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哪些情况要测骨龄?骨龄越小,生长空间越大?

健康   2024-08-27 09:21   广东  

在儿童生长发育门诊,经常能遇到担心孩子错过发育时机、主动带孩子来测骨龄的家长。

在家长群中,也常有父母纠结孩子身高增长不理想,要不要带孩子测骨龄。

那么,骨龄对于孩子的身高,究竟意味着什么?测了又到底有没好处呢?

一、骨龄是什么?

骨龄(Bone Age,BA),即与骨成熟度相对应的年龄。

在发育过程中,一些骨化中心的出现、形态的变化及干骺端的闭合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年龄增长,按一定顺序和解剖部位有规律地出现。

图源丨courses.lumenlearning.co

比如,女童腕部的头状骨和勾骨大概在2个月出现,三角骨大概在2岁出现,月骨的出现大概在3岁,豆状骨的出现大概在9岁,而拇指远端指骨干骺端融合的年龄大概是13岁。

图源丨Schmitt and Lanz  (2008)

男童也呈现出类似的规律,只是对应的时间点不同而已。将这种骨变化的规律反映在时间轴上,即为骨龄。

与骨龄相对应的,是生理年龄(Chronological Age, CA),即出生起计算的日历年龄。

与生理年龄“雷打不动”地与时间同步进展不同,骨龄的进展可能慢于时间,也可能快于时间,呈现出非匀速性、个体化的特点。

国内一项针对341例3~10岁正常健康儿童(男166例,女175例)的研究发现,骨龄增加速度大概为0.62~1.37岁/年 [1]

影响其进展的因素包括:种族、性别、遗传、营养、疾病、环境及内分泌激素。从这能看出,和生理年龄相比,骨龄更能真实地反映个体的内在状态和体格发育的成熟度。

正因如此,在临床上,我们会利用骨龄来评估、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状态,并诊断和治疗一些内分泌疾病及生长紊乱性疾病。

二、怎么知道孩子的骨龄?

理论上人体所有的骨骼均可用于骨龄的判断,但研究发现,3~18岁儿童手腕部X线平片获得的图像,能够代表全身不同类型骨骼发育的状况,达到“一叶知秋”的效果。

其他评价骨龄的方法包括超声、CT、MRI,取样部位包括膝关节、锁骨胸骨端等。

在综合比较准确度、时效比等因素后,目前临床以左手腕部X线平片为金标准。

实际上,左右手骨龄测定并无统计学差异,但由于约定成俗的原因,一般还是拍摄左手。

在采样后,就需要有一套评价方法来判断骨龄大小,目前常用的有G-P图谱法和TW记分法[2]

1、G-P图谱法
这种方法会将目标骨龄片与标准骨龄图谱比较,根据经验选出一个最接近的,就是该片的骨龄,就像“连连看”。

(可上下滑动查看)


2、TW记分法
专业人员选定参考骨,并将每个参考骨按不同的成熟度赋分,最后再根据算法,得出骨龄。

TW记分法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常用的是“TW3法”,以及在TW基础上适应中国人群的“CHN法”和“中华-05法”。

不同记分法的主要差别在于各骨占最终积分的权重不同。

(可上下滑动查看)


总的来说,各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依靠单独一次阅片来确定骨龄、甚至诊断疾病,可能是草率的。

结合临床表现,必要时随访其变化趋势,才有助于作出更加真实的、准确的判断。

三、用骨龄预测未来的身高,靠谱吗?

骨龄可用于预测成年身高,但并非精准预测,应该谨慎使用。

1、骨龄只是大概预测身高

各种判读骨龄的方法有其局限性,受医生熟练度、机器精确度等影响,并非百分百准确,基于骨龄的预测方法也是“粗糙大概的”。

以适用于G-P图谱法的BP法为例,即使预测身高和实际成年身高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仍有约30%的人最终有超过5厘米的误差[3]

此外,这些身高预测体系均是基于健康人群研发,所以如果受测者存在某些疾病或特殊生理状态,那么预测的成年身高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偏差。

比如对特发性矮小的儿童,可能会低估,而体质性生长和青春期延迟(CDGP)的儿童则可能会被高估。

图源丨Medskl.com

2、身高受多因素影响,有个体差异

成年身高是先天(遗传)与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骨龄评估不能考虑所有情况。

在儿童成长十几年的道路上,营养、环境以及社会心理等各种纷繁复杂的因素相互作用,任何一种预测模型都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因素,因此都无法精准地预测成年身高,也并不存在任何的“金标准”。

就像两个年龄、性别、现身高及发育状态都一致的孩子,即使目前骨龄也相同,因为其父母身高不同,再加上所处的环境、家庭状况、营养情况、疾病状况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最终成年后的身高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

3、一次骨龄结果判定未来身高,不科学也不准确

最后,单次骨龄只能反映该时间点的发育状况,无法代表整个生长过程,因为骨龄的进展本身并不是呈现线性的、匀速的,而是快慢不一、个体化的。年龄越小,可变性越大,预测越不准。

总的来说,仅凭单次的骨龄来预测成年身高是不靠谱的。

应结合孩子的性别、父母身高及其发育年龄、生长发育曲线、性发育的成熟度及进展速度等,进行动态的、综合的、全面的评估,不断修正预测值,才是合理的。

四、孩子都需要测骨龄吗?

并非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测骨龄。

骨龄只是一种辅助的诊断工具,同其他任何检查一样,都存在适应症,需要根据临床需求而定。

通常,医生会结合孩子的生长曲线、父母身高、是否有提前发育迹象等综合评估,当医生判断存在生长发育异常,需要通过骨龄来辅助寻找病因时,才建议测骨龄(如不确定孩子是否存在生长发育异常,可到怡禾线上问诊儿童内分泌科评估)。

如果孩子的身高、体重、生长发育等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是没必要测骨龄的。

不必要的骨龄测量,不仅没有帮助,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辐射、花费,以及过多的焦虑情绪。

目前,各种指南共识均不推荐6岁以下的儿童常规检测骨龄[4]

五、骨龄越小,越能晚长,长得就越高吗?

并不是。

前面提到,骨龄和实际年龄并非完全同步,即年龄增大1岁,骨龄不一定也增大1岁,因此,骨龄和年龄之间会存在差值,即“骨龄差”,通常,骨龄差在±1岁是正常范围。

当骨龄落后于年龄1岁以上,就是骨龄落后;骨龄大于年龄1岁以上,则是骨龄超前。

骨龄落后(偏小),说明儿童的骨骺闭合相对要晚一些,可能会有更多的时间长高,但不意味着将来一定会很高。

10-13岁未成年人未完全闭合的骨骺线(左图)
14-17岁青少年已经闭合的骨骺线(右图)
图源丨sites.wustl.edu

如果骨龄出现了显著的落后,还有可能是疾病影响。

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生长激素缺乏症,由于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影响了骨骼和其他身体组织的正常生长。

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素材来源丨可画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导致的也很常见,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骨的成熟,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骨骼的生长速度,造成骨龄落后。

还有过量的糖皮质激素,不管是内源性还是外源性的,都会抑制软骨细胞的分化和骨的成熟,造成骨龄落后,损害身高的增加。

其它如性腺功能减退、营养不良、肝肾疾患、心理疾病等,都有可能引起骨龄落后。

因此,骨龄并非越小越好。

当骨龄显著小于实际年龄的时候,需要谨慎仔细地寻找背后的病因,并及时进行干预。

六、骨龄超前,就是性早熟吗?  

不一定。

临床上,很多健康的孩子因为骨龄超前,说是“性早熟”,前来就医。

且不说骨龄阅片是否准确可靠,即使是骨龄提前,也可能是其它原因造成的,不一定就是性早熟。

诊断性早熟,也不能仅凭骨龄超前,还需要结合病史(必要条件是第二性征提前出现,比如女孩7.5岁前出现乳房发育,男孩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和其它检查综合评估。

性早熟与晚熟部分特征
素材来源丨可画

另外,并不是所有骨龄超前都是异常。

比如有的青春期儿童,可以先出现骨龄的快速增加,甚至可能明显超出实际年龄,之后才出现身高的突增,最终,其身高是不受损的。

还有的儿童,虽然骨龄超前,却无病理性因素,其身高的年龄也与骨龄匹配,预测最终身高不会受损,这种也是无需担心的。

总之,骨龄一定要结合临床资料(如生长速率、性发育进程、是否伴随其他症状)来综合判断,才能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疾病。

单凭骨龄诊断性早熟或快进展青春期,或是说骨龄偏大就一定有问题,都是武断的、不可取的。

总结
  • 骨龄比实际年龄更能准确反映机体内在的情况和成熟度,可以用于生长发育的监测和疾病的判断,但具体是否需要监测骨龄应该由临床需求而定。


  • 许多因素会影响骨龄,综合全面的评价才能够更客观准确地看待骨龄。


  • 骨龄尽管可用于预测身高,但其效力有限,不用盲目焦虑。

    骨龄落后并非一定是好事,背后可能存在疾病因素;骨龄提前也并非就是疾病,可能是生理性的。


  • 骨龄必须结合临床来解读,否则会造成误诊误治。

    目前,对于身高的过高期待使得测骨龄成为一种“时尚”,对骨龄检测过度引导和武断、错误、过度解读的现象普遍。

其实大家不必跟风去测骨龄,也不用对结果过于焦虑。

最后,我想说的是,人的价值不在于身高,而在于知识和创造,在于责任和贡献。身高对这些不造成任何影响,更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指标。

当我们关注人本身的价值,就不会被这些外在的表象所迷惑。

避免对身高的过分追求,摒弃“以高为美”的文化,注重人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我想,这才是我们身为“大人”,要对社会、孩子传达的价值导向。(本文2024年首发于「怡禾科普」公众号)

参考资料

[1]刘华. 3~10岁儿童体成分增速对骨龄发育的前瞻性研究[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32(23):1806-1809.DOI:10.3760/cma.j.issn.2095-428X.2017.23.014

[2]朱晓娜,张伟. 无创性影像学评估骨龄研究进展[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4,39(02):156-160.DOI:10.3760/cma.j.cn101070-20221105-01258

[3]陈冬梅,杨文庆,陈秋艳.G-P法与RUS-CHN法预测正常儿童成年身高的准确性研究[J].临床医学进展,2023,13(7):12214-12219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体格发育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J]. 中华儿科杂志, 2021, 59(3):169‐174. DOI: 10.3760/cma. j. cn112140‐20210116‐00050.

(可上下滑动查看)


相关阅读

孩子身高难“逆天”,请放弃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孩子矮小就用生长激素?别乱用
孩子长得好不好,除了看身高还要看啥?

医学校对:内分泌科王立医生
责任编辑:陈韵伊


如文中所说,如果孩子身高、体重、生长发育等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是没必要测骨龄的。

那如何判断孩子这些指标是否正常呢,主要还是通过测量后记录生长曲线看孩子所处范围及曲线变化情况‍‍‍‍‍‍‍‍‍‍‍‍‍

App上还有免费的生长曲线工具,记录后如果有异常还可免费查询相关科普,识别下面二维码可下载怡禾App

drpei
可信赖的育儿、健康科普。让父母少花钱,让孩子少受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