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新闻早知道(2024年11月26日)引大济湟工程试运行效益显现 30万立方米优质水将日供西宁市区

文摘   2024-11-26 09:09   青海  

0

01 引大济湟工程试运行效益显现 30万立方米优质水将日供西宁市区

日前,随着西宁市地下水源置换工作的有序推进、第七水厂达产改造工作的全面完成,引大济湟工程将向西宁市区日供30万立方米优质原水,惠及百万市民,工程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逐渐显现。
今年以来,我省水利部门紧扣工程“实现三个转变、打造三个示范区”工作要求,一揽子专题研究推动引大济湟工程投产达效重点事项,研究制定工程验收、完工结算、水环保整治及审计问题整改等4项清单,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责任时限,挂牌督战,确保完成2025年6月工程实现投产达效工作目标。截至目前,工程所有干、支渠(干斗)已实现正常通水,100.49万亩田间配套项目具备供水条件,工程已从建设管理转入试运行管理阶段。工程已累计调水4.15亿立方米,黑泉水库供水7.60亿立方米。
据悉,西宁市第七水厂2010年1月建成运行,2022年供水量每日12万立方米。为解决水厂设施受损、生产设备老化及工艺缺陷等问题,后续进行扩能改造。2024年以来,西宁市紧盯“2024年12月底实现第七水厂30万立方米日供水达产改造,完成第四、第六水源地下水水量置换”目标,对第七水厂进行了达产改造,并于10月30日起正式投产运行向市区供水,全面实现达产每日30万立方米供水目标。第七水厂的扩能,可全面替代西宁市第四、第六地下水源供水任务,原地下水源供给区域用户将用上优良的引大济湟调水,供水水质将实现“合格水”向“优质水”升级转变。工程供水效益的提升,将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促进地下水保护和水资源优化配置。2025年底,待西宁市第四、第六水源输水管线联通工程和高位调蓄水池项目全面完成后,引大济湟工程向西宁市城镇供水能力可稳定达到每日50万立方米,城区供给原水地下水占比将从69.7%下降至30%。
02 

注意!我省高速部分路段仍实施交通管制



11月25日17时10分,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高速公路支队发布最新的路况信息。受天气和道路状况影响,青海高速部分路段已经解除交通管制,但仍有部分路段因结冰严重而继续实施交通管制。
根据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高速公路支队发布的消息,目前解除管制的路段包括:京藏高速海东主线收费站至马场垣段双向、宁大高速大通至西宁双向、西塔高速西宁至湟中双向、西互高速西宁至互助双向。
这些路段的解除管制有效缓解交通压力,为过往车辆提供更加顺畅的通行条件。然而,解除管制时间待定,请过往车辆密切关注路况信息,确保安全行驶。
与此同时,仍有部分路段因结冰严重,不具备通行条件,继续实施交通管制。具体管制路段包括:张汶高速阿岱至平安双向管制、京藏高速西宁西至湟源双向管制、西和高速南绕城段全线双向管制。
这些管制路段将根据天气和道路状况的变化,适时解除管制。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高速公路支队提醒广大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务必注意路况变化,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行车安全。
此外,建议计划通过青海高速的驾驶员提前查询路况信息,合理规划出行路线,避免因道路管制而耽误行程。同时,也请广大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保持车距,谨慎驾驶,共同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
青海高速交警支队将继续密切关注天气和道路状况的变化,及时发布路况信息,为广大驾驶员提供更加准确、及时的路况服务。请广大驾驶员密切关注相关信息,确保出行安全。
03 又一家老年之家在大通县启用
近日,在大通县朔北藏族乡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小龙院村老年之家正式启用。这一民生举措为村里的老年人送去了福音,也为乡村振兴渲染了一抹温馨的色彩。
“我们将确保功能不断完善,服务不断升级,管理不断优化,让群众更加满意。同时,会严把食品安全关,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坚持‘服务至上、满意第一 ’的理念,切实将‘老年之家’打造成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乡党委书记告诉记者。
在“老年之家”里,志愿者们热忱地迎接老人们去宽敞明亮的餐厅,他们围坐唠着家常,品尝着家门口的暖心饭,场面温馨热闹。用餐结束之后,村里的文艺爱好者为老人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悦耳的歌曲、优美的小调,博得老人们的阵阵掌声与欢声笑语。
“这个‘老年之家’实话好,我们可以来这里聊天、吃饭,又方便又温馨啊!”小龙院村的王大爷高兴地说。
小龙院村老年之家的启用,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一处舒适温馨的活动场所,更为他们构筑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关爱的平台。未来,小龙院村老年之家将持续优化服务内容与管理机制,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强化与医疗机构的协作,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积极探寻农村养老服务的新模式、新路径,为助推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04 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名中医

“这个惠民活动办得好,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名中医,体验到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和诊疗服务,真不错。”为弘扬中医药文化以及中药膏方相关知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积极响应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中藏医药管理局开展的“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从二十四节气走进传统中藏医药”系列活动,城北区把中藏医文化与“二十四节气”有机融合,11月22日,结合小雪节气举办城北区第二届中藏医药文化节暨数字化中医启动会。
品中药养生茶饮,享专家把脉义诊,看健康科普节目,体验中医适宜技术……当日一大早,不少市民早早来到现场排起长队,来自省内外知名中藏医专家为市民把脉问诊、答疑解惑,提供治疗和调理指导。
“平时因为久坐,造成颈椎和腰都不太舒服,今天体验了针灸,明显感觉到身体变得轻松许多。”市民马女士说。特色膏方展示区、中药辨识区、特色中药茶饮区、养生药膳区吸引了大量市民驻足观看试用;在中藏医适宜技术体验区,古法中医按摩、耳穴压豆、核桃明目灸等独具特色的中医理疗让更多市民感受到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据悉,西宁市城北区中医院将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中医适宜技术临床业务数据化,为临床学术研究和辅助诊疗提供数据支持,将成立城北区中医院数字化中医适宜技术中心及睡眠中心,致力实现科室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数字化中医将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让患者真正感受到中医适宜技术带来的“简、便、效、廉”优势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就医经济负担。
据介绍,举办此次活动旨在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建设成果,弘扬中医药文化以及中药膏方相关知识,包括膏方的组成、制作和作用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医学;宣传中医药知识,提高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了解;展示中医药在防治疾病、养生保健等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增进中医药从业者与市民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人民群众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良好社会氛围,助力中医强区建设。
05“红色代办”即呼即应缩短为民服务半径
城西区西关大街街道贾小社区属于老城区,老龄居民占比高。为解决高龄老人政策不熟、行动不便、信息不畅等问题,贾小社区通过打造“近邻+”党建品牌,成立了“红色代办员”包家到户服务队,开展各类代办事项,获得了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直以来,贾小社区以丰富拓展“近邻+”党建品牌内涵与外延为目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创新实施“即呼即应‘红色代办’服务项目”,着力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为集合各方服务队伍,社区通过建强组织体系、规范服务流程等措施,整合社区“两委”、在职党员、无职党员、志愿者等力量,组建“红色代办员”先锋队伍,建成了“全域覆盖、纵横贯通”的“红色代办”服务体系,各服务队聚焦破解城市社区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及时梳理涉及社保、民政、医保、计生、志愿服务5大领域11项“红色代办”事项,缩短了基层服务“半径”。
持续用好社区事务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以社区分类建设为重点,以居民自治需求为导向,以多方参与为推手,充分发挥智慧社区平台反馈问题功能作用,随时随地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养老、托幼、就业、快递为一体的服务。社区还以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为抓手,激活“社区党组织—楼院(网格)党支部—近邻单位—志愿者”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落实“坐班办理+流动随办”“上门来办+远程协办”居民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发挥网格长、楼栋长“人熟、地熟、事清”优势,推行“居民多途径点单+社区党委分类派单+辖区党组织、在职党员、网格员接单”的红色“三单制”,认真倾听诉求、吸纳建议、处理问题,实现了社区治理在“点”上响应、“线”上畅通、“面”上联动。
“接下来,贾小社区党委将进一步优化‘红色代办’服务内容,确保服务规范化、长效化推进,全力促进群众办事便利度、满意度提升。”贾小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西宁晚报
编辑:吴钟


晚报民生
沟通的桥梁,信赖的伙伴。广告热线:0971-8248965 0971-823054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