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失败,除了当权者的镇压,都逃脱不了这六点原因

文摘   2024-11-02 19:30   河南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这些农民起义,绝大多数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能够成功的屈指可数。汉高祖刘邦算一个,明太祖朱元璋算一个,剩下的可以说都是失败的。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很多,除了当权者的强力镇压外,还有几方面的主要原因。


第一,农民起义的思想局限性。我国历史上每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最终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是推翻现在的皇帝,自己来做皇帝。打倒现在的地主阶级,产生一批新的地主阶级。历史上失败的农民起义,无一例外都是还没占领巴掌大的地方,就开始登基称帝。没有很好的思想作指导,起义就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一旦夺取几个繁华的都市,感觉就像一夜暴富,开始了报复性的享受,贪图荣华富贵,起义军内部迅速腐化,失去了进取心。西汉末年的绿林黄眉起义、明末的李自成的大顺军、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国都是典型的例子。

第二,逃避不了的内讧。农民起义都是白手起家,从平民到权贵,身份转换的太快。原来都是一样的平民身份,大家一起提着脑袋打天下,取得了成果了,凭什么你做皇帝,我做下属,谁都不服谁。权力的争夺是农民起义里避免不了的问题,几乎历史上每一场农民起义都会产生内讧。秦末的刘邦和项羽,元末的朱元璋和陈友谅,这两个都是最后成功了的,都避免不了中间的内讧。那些本来基础就不怎么稳定的农民起义,一旦内讧肯定加速失败。我们最熟悉的应该就是太平天国的“天京事变”,这一事件也导致了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最后失败。


第三,不能够很好的利用士族阶级。农民起义开始的时候,或许在军事上能够取得一定的阶段性胜利,但是如果想维护和统治好已经占领的地方,扩大战争胜利的结果,靠光脚种地的大老粗是不行的,必须要吸纳有文化的文人来治理。自己本身没文化,还要排斥文化人,结果就是使得起义后期没有规划性和条理性,像只无头苍蝇,想到哪是哪,当流寇土匪可以,想成功坐天下不行。此外,重用文人在调和内部矛盾上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相比较而言,文人还是见多识广的。成功的农民起义都很重视文人,刘邦有萧何、张良;朱元璋有刘基、李善长。失败的农民起义基本都是重武轻文,西楚霸王项羽、闯王李自成、天王洪秀全都是对文化人不重视,造成了后面的失败。

第四,失去地主阶级的支持。农民起义是要反对地主阶级的,但是取得了一定成功之后,应该是要团结这些人的。团结多方面的势力来提升自己的实力是很关键的。一看见地主和富人就杀就抢,等于是把这些人逼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上。这些地主和富人在地方上可都是有钱有势的,逼急了他们也会想办法组织力量反抗。事实证明,有很多农民起义都失败于政府军和地方武装势力的联合绞杀下。


第五,没有好的纲领,或者有纲领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李自成的“闯王来了不纳粮”,老百姓不纳粮,他吃什么?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自己留口粮,其余全上交。这些只能糊弄一时,时间一长,肯定要失去民心。农民起义一定要制定一个可实行的方针,并将这个方针长久的贯彻执行下去,使老百姓感受到确实生活能够得到改善,这样才能取得民心。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箴言是从制定下来就是贯彻至终的。

第六, 农民起义的成功还需要一定的运气。运气有多方面的,有运气招揽到好的人才或者敌对方出现重大的变故,都有可能成为影响成功的关键因素。

我国古代因为没有先进的革命思想作指导,农民起义的成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不能够得到各个阶级的支持,失去民心的农民起义注定是要失败的。

声明:文图均转载网络,内容未核实,如有侵,请联系删除。

以人为本丨读者至上

左都御史
读史明智 鉴往知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