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攻坚 担当作为
着力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处副处长 易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强力释放“改革不停顿、攻坚不止步”的鲜明信号。我们要紧扣全会关于“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大部署,乘势而上,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书写就业领域改革新篇章。
坚持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当前,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结构性就业矛盾已成为制约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主要问题。深化就业领域改革,就要牵住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这个“牛鼻子”,推动就业领域深层次矛盾的化解,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创造条件、提供动力。
突出系统集成。全会强调注重系统集成,加强对改革整体谋划、系统布局,促进改革目标相互兼容、改革举措相互配合、政策取向协同一致。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应把握好就业领域改革与其他改革举措的关联性,实现目标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要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推动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家庭和劳动者个人共同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合力。
注重改革实效。从需求端发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服务业多样化发展,挖掘更多适合不同群体的就业岗位,打造高质量就业岗位倍增区。从供给端加力,强化供应链思维,推行“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岗位推介”,打造高素质人力资源聚集区。从服务端聚力,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分布合理、便利可及“15分钟就业服务圈”,打造高效率劳动力配置样板区。
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
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一级主任科员 桂超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才工作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进取,务实重行,狠抓落实,推动专技工作开创新局面。
围绕打造“博聚楚天”人才品牌,抓好博士后政策落地。全会提出,要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我们要加快博士后人才项目实施,落实加强新时代博士后工作若干措施,实施创新人才站前引进类、站中培养类、站后跟踪类重点项目和日常经费等资助工作,推动地方和部门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加速聚集“高精尖缺”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围绕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抓好专家选拔和管理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要聚焦服务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项目、重大基础科学研究等领域,实施省特级专家推荐选拔,落实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级配套津贴发放工作,探索进一步强化专家日常管理和作用发挥,激活用好专家人才资源,让更多人才把成果转化在荆楚大地上,把智慧融入湖北高质量发展征程中。
围绕创新拓展人社人才阵地,抓好政策制定和项目实施。全会提出,要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我们要回应广大人才和用人单位需求,实施好技术技能人才有关项目,研究支持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维修后的博士后公寓作用,努力将其打造成博士后的家园、学术争鸣的舞台、科学创意的摇篮、人才工作的名片,努力在湖北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以全会精神为引领
推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
省人才事业发展中心流动党委第十二支部流动党员 张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让我深刻感受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正汹涌澎湃。作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一名流动党员,深感人力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对于促进社会化就业、更好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次深化改革的浪潮中,我们应积极“逐浪”“踏浪”“破浪”,推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勇前行。
敢于逐浪,紧跟时代步伐,敏锐捕捉改革机遇。全会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新定位、新使命,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为抓手,以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为关键,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提升行业服务水准,努力推进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
立涛踏浪,锤炼扎实的本领,大力发扬实干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我们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发扬实干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勇于实践,敢于尝试,推动改革的理念和措施落地生根,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改革进程。
乘风破浪,培养创新思维,秉持“上下求索”的勇气。创新就是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就是要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创新,用新的思路、方法去解决问题,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引领,积极投身改革实践,不断探索创新,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能力,为推动人力资源领域改革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奋力开创人力资源服务工作新局面。
提高认识 锚定目标
以改革为牵引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湖北铁道运输职业学院(武汉铁路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刘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作为一所行业特征明显、办学特色鲜明的高职学校,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学校党委确立的“专精特新”办学定位,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坚持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绕需求转。“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紧密对接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要、高端装备制造等湖北优势产业和“51020”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坚持围绕轨道交通特色办学和新兴产业市场需要拓展专业不动摇。对传统专业和新兴专业进行科学评估,稳步推进专业结构优化。
探索“工厂搬进学校,课堂搬进车间”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坚持推进校企“双元化”育人不动摇,紧密对接企业用人需要和岗位技能需要,按照“五金”建设和工学一体化要求,科学设置校内校外教学内容,优化理论学习和实操锻炼比例。破解专业、课程、教学、实训等诸多方面滞后现象,使学校培养的人才一毕业就可以直接上岗,甚至成为某个生产环节的熟手、能手,真正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实施“教师进工厂,工程师进课堂”校企双向教学模式。严格落实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跟岗实习,掌握行业最新技术,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设立一批产业导师特聘岗,聘请企业各类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根据企业和行业的发展需求设置课程内容,开展教学改革,把教什么内容、怎么教的主动权,交给教师与企业共同决定,真正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搭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依托市域产教联合体,提升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结合的“紧密度”;依托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加强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需要的“适配度”。加大产业学院建设投入和工作力度,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规模,增加技能培训和评价鉴定服务供给,拓展学校广度,提高工学密度,密切校企热度,构建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定向培养、平台资源共享发展模式。
长按识别二维码
了解最新人社资讯
↘点赞+在看,我动力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