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的乡村产业如火如荼
新修水泥路、新增路灯、取消露天垃圾池、加速推进老旧房屋改善和户厕改造……走进新丰镇全心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崭新平坦的水泥路,一排排整齐的乡村别墅掩映其中,一派宁静舒适景象。这般如画的美景,处处凝聚着该村党总支书记奚圣军的心血。
该村有种植小葱的传统,但是在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做出规模上始终缺乏有效路径。有了这个努力的方向后,奚圣军带领村干部说干就干,经过多方联系、深入沟通,与食品龙头企业福建漳龙食品成功“牵手”,打造“新丰小葱”品牌。该村不断挖掘发展潜能,首批打造的150亩小葱种植园,实现了一年三茬种植,亩均收益超万元。奚圣军还立足农户实际,探索“家门口”的致富渠道。“群众看到村集体种植小葱成功后,纷纷利用家前屋后的‘方寸闲地’种植,发展庭院经济,按照户均种植4分地测算,可实现每户年增收4000元。”
大中街道同德村村部一间房子内,村民们围坐在长桌前,有序忙着装袋、封口、包装洗洁类产品,一天下来平均有40元左右的收入。在不远处的“快乐制花”手工加工点,也是一派忙碌景象。为让群众能够来、留得住、能操作、赚到钱,该街道各级党组织主动出击找市场,加强对接,争取货源。经过持续培育发展,该街道现有手工集中加工坊56个,参与手工经济1139户。
在刘庄镇龙心村,村民们用勤劳的双手,编织出一条条致富路。而该村党总支书记杨卫,正是这一切变化的推动者。
“身为党员干部,我们也想找到路子,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2016年,时任村主任的杨卫在入户走访中发现,随着土地流转率不断提高,村里出现大量闲置劳动力,尤其以妇女和老人居多,由此他产生了带领大家做点事情增加收入的想法。通过考察,他发现布艺饰品市场热销、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上手。几经探索,他在义乌签订了第一笔加工订单,经过两年经营,杨卫的手工作坊逐步走上正轨。但他觉得个人富裕不算有本事,只有带领村民们一起富起来,那才算真正的本事。“在一次村民议事大会上,我向村民党员代表介绍我和跟着一起干的3个村民增收情况,但仍有不少村民存有疑虑,我便一户户走访详细介绍有关情况,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要求参与到手工加工里来。”他对记者说道。目前,该村有加工点7个,受益群众200多户,每户平均年增收2万元,2023年该村手工产业产值突破1200万元。
说起草庙镇川东居委会党委书记杨应忠,村民们翘起大拇指。该居委会产业发展多年来一直稳居草庙镇前列,但杨应忠仍不停步。2023年,他又带领干部群众积极探索产业更快更好发展新路子,以现有的园区、国道服务区为基础,招商引资挂大靠强,与山东鲁商集团合作,合力打造现代化高标准农业、服务业、物流业相结合的综合性产业园区;与相邻的麋鹿旅游度假区合作,吸引游客进园区采摘观光、休闲娱乐,打造麋鹿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发挥近海靠滩优势,组织发动居民海捕、滩养,并就近包装加工,推向市场,打造川居海产品“土特产”精品品牌。经过合力拼搏,该居委会产业发展呈现多头并进、结构更优、品牌更响的良好格局。集体经济收入积累达2800万元,2023年集体经营性收入破170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4万元。
走进刘庄镇友谊村,一幅美丽和谐、宜居宜业的农村新图映入眼帘。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基层社会治理的“铸魂”,以“红色邻里”为实践搭建的党群服务“综合体”正是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
自友谊村新型农村社区建成以来,矛盾纠纷随之发生变化,针对这一特点,该村建立了一支“666”服务帮,村里党员志愿者常态化开展为民服务,确保村民的需求在5分钟内得到响应。该村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民事案件诉讼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基层党组织是党心连民心的“神经末梢”,几把椅子、几张方桌,干部和群众促膝围坐,群众说、干部听,群众问、干部答。新丰镇全心村用好“会诊”良方,建强基层战斗堡垒,落实“四议两公开”等机制,开展“我为全心献一策”活动,组织党员群众围绕富民增收、环境整治等议题集思广益,让群众在参与基础设施、居住环境、产业发展等乡村治理中“亮相、发声”,不断增强村民对村集体的归属感。“原先是‘干部在干、老百姓在看’,现在变成了‘干部在干,老百姓跟着一起干’,群众工作比以前好做多了。我深刻感受到,现在的村干部作风更加务实了,群众脸上的笑容变多了,干群关系也更加融洽了。”谈到村里事务,奚圣军颇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