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竟组出了“栓Q”?
据长江日报消息
为引导孩子规范书写词汇
多所小学的语文教师
推出了网络用语“禁用令”
学生在组词时组了“栓Q”一词。受访者供图
“芭比Q了,这下我们都玩完”,10月20日,武汉市一小学语文教师周果(化名)在批改学生小朗(化名)的作文时,看到这句话,既生气又无奈。周果叫来小朗询问情况,孩子还理直气壮地表示:同学们交流时经常这样说。
小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用语“完了芭比Q了”。受访者供图
“用‘栓’字组成,学生竟然组出了‘栓Q’!”另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李萌(化名)说,平时常听孩子们对话时用“栓Q”,没想到他们会这样“活用”这个词。目前,她仅允许学生在作业中使用现代汉语词典中能查到的词汇。
梳理发现,语文教师禁用的网络用语多为以下几类:
中英文混合的网络流行语,如:“芭比Q了”“栓Q”“city不city”;
首字母缩写组成的词汇,如:“YYDS”(代指“永远的神”)、“XSWL”(代指“笑死我了”)、“KDL”(代指“磕到了”);
粗俗、谐音词汇,如:“懵逼”“嘎了”“鸡哔你”;
表意不明的词汇,如:“爷青回”“碰瓷”“我勒个豆”“显眼包”;
不少初高中语文教学受影响,大学教授这样说
据了解,不少初中、高中的语文教学也受到了网络用语的影响。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宝俊认为,学生长期随意使用网络用语,会对其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产生不利影响,教师加以制止是对的。同时,他认为,诸如“打卡”“学霸”等网络用语,经广泛使用后进入了全民语言体系,甚至被写进现代汉语词典,成了新生词汇。“新生词汇是语言活力的一种体现,学生可以适当使用。”
2023年12月发布的《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2022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7.2%。
10月11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专项行动聚焦部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首页首屏、发现精选等重点环节呈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现象,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
10月2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其中提到,引导师生在正式写作和公共场合中避免不当使用“谐音字”。
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中国青年报、长江日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央视网等
.............................................................................................................
关注师生交流圈 获取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