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6月,被人们称作江姐的江竹筠在重庆万县被捕,随后被关于渣滓洞集中营中。
在狱中的江姐面对着敌人的酷刑,拒不交代我党潜伏山城的地下工作者名单,展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坚毅不屈。
临终托孤——无言的母子诀别
江竹筠与丈夫的爱情故事是从1943年的时候开始的。
当时经组织安排,江竹筠成为了重庆市委第一委员彭咏梧的助手。
因为工作需要,两人对外以夫妻身份作为掩饰。在一同出生入死的日子里面,两人逐渐互生情愫,于是便有了夫妻之实,并在1946年时生下儿子彭云。
然而,彭咏梧在与江竹筠结合以前,在老家云阳县有过一段婚姻。与妻子谭政烈(后改名为谭正伦)结婚8年,抚育有一个儿子名叫彭炳忠。
彭咏梧与江竹筠夫妻二人心中,始终对谭政烈母子怀有深深的歉意,也不知道如何向谭政烈提起。
1947年,在江竹筠夫妇准备重返川东组织农民暴动之前,江竹筠给谭政烈写了一封信,讲述了自己与彭咏梧在革命斗争中相爱,并生下彭云的事情。在信中江竹筠对谭政烈表示了愧疚,也以一名母亲的身份,恳请谭政烈代为照看年幼的孩子。
收到江竹筠来信的谭政烈,十分理解在艰难环境中互生情愫的两人,于是答应了江姐的请求。
1948年2月,谭政烈来到重庆,从江姐战友的手中接过了尚在襁褓之中的彭云。
在接到彭云之后,谭政烈带着年幼的彭云迅速撤离重庆,躲避敌人的抓捕。当时为了逼迫江姐就范,国民党军统特工在得知江姐尚有一子之后便派出了大队的人马抓捕。
谭政烈独身一人带着两个孩子到处东躲西藏,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1948年春节前,被捕后的江姐自知已无机会出逃,于是在狱中用竹签沾着墨水写下了一封家书。
在这封家书里饱含着一位母亲对于自己孩子的深情厚望以及孜孜嘱托。在信中,江竹筠嘱托自己的孩子彭云将来要积极参加到祖国的建设中来,不要辜负前辈的嘱托与希望。
重庆解放之后,谭政烈带着三岁的彭云回到重庆寻找彭咏梧与江姐的下落。
由于战时信息蔽塞,因此,谭政烈对于两人牺牲的消息一无所知。
最终,谭政烈在"脱险同志登记处"查询到了彭咏梧与江竹筠牺牲的消息。
得知两人壮烈牺牲的消息后,谭政烈便决定独自一人将彭云抚养长大。
女烈士之后——彭云的研究之路
小时候的彭云在学习上颇为努力,在市里面组织的各类竞赛中也总是能够名列前茅,在学校里面也能团结同学,因此小彭云一直都是学校里的班干部。
据彭云的同学卢晓蓉回忆,对于彭云的印象一直都是:"从不声张,从不骄傲,始终如一地保持着低调。"
事实上在彭云的回忆中,彭云坦言:
自己其实并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在学校时,时常在课堂上开小差,有几次在上课时看小说被班主任当场抓到。
1965年,彭云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留在沈阳工作。1973年,彭云与大学时期的同学易小治结为夫妇。刚结婚那会儿易小治一家在北京,所以两人见面的时间并不多,直到两年后彭云调到北京四机部的一个研究所工作,一家人才得以团聚。
1977年高考恢复之后,彭云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的研究生,并在毕业之后取得了新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的资格,赴美深造。
在美国期间,彭云先后在密歇根韦恩州立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取得了硕士与博士学位。博士毕业之后又在马里兰大学担任了一年的访问教授。
1987年,学业有成的彭云回到中科院做了一年多的研究工作。
回国后,彭云发表了多篇计算机领域的优质论文。这些论文被独具慧眼的一家美国学术杂志看中,于是向彭云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到美国担任该杂志的第一编辑。
经过深思熟虑的彭云答应了对方的邀请,于是此后多年彭云便一直工作在美国,并在美获得了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计算机系的终身教授的成就。
多年来,彭云都留在了美国做研究,然而这一留就是几十年,彭云也变成了耄耋老者。在美这几十年的时间里,彭云一直关注着祖国的发展。并时刻不忘叮嘱儿子彭壮壮将来只要有机会就要尽可能地为祖国做贡献。
学成回国——孙子彭壮壮不忘奶奶的遗志
彭云的儿子彭壮壮,1974年出生于北京。小时候几乎都是由外公外婆照料成长的。后来因为彭云赴美工作的缘故,尚在读高二的彭壮壮只能随父母一道迁居美国。
刚到美国不久,彭壮壮便以优秀的成绩成为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获得了被称作美国中学学业最高奖项的"西屋奖"。
高中毕业之后,彭壮壮考入了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先后获得了学士与硕士学位。在结束了哈佛学业的彭壮壮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选择到普林斯顿大学继续深造,攻取博士学位。
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彭壮壮决心回国发展。
对于儿子的决定,刚开始时彭云还颇为担心。自与家人一同来到美国后,彭壮壮便一直醉心于学业,对于人情世故等方面的事情知之甚少。
但事实证明,彭云的担心是多余的,他说:"壮壮回国后从来没抱怨过什么,他很看好中国的发展,工作生活感觉很好,已经乐不思蜀了。"
2001年,回到北京的彭壮壮,争取到了在全球顶级咨询公司麦肯锡工作的机会,担任麦肯锡大中华区电信及高科技行业的核心研究员,同时负责麦肯锡公司在大中华地区的政府咨询工作。
作为一个职业战略研究员,彭壮壮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为中央政府的多个部委、地方政府,以及国内的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和跨国公司定制了具有前瞻性的发展策略。也凭借着自己在美国时积攒下的人脉与资源,为我国的诸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战略建议。
在这期间,彭壮壮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伴侣。
说起来彭壮壮的这段姻缘还是托了奶奶江姐的福。
当年江姐在中学时期有一名同学兼好友的何理立女士。何理立女士在毕业后与江姐一样选择了参加革命的道路。
后来何理立被捕时,与江姐在重庆渣滓洞相遇。幸运的是何理立于1949年时被民盟主席张澜出面保出来了,逃过了被歹徒残害的命运。
解放之后,何理立的丈夫仲秋元曾担任过文化部副部长。在北京时,何理立女士一家与彭云一家经常往来,所以彭壮壮与仲秋元的孙女仲琦自小就十分相熟。
自打回国发展后,彭云空余时间都会经常去探望何理立与仲秋元两位老人。也是在这个时候,重逢的彭壮壮与仲琦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确定了恋爱关系。双方家长得知两人恋爱,也纷纷表示赞同,不久后便安排了两人完婚。
2007年,彭壮壮成为了麦肯锡的全球董事合伙人,2011年2月,彭壮壮加盟微软中国,任中华大区首席战略官,负责带领微软"中国战略研究办公室"对微软在销售、市场和服务集团等部门全部业务单元的战略规划。
在微软期间,彭壮壮致力于与地方政府与各大企业深度合作。一方面积极地推动微软在中国加大研发与销售的投入,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地促进微软参与到国内的科技项目当中。
如今彭壮壮已经回国20多年,这期间只要有机会彭壮壮便会带上家人去祭奠自己的爷爷彭咏梧和奶奶江竹筠。
除了缅怀先人外,更多的时候也是为了时刻鞭策自己勿忘先人的理想与奋斗。
彭壮壮将奶奶托孤遗书中的那句"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他时刻用来鞭策自己与教育儿子与女儿。
彭壮壮说:"当年父亲为了科研,未能回国完成奶奶的那一半心愿,将会由我自己来完成。"
2019年11月15日,彭壮壮带着妻子与10岁的儿子、7岁的女儿一同参加了江姐殉难70周年活动。
悼念仪式当天,江竹筠故乡自贡市大安区区长黄如贝亲自主持悼念活动。自贡市委的多位领导亲临参与。
悼念活动结束之后,彭壮壮对人们说起自己的奶奶时表示:
"当年还在美国读书时,当听闻自己的奶奶就是《红岩》中的江姐时,自己曾因为自豪而整夜不能入眠,而后想尽一切办法从国内借来《烈火中的永生》的影碟。"
在彭壮壮的心目中,奶奶江竹筠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地震撼着他。
在说道其子彭然时,彭壮壮表示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年仅10岁的儿子对于自己太奶奶的故事早已经知道了很多,并且还表示也想做一个像太奶奶一样的人。
一次,彭壮壮儿子学校要准备一次演讲,题目是"改变世界的人"。
彭然有些犹豫地问爸爸:"能讲太奶奶吗?"彭壮壮听后,表示特别感动他对这份传承的用心。
自江姐一直到彭云的子女,如今这个革命家族已经传承了第四代人。
从当年江姐狱中就义时,这份信仰便流淌在了这一家人的血脉中,从未丢失过。
声明:文图均转载网络,内容未核实,如有侵,请联系删除。
以人为本丨读者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