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中国农网|云南施甸木老元村来了个“编外村民”

文摘   2024-09-27 15:59   云南  

   PS:本文含有烟草内容,请未满18岁人士自行回避
“阿鹏,今天还早的嘛?”
“早!修哥,待会喂完牛我就过来找你。”
……
初秋的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木老元村,俨然一座“藏在云端”的小山村,朝阳总是藏在云层里鲜少直接露面,鸟鸣声在山谷间回荡,薄雾环绕山腰,清晨的阳光穿过树林,整个布朗山渐渐苏醒。

木老元村的清晨。李曦 李加吉 摄

马修正在村委会门口洗漱时,村里的返乡创业青年阿鹏准备穿过村里去喂牛,皮肤略黑的阿鹏看见马修时露出了一口洁白的牙齿,仿佛每天清晨七点左右相遇成了他们不变的约定。
驻村工作近一年半,来自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昆明卷烟厂的马修吃在村里、住在村里,从刚开始驻村的手足无措到现在已经游刃有余、从刚开始驻村的懵懵懂懂到现在成为村里的“编外村民”,有过欢笑、有过泪水,也摸索出了和村民们的相处之道。话家常、叙旧事,不知不觉拉近了和村民们的距离,木老元村也成了马修的第二个“家”。

马修和村委李主任入户走访。李曦 李加吉 摄

在这里,马修这个名字始终被村民们挂在嘴边。
“我们不能把自己当外人,渴了进老乡家喝口水,看到老乡需要帮忙主动搭把手,小朋友有不会的题也都会来找我,可别小看这些细微的小事,却能在最短的时间打开话匣子。有了老乡们的信任,自然就能听到真心话,这工作也就有了方向。”马修笑着说。
“马修来到这儿,把驻村工作当成‘回家’”
2023年5月,马修来到了即将奋斗的地方——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木老元村。沿着村中心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山坡上一栋栋独具民族特色的二层楼房升起的袅袅炊烟飘散在周边的树木上,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更是显得温柔美好,云雾围绕在村子周围,滋养着万物,绿树、小草、联排小屋,这是属于木老元的美丽。

木老元村村貌。李曦 李加吉 摄

在收拾妥当后,马修跟随着村长挨家挨户进行惠农政策等宣传,可是“城里人”“文化人”“走过场”“不能吃苦”这些偏差认知深深影响着乡亲们对他的第一印象。还不熟悉本地方言的他,在政策宣传时,满嘴的“之乎者也”常常引起大家的哄堂大笑,他也害羞得面红耳赤,这无疑给了满怀热情想要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的马修一盆冷水。
闲暇时,马修问驻村队长龚苏华:“怎么能把我们驻村工作队在村里的工作越做越好呢?”龚队长搓了搓手上的泥土,说:“我觉得用心做肯定没错,谁不希望自己的家好呢?有咱们云南中烟的帮扶,我相信木老元这个大家庭肯定会越来越好。”一句淳朴的话语,让他恍然大悟,“对啊,我哪里是‘换个地点上班’,这明明是‘回家’啊。”于是,马修抹开面子,大胆地和村民们说话,努力学习村里的方言发音,渐渐地,他也变成了村民口中那个“会说我们方言的马哥”。

马修(左二)、龚苏华(右二)和小朋友们在一起。李曦 李加吉 摄

“马修真干事了,肤色黑了好几个色度”
木老元村东邻枯柯河与昌宁县鸡飞乡隔河相望,太阳升起得早,夜幕也来得快,天一黑村子里就安静下来。
马修白天“满村跑”,晚上便要“沉淀”下来,看新闻、写材料、作总结,“独享”一个人的静谧时光。经常有厂里的同事问马修“在村里能有什么工作可以做”,他会说“在村里没有什么工作不可以做”,大到熬夜写一份项目总结,小到整理“三会一课”记录本,结束了白天的入户走访、清理沟渠等工作,在这里的晚上马修依旧很忙。
“住”在村里,“住”在群众心里,才是真正的驻村。驻村一年半以来,他曾经蹲在一位支委的摩托三轮后面半个小时去买复合肥,冻得瑟瑟发抖;曾经“翻山越岭”到村旁山上防火“巡山”,累得汗流浃背。有的村民敲开他房门前来咨询低保办理,有的小朋友围坐在一起让他讲英语故事,也有的村民在村委大院里“慷慨陈词”和他大谈“发展之道”……通过敞开心扉、多做实事、以心换心,马修早已经能够和村里的老百姓手把手、面对面、心贴心。

马修在村委办公室帮村民办理业务。李曦 李加吉 摄

马修来村里之后也见证了村里的很多变化:村里的民宿拔地而起,田间泥路得到硬化,位于地质灾害点的土坯房集中安置为漂亮的小楼房,村里原本低矮破旧的学校摇身一变成为现代化教学楼……马修笑着说:“前阵子工厂领导和同事来村里看我的时候,看着我的肤色跟我打趣道‘看来马修是真的干实事了,肤色黑了好几个色度’。”
马修在这里依旧目睹着木老元的云雾缭绕,记录着每个日出日落,在山谷间捡拾散落的星辰和光……

来源:中国农网

云南中烟资讯平台
云南中烟公众订阅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