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年轻人晒出自己的攻略,分享如何对抗“越用越贵”“越看越烦”的算法——
有网友分享:第一次搜机票,直飞最便宜的也要4309元,我就反复评论“机票太贵了,买不起,不去了。”后来就变成了1903元。
很多网友都有表示相似的经历:刚在微信和朋友聊天聊到想买什么物品,转头点开其他平台便会精准看到相关物品的广告。换个手机登录网购APP,同一商品的价格居然会相差几十到上百元……
除出行平台的减价“攻略”外,记者在社交平台上还看到了多条外卖红包“攻略”。在这些帖子下,充满诸如“某某软件,我要卸载你”“我真的生气了”“再也不用了”等评论,并称如果卸载了软件,过几天重新下载后,会获得更多红包。
通过这些手段,真的可以左右平台给消费者设定的“人设”吗?
对此,多家外卖平台并未明确回应。某平台客服称,平台发放红包是获取客户的常规操作,不会给消费者贴上所谓“标签”。
也有消费者反映,不同的手机看到的价格各有不同。“用两个手机订外卖,价格差好几块,退出去再进去,价格又加了好几块。网购也是大数据杀熟,账号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
上述外卖平台客服表示,所谓价格差异通常是优惠券或促销活动导致的,如果出现同一产品的售价不同,可向平台投诉反馈。
为不被“算法”“算计”,不少用户还将某社交平台账号头像换成一只粉色小恐龙,并修改用户名为momo,通过相似的头像与ID以表明自己是新用户;平台上也有所谓攻略称,可定期清除浏览器记录和缓存,或创建不同账号、使用不同浏览器等方法,其目的就是尽可能“隐身”,让大数据无法识别自己。
此前,11月24日,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重点整治频发的大数据“杀熟”乱象。
避免被“大数据杀熟”
你有其它好方法吗?
来源 | 中国青年报
编辑丨小青团
审核 | 张钦若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官方QQ:872960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