮助不大,更多起一个监督作用,自制力强的朋友大可自行准备,身边成功案例也不少

虽然现在绝大多数欧美学校都接受T的成绩,但其有效期因学校而异,大多有效期为两年,但也不乏UCB, Stanford这样要求18个月的学校;大多计算方法是网申截止日-考试日期=有效期,但英国学校如牛剑则是要求入学日期前两年,于是我的T很悲剧地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过期了 (这就是corner case吗岂可修)。考虑到G的有效期是五年,显然先考G也是一个更明智的选择 (当然今年因为疫情很多学校waive G,明年就不一定了)

再来说说GPA,对于MS来说GPA当然很重要,但对于PhD GPA的重要性次于科研经历 (在欧洲如瑞士英国可能还是比较有用的,但在美国尤其四大,top GPA在Pub面前不值一提)。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是,绝大多数网申表只能填GPA value,并没有ranking,这意味着招生官的依据是绝对数值,你当然可以在CV (简历) 里写排名,但除非年级第一这样比较有震撼力,区别也不大 (确实有教授在面试时提到我的排名,证明年级前三这种还是有吸引力的);这也涉及到本科学校的国际知名度,但是显然老外对于中国高校的了解程度有限,他们可能认为清北第一档,浙复上交中科大等第二档云云,清华的3.75和上交的3.8在他们眼中区别可能微乎其微,我猜测这也和美国的本科制度有关,他们可能不太能理解高考这一制度,美国本科校 (尤其公立校) 的生源都差不多,不少也能申上顶尖的graduate school。GPA和英语成绩作为标准化成绩,常常被用作初筛 (机筛) 的依据,虽然近年来设定硬指标的学校越来越少,但我也见过类似T 100, G 320, GPA 3.5这样直接刷人的,所以还是尽量保证过一定的bar比较保险。

2.3 科研

一般大陆本科direct PhD申请者的研究经历就四种:本校实验室、海外高校交换、暑研以及实习,本人只有本校和大三一段暑研的经历,因此就只谈这两方面。做科研的目的有二,一为出Pub二为推荐信,我也会分别谈谈它们的重要性。首先要澄清一个误区:本科做过的科研方向对申请的方向真的影响不大。

以我个人为例,我在清华做的方向是efficient inference,网络压缩、模型量化都做过,但这并不影响我申请到Leo组里做3D vision相关的暑研;尽管我本科毫无robotics/graphics的经验,我同样拿到了不少这两个方向教授的面试及offer;此外我还认识vision转ML theory、转neuroscience拿到四大的成功案例。因此我认为本科的研究经历和Pub更多的是对于学生科研能力的证明,只要能在SOP里自圆其说你的research interest和将来想做的方向,就问题不大。

然后是推荐信,不得不说我在申请中最大的感悟就是Connection is All You Need,推荐信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这里的connection泛指申请者与申请学校之间的任何联系,例如在该校做过RA、给你写RL的教授和POI (你想申的教授) 互相认识等等 (这也是为何常说海本比陆本申请有优势——POI竟在我身边.jpg)。下面我贴两张gradcafe MIT CS PhD rejection post,无一例外都是背景极强但因为没有connection被拒的例子。

作为大陆申请者,除非本校老板在其领域中国际有名,大多数人只能靠暑研捞推荐信、建构connection。我本人是先申请UGVR (一个和Stanford的官方暑研项目) 结果最后一轮面试被刷,之后以self-funded intern的形式得以前往Leo组里,不巧碰上疫情只得remote进行,几位合作的PhD Postdoc都非常nice,最后也成功有了一篇CVPR一作投稿的产出。此外这次暑研经历也坚定了我出国读PhD的决心,我还蛮享受国外这种自己主导一两个项目并且参与几个别人项目讨论的style,可以开拓视野 (并且互挂作者刷citation 2333)。当时为了找暑研翻了不少学校的主页搜集了一些教授信息,以及我所使用的套磁邮件模板可见这里。那段时间也是每天发10+封邮件然后望穿秋水地等,第二天早上起床看着空空如也的收件箱暗自忧伤。

几个要注意的点:

除非教授的个人主页写了不招暑研,否则都可以套;发邮件的时间最好在当地时间周二到周五早上七点前,这样他们一打开邮箱就能看到你的邮件;把网络状况搞好点,面试的时候Zoom/Skype一直掉线很尴尬的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orz)。最后的推荐信校内我找了实验室大小boss给科研推,国内老板一般会让学生写一个草稿,注意从不同角度来夸自己就行,我怎么认识这个学生的他在我这做的项目对他学术上 (strong coding ability)/为人上的评价 (good teamwork)。此外为了申ETH MS保底,我找班主任要了一个加强版课推 (综合吹了一下自己本科前三年的表现hhh)。

Stanford的推荐信,非常遗憾的是,因为是remote的缘故,平时并没有多少和Leo直接交流的机会,因此信是合作最密切的Postdoc写的,Leo只给了几句评价,从结果上讲,我并没有拿到Leo署名的推荐信。

关于暑研老板: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如果找很senior的组,一起暑研的同伴必然也都是大佬,竞争激烈,拿到平推甚至黑推的可能性更大,如果老板不直接带intern也可能像我一样拿不到信;如果去新AP手下则合作更加紧密,但是推荐信的力度会稍弱一些 (当然某些名校毕业的rising star AP另说)。就我今年了解的情况,Stanford还有一个组也是几位intern只给了其中一个人信,remote当然是一个原因,但风险也值得正视。此外今年由于是remote所以没有签证方面的问题,但根据往年经验J签B签check什么的也令人头疼,需要大家注意

2022.2.4 EDIT: 大S 今年暑研给推荐信的情况有明显好转,我和一些朋友讨论之后觉得20年是因为第一次线上暑研,部分教授不习惯,觉得学生参与度不高于是信也给的不好……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

小红书 : 吴紫屹 原标题:2021 Fall 申请回忆录 (北美 CS PhD)知乎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350439006

申请交流群




关注公众号


在公众号“全球留学DIY飞跃计划”后台对话框回复

A  加入本科生申请交流群

B  加入全球各国硕士生申请交流群

C  加入全球各国博士生申请交流群

期待和志同道合的你一起交流分享留学申请~


如果喜欢今天的内容,请为我在看!感谢大家的支持!

全球留学DIY飞跃计划
全球免费硕博申请交流社区,提供订制化VIP硕博申请服务,EI/SCI/SSCI论文辅导等服务。我们同时还免费为大家提供最新的全奖机会,分享各类申请经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