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则益(1903—1940),又名杨运山,福建省政和县东平镇凤池村人。
图为杨则益像
出生塾师家庭,仅上三四年私塾便辍学砍柴度日。喜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并以水浒英雄自励。1928年,参加共产党员杨则仕创立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读书会”,以讲故事的形式传播革命道理。在农民运动中,他冲锋在前,1930年春,发动民众向地主“登门退佃”的减租减息斗争。深入凤池附近各村,启发、引导佃户团结起来,改变不合理的现象,取得抗息、抗捐、抗租、抗税斗争的胜利。1931年8月,东平地区旱情严重,农民吃糠咽菜,地主却囤粮抬价,催租逼债,于是领导农会会员开展破仓借粮斗争。1932年,政和地区灾疫盛行,青黄不接,根据党的指示,在凤池一带发动群众“吃大户”。在历次农运斗争中,表现出政治宣传工作的才干。1934年9月,建松政苏维埃政府成立,当选为政治部部长。
1935年初,国民党反动派对建松政苏区发动猖狂进攻,逃亡的地主豪绅卷土重来,组织“清乡委员会”,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他随建松政党组织在当地坚持游击战争。1938年,随部队参加新四军奔赴皖南抗日前线,7月,因积劳成疾,调回原籍工作,投入反对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斗争。1940年3月,在东平做策反工作时被捕,不久被枪杀。
▌本文来源:南平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南平市委网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