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在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众多具有重大意义的地质理论。从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第四纪冰川理论,到张伯声的波浪状镶嵌构造说等,这些理论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中国地质研究的道路,为国家资源开发和地质灾害防治等提供了坚实支撑。以下是对这些地质理论的简单介绍、提出时间及主要提出人:
1. 地质力学:
- 提出时间:20世纪40年代。
- 主要提出人:李四光。
- 简介:这是用力学的观点研究地质构造现象,研究地壳各部分构造形变的分布及其发生、发展过程,以揭示不同构造形变间的内在联系。注重构造体系的分析,特别是活动构造的活动规律和动力来源,以及断层、褶皱等构造形迹形成的力学机理的分析。该理论对中国的矿产勘探、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陆相生油理论:
- 提出时间:20世纪上半叶(具体时间因是众多地质学家不断探索总结)。
- 主要提出人:以李四光为代表的中国地质学家。
- 简介:打破了海相生油理论的局限,指出在陆相沉积环境中也能形成丰富的石油资源,为中国找到大量石油资源奠定了理论基础。
3.第四纪冰川理论:
- 提出时间:20世纪初(经过长期研究和论证过程)。
- 主要提出人:李四光。
- 简介:经过长期的野外考察和研究,发现了大量第四纪冰川的遗迹,用事实证明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对研究中国地质构造、古气候以及生物进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 波浪状镶嵌构造说:
- 提出时间:1962年。
- 主要提出人:张伯声。
- 简介:认为整个地壳的构造是由大小不同的地壳块体和大小不同的活动带镶嵌而成的复杂构造图案,同一级别的活动带与地块带相间分布,在构造地貌上显示峰-谷起伏及疏-密相间,并具有近等间距性,全球地壳表现为几个系统的一级套一级的活动带与地块带的定蓑排列。
5.多旋回构造运动说:
- 提出时间:1954年。
- 主要提出人:黄汲清。
- 简介:该学说认为一个地槽系的发生、发展到结束,要经历若干个构造旋回。构造旋回由呈周期出现的造山运动及其相伴随的一系列地质作用(沉积、岩浆活动、变质、变形及成矿)所划分开的地质历史阶段。该理论揭示了地壳呈多旋回开合向复杂方向演化的规律,对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研究有重要价值。
6. 断块构造学说:
- 提出时间:20世纪70年代。
- 主要提出人:张文佑。
- 简介:是以地质力学为基础,吸取了地槽地台学说和板块构造学等的有关内容,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大地构造理论。该学说认为岩石圈固结之后,断裂活动占据主导地位,断块是被岩石圈中不同深度的断裂及层间滑动断裂所切割成的块体。
7. 地洼学说:
- 提出时间:1956年。
- 主要提出人:陈国达。
- 简介:认为中生代中期以来地壳演化进入了新阶段,出现了既非地台区、也与地槽区有别的新型活动区,即地洼区。地洼学说强调了地壳演化的多阶段、螺旋式升进。
8. 煤成气理论:
- 提出时间:在相关研究不断推进过程中逐渐形成(具体较难确定单一提出时间)。
- 主要提出人:戴金星。
- 简介:对中国天然气的形成、分布以及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中国煤成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9. 成矿系列理论:
- 提出时间:由程裕淇等在长期的矿产地质研究过程中提出(具体时间为不断发展完善过程)。
- 主要提出人:程裕淇等。
- 简介:有助于系统认识矿床的形成规律,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0. 三联式成矿预测理论:
- 提出时间:由陈毓川等在矿产勘查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提出(具体时间为不断发展完善过程)。
- 主要提出人:陈毓川等。
- 简介:将地质、物探、化探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提高了成矿预测的准确性。
欢迎留言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