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田长”共护绿水青山良田沃土|百千万 镇能量

政务   2025-01-17 15:10   广东  

1月15日

星子镇星子社区的村级河长、田长杨雄文

前往社区范围内的河道、耕地进行日常巡护

一旦发现有人在河道乱扔垃圾

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等行为

他就会及时制止

“守护绿水青山

落实耕地保护是我的职责和使命”


“河长+田长”双向联动,成效显而易见。“自从推行河长制、田长制之后,我发现星子河岸生活垃圾变少了,河道也慢慢变得干净,乱占用耕地行为看不到了,大元村变得越来越美丽。”站在河边,四方村委会大元村村民黄邱强说道。


河有河长,田有田长。2024年以来,星子镇把握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的新要求,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实施“河长制+田长制”双向联动管理机制,打通了生态管护和治理“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整体保护、系统治理、良性发展,营造出镇域优美生态环境。


星子镇探索实施“河长制+田长制”双向联动管理机制,共护绿水青山良田沃土。

星子社区的村级河长、田长杨雄文对社区范围内的河道、耕地进行日常巡护。


探索双向协作机制
工作协同、资源共享、效应倍增


星子镇全镇大小河流共8条,全长约144.95公里,耕地约8万亩。坐拥如此丰富的资源禀赋,写好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是星子镇的重点工作。


为进一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和治理,协同促进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星子镇探索推动构建上下联动、横向配合、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河长制+田长制”立体长效联动机制,明确规定各区域河长、田长的工作职责、任务目标、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内容,形成职责明确、高效的工作机制。


“田长”与“河长”日常巡护具有很强的内容相似性、方式同质性、路线重叠性、内在关联性特征,因此,星子镇通过创新构建资源共享、便捷高效的“双长联动”机制,推动“田长制”“河长制”有机结合、协同联动。


星子镇副镇长李威敏介绍,通过这一创举,能有效缓解巡护难、治理难、管护难等共性问题,形成了保护发展的强大合力,实现人员互补、工作协同、资源共享、效应倍增。


河长田长联治
打好生态保护“组合拳”


为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切实推动河长、田长联动,星子镇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构建河长田长联治、社会共治的山水林田湖草共同保护体系。


为强化“河长”“田长”一体巡护,星子镇制定《“河长”“田长”一体化巡护工作制度》,整合辖区内的村(社区)“河长”“田长”力量,形成“多员合一”及“一巡多护”的基层综合监管新模式,将涉及河道周边的耕地按照镇、村两级河长巡河区域网格进行划分,对零碎、分散、大小不一的巡田网格进行集中连片,让网格责任范围更加合理清晰。


同时,为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星子镇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大高品质农田建设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由所辖区域的“河长”“田长”及时进行劝阻和制止,让河长制、田长制工作从“有名”“有实”向“有能”“有效”转变。


强化宣传引导
生态保护共治共建共享


在推进河长制和河湖管理保护工作中,为提高群众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与参与度,营造全社会关爱河道、保护河道的良好氛围,星子镇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镇、村培育工作、人居环境整治和河长制、田长制工作有机结合,通过播放乡村大喇叭、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同时,利用“中国水周”“全国土地日”等重要节点,组织生态文明进校园、环保宣传进企业等活动,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引导公众参与,逐步形成全社会关心和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星子镇党委书记陈义华表示,该镇在全面落实河长制、田长制,构建河长田长领治、社会共治的山水林田湖草共同保护体系的同时,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及时总结借鉴全面推动河长制管理经验,立足实际加快推广田长制,将耕地保护管理延伸,构建起覆盖全面、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的耕地保护机制。


下一步,星子镇将加大创新力度,探索更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推动河长制、田长制工作走深走实,再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绘就“良田常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丽新画卷。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黄津 通讯员 陈泽

编辑:林伟杰

连州发布



笔写连州风云事,图渲湟川山水情!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喜欢本文的,点个   

连州发布
连州市政府官方微信,利用微信这一新的对外宣传平台,及时向外界发布各类宣传推介连州的信息,发布有关政策、举措和便民服务资讯,让更多人关注连州的发展,畅通民意反映渠道,提升连州城市形象和影响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