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楚人之根”南襄城

文摘   2024-11-14 11:32   湖北  


荆楚大地,自古雄风强劲,气贯长虹;荆楚人民,历来克难奋进,砥砺前行。浩浩楚境,泱泱楚国,从荆山深处冲杀出来,在沮漳河畔扬帆起航,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历经磨难,渐成气候,从四塞之地逐渐扩张,沿沮漳而驰骋江汉,以江汉而吞并南方。全盛时期,北到豫皖,南达湘赣,东至江浙,西抵川陕,占地数千里,立国八百年,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国。楚国从哪里来?根在何处?让我们翻开楚国的历史,去寻找它最初的根基。


一个楚字显艰辛


楚人先祖鬻熊辅佐周文王灭商有功,周成王念其功劳,封鬻熊曾孙熊绎为子爵,建国于丹阳(今秭归),领地五十里。这是楚国的第一代国君。那么在此之前呢?


楚国,一部辉煌史,源自于楚。楚,《说文》解释曰:丛木也,又名荆。荆,既为荆棘之荆,又为荆山之荆。可见,离开了荆山,离开了森林,楚国将无处存身。没有林,何来楚?没有山,何来林?“楚”由“林”和“疋”组成。“疋”与“匹”古时相同。意为一匹匹山上长满了树林,这就是“楚”。它象征着一个人在灌木丛中不停地跋涉前行。在湖北,树林满山的地方在哪里?毫不客气地说,远安!


远安,湖北的林海,湖北省绿化达标第一县。这还是在森林已基本砍伐殆尽的情况下所获得的殊荣,那么三千年前,远安会是什么模样?不用多说吧。


《史记·楚世家》:“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蒌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荆山在哪里?草莽在何处?远安地处荆山余脉,森林满山,草莽遍地,否则,何以昔我先王辟在荆山?何以筚路蓝缕以处草莽?何以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楚”,又为痛楚之楚。筚路蓝缕,跋涉山林,不是咏诗绘画,不是旅游踏青,不是美味烧烤。它是楚人的一次次跋涉,一次次拼杀,披荆斩棘,舍生忘死,前赴后继,最终才成就大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痛苦,哪有成功?


楚国史官所写的《楚居》,提供了另一种解释,传说是火神祝融的后代传下八姓,也就意味着这个部落分为八支,其中一支传到了鬻熊一代,娶了一个名叫妣厉的女子为妻。妣厉生孩子时难产而剖腹,母亲死去,孩子存活。巫师将妣厉裂开的肚皮用荆条缝合,为了纪念这个死去的母亲,后人将自己的国家命名为楚,也就是荆条的意思。


一个“楚”字,从荆条之楚,山林之楚,到《楚居》之楚,痛楚之楚,道尽楚人创业的千辛万难!以楚立国,道楚人之苦,扬楚人之威,何其精准!


一束茅草成贡品


远安不仅有山林,而且有茅草。确切地说,“以处草莽”的草就是茅草。茅草与楚国有关系吗?不仅有,而且是大大的有!


春秋五霸的第一个霸主就是齐桓公。齐桓公“尊王攘夷”,号令各方,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那名头是杠杠的!他的主要功绩之一就是联合诸侯,讨伐不向周王进贡的楚国。


不向周王进贡,听起来罪名不小,那么究竟是什么罪呢?在我们今天看来其实屁大点事。就是几捆芭芒草而已。


《左传》言:“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这是说楚国理应贡献祭祀用的捆着的苞茅,却不见送进来;使周王行祭祀礼的时候,没有苞茅供献祖先,没有祭酒的地方。古代中原地区历来重视祭祀,缺乏祭祀用品是不行的。苞茅就出在楚国,出在远安。每年由楚国进贡与周朝。远安的苞茅幼时又叫菁茅草,长势良好,成熟后为白色,远安俗称芭芒(音与苞茅十分相近)。远安全境,在河滩上,溪沟边,到处都生长着一人多高的芭芒。


虽然事情不大,但齐桓公急于表功,于是率领各路诸侯大军,千里迢迢,南下讨伐,楚王那时国力不强,迫不得已,只得认错,赶紧派人到远安砍了几捆芭芒送去了事。于是滔天大罪得以平息。


估计东周王朝所在地洛阳(古时称洛邑)天旱地疲,不出茅草一类的东西。所以祭祀祖先的时候,连茅草都拿不出来,不得不向楚国索要,于是远安的芭芒也就成了贡品。所以远安不仅鹿苑茶是贡品,莲花米是贡品,连芭芒都成了贡品。可见小小芭芒,非同一般啊。


从南襄城往南过沮河上云盘岭,再往下走,就是芭芒店村。一条古驿道就从芭芒店经过。上世纪五十年代,这个村既有芭芒又有店。整个河滩上芭芒密集,风吹草动,一派草莽景象。南漳、保康的脚夫挑着各种货物,在此歇脚打尖,生意兴隆。这个村便是我的老家,这个店的老板娘便是我的干妈。也许,那个时候的几捆芭芒,就是在此地割取的,所以此地便命名为芭芒店,三千年不变,传至如今。


外地的很多人不认识芭芒,可能外地不出芭芒。去年我县搞了一次湿地考察,在鸣凤河边就长了很多芭芒,但是同去的张金舟老师就不认识,他不是远安人。说明只有远安出芭芒,且历来是有名的。


一个南字费思量


南襄城,名字有点古怪。


南,首先是一个方位词,中国地名,有时讲究对称。就省份来讲,山东与山西,河南与河北,湖南与湖北,广东与广西等都是,就地方来讲,南京与北京,东京(开封)与西京(西安)等也是。那么南襄城是否就有北襄城呢?



显然不是。虽然没有北襄城,但有襄城,今湖北襄阳的一个区。古时襄城即襄阳。春秋时期襄阳为邓、卢、鄀、罗、鄢、谷、厉、随、唐等诸侯国之城,楚灭上述诸国设置县邑,秦汉以后又是三国文化的中心区域和历朝历代的重镇。古襄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有人会说了,襄阳那是地级市,著名重镇啊,怎么可能与南襄城相提并论?问的有道理,但我们先且不表,容后再说。先把南襄城之南,确定为襄阳之南再说。


南也是一个副词,即南面称帝的意思,不然的话,为什么没有北襄城,却偏偏出了一个南襄城呢?它不需要和别的什么城对称,朕即天下,我在这里称王,这里就是我的都城,任尔东西南北方,南襄就是我为王!《史记·留侯世家》:“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 楚必敛衽而朝。”此处的“乡”即为方向。古代帝王多在北方,南面称帝,才能统领全国,这是中国统治者的传统。


一个襄字话古今


襄,有两个基本意思,一是解衣而耕谓之襄,即解衣耕地也。楚人早先被中原人成为南蛮之徒,高大、莽撞,有几斤蛮力气。试想,如果没有几斤蛮力气,怎么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怎么能辟地千里,以壮国威?在农耕时代的中国,下得力气,就可以衣食无忧,就可以荣耀乡里,就可以横着走!楚国之所以称霸一方,并成为世界老大,不“襄”能行吗?


襄的第二层意思是帮助、辅佐。楚国于此发端,渐行渐远,以至于横行天下,无人阻挡,成为东方大国,究其根源,得益于南襄城的老根底,如同共产党打天下,得益于井冈山根据地一样。《周书·谥法》说“辟地为襄”,开辟了根据地就可以不断发展壮大,可以说,没有南襄就没有楚国!


南襄城的这股雄劲之风,一经形成,便穿越时代,薪火相传,不绝如缕,直到如今。南襄城不仅在古代大放光彩,成为楚国之源,就是在当今,也是湖北之翘楚,远安之骄傲。遥想当年,在农业学大寨的火红年代里,南襄城就是全省的一面红旗,当时的口号就是“学大寨,赶南襄”。南襄城的党支部书记就是全省有名的王本义。他既是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又是省贫协的副主席,宜昌地区的党委委员,还是远安县委常委,红透楚天的模范人物。1973年,《湖北日报》以通栏大标题“不平凡的南襄城”,介绍了南襄城的非凡业绩,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一个城字说灾难


城,在古代是指城邑四周的墙垣,一般分为两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城在古代还有国、国家的意思,比如,中央之城就是中央之国的意思。到了现代,城就主要是指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通常也是周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南襄城虽小,但的确是一个城,而且是一个不简单的城。我们通常说到远安,不带城,到宜昌,不带市,到武汉,也不带市,为什么自古至今南襄一定要带“城”呢?虽然现在也有人只说南襄而不带城字,但毕竟很少啊,这个“城”字真是非同小可哟。《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中有“邑曰筑,都曰城。”一国之都才能称为城。南襄城就是楚国最初的都城。正因为这个城字如此重要,所以千百年来南襄必带城字,相沿成习,直到如今。这也就是南襄城虽小,远不及襄阳城大,但楚人后裔不忘根本,说到南襄必带城。这也就是为什么襄阳远比南襄城大,但襄阳历来不带城,而南襄却是必带城的缘故。


南襄城以上的一段沮河又叫通城河,通往哪个城?沮河从保康响铃沟发源,到远安境内,这段沮河只有两处小镇,南漳的叫峡口(没有城),远安的叫南襄城,显然是通往南襄城。此名至今仍然存在。如果一个城不重要,怎么会让一段沮河改名?


据考察南襄城现存的最早遗址,南北长900米,东西宽300米,总面积270000平方米,繁荣时期,据说有72条花街巷(一说24条),虽无确凿证据,但也绝非空穴来风。现已出土的文物有大量古砖,青铜剑40余柄,玉器4件,陶器若干件,城南发现2处古陶井,城北约300米处有金包岭东周古墓群,城南约200米处有墓陵岗东汉古墓群。这些出土文物在古代来说,远不是一般人所能拥有的,不是帝王将相或达官贵人,哪有这些昂贵的物品?


再说墓陵岗,帝王死后的葬身之地为陵,如秦始皇陵,明十三陵,清东陵等。次一等的叫林,即仅次于帝王的大人物,如孔林(孔子葬地),袁林(袁世凯葬地)等。生前有重大影响和贡献的人物葬地叫墓,如长沙马王堆汉墓,杜甫墓,才发掘出来的曹操墓等。一般老百姓的葬地统统叫坟,也叫塚、茔等。这个岗既叫陵,又叫墓,可见埋葬的都是了不起的王侯将相之类的大人物。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繁华的都市怎么会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呢?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破西陵,占郢都,焚毁楚国在夷陵的先君之墓后,楚国国力大亏,江河日下。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于同年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据《汉书·地理志》:“故楚郢都,楚文王自丹阳徙此,后九世平城之,后十世秦起拔郢”(起为秦将白起)。可见郢都仅兴旺了约400年,秦灭楚后废弃至今,早已成为田园。白起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白起一夜之间坑杀赵国降卒40万人,一个早期的楚国都成南襄城又算得什么呢?从南襄城和马渡河出土的古兵器来说,这里曾经有过一场血雨腥风的激烈拼杀,城毁人亡,街市夷为平地。南襄城自那以后,元气大伤,其后不断降格,最后只剩下一个村落。


远安境内,还有一道奇特的景观,那便是从当阳百宝寨往北,贯穿远安全境,凡有山林之处,都有数量众多、大小不一的岩洞,这些岩洞起什么作用?人们一致的看法是躲兵!躲什么兵?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频仍,远安地处楚国之源,又靠近秦国,长期的战争是免不了的。老百姓手无寸铁,除了在山岩的险要之处打洞躲避之外,能有什么好办法?我估计这些岩洞就是那个时候开凿出来的,至今保存完好,成为不灭的景观。



一个图腾说凤凰


图腾,是原始社会一种最早的宗教习俗信仰。人们把这种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奇特的文化现象称为图腾文化 。


我国古代传说中将凤视为神鸟,是鸟中之王。雄的叫“凤”,雌的称“凰”。《说文》记载:“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鳞后,蛇颈,鱼尾、鹳嗓、鸳思、龙文、鱼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战国时楚人歇冠子的《歇冠子》也说:“凤,鹑火之禽,太阳之精也。”描绘出了“凤”的基本特征:鸟类。高大,五彩金,能歌善舞,吉祥安宁,被奉为氏族图腾。


楚人尊凤是由其远祖拜日、尊凤的原始信仰衍化而来的,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文物可考的历史。楚人的祖先祝融是火神兼雷神。汉代《白虎通》说,祝融“其精为鸟,离为鸾。”《卞鸦. 绛鸟》注曰:“凤凰属也”。可见,祝融也是凤的化身。楚文化遗存中大量存在人首蛇身和人首鸟身的图案表明,正是楚国的先民们以“人心营构之象”经历了对鸟的崇拜,由此开启了我国传说文化中“龙凤呈祥”文化渊源的滥觞。从图腾崇拜在氏族制时期所反映出的突出特点来看,凤为楚人的祖先,故被楚人作为本氏族的图腾加以崇拜、尊爱便是必然的事了。


凤不仅是神鸟,而且还是楚族、楚国尊严的象征。楚人尊凤的影响便透到各个领域。如在楚国的文物中,凤的图像、绣像和雕像不胜枚举,楚人衣服上的刺绣图案也是以凤为主要内容。此外,还有“凤鸟双连环”、“虎座凤架鼓”、“凤龙虎绣罗禅衣”等,楚国的凤纹彩绘可谓千姿百态,无奇不有。


远安自古以来就以凤凰为图腾,种种事物均和凤凰相关,县城名曰鸣凤镇,道教名山叫鸣凤山,半山腰上有邑人简而可题写的阳文雕刻“峦凤常鸣”四个大字,端庄古朴,蔚为壮观。沮河边的公园为栖凤园,栖凤园里高耸着汉白玉雕成的凤凰坐像。居住小区叫沮凤社区、凤凰社区,至于店名为鸣凤之类的数不胜数。这些充分说明,远安是楚人图腾的发祥地,凤翔九天,常鸣不已。随着楚国的壮大,凤凰也就展翅高翔,成为楚国的图腾了。


一篇文章看临沮


道光二十五年天门的刘子垣到远安来当教谕(县教育局长),咸丰八年编纂《远安县志》时,他写了一篇文章《远安为古临沮考》附于书内。文章说:“远安于春秋封国,史册无征。大抵在楚封内,与群蛮相近者。”春秋时期的封国与希腊时期的城邦一样,基本上一座城及其附近地方就是一个封国。


当时的南漳保康一带是罗国和庐戎国,当阳一带叫权国,荆门一带叫聃国,秭归一带叫巙国等,但唯独没有远安,所以刘子垣说,远安就在楚封内,与周边几个封国相近。这也是远安为楚国发源地的根据之一。古临沮县比现在的远安县大多了,刘接着说:“自晋武帝平吴,割临沮之北乡,中庐之南乡立上黄县后,并为中庐,为今南漳县地。”即南漳南部皆为远安。至于卞和献玉处,刘彻底否定说:“荆山以南为楚封,从可知矣。此亦远安在楚封内之明证也。”“南漳不在楚封内”,所以卞和献玉是楚国的事,其处所也不在南漳而是在远安。只是现在属于南漳罢了。


楚国的故事在湖北,湖北的故事在远安,远安的故事在南襄城。南襄城就是楚国最早的都城,也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没有之一,只有唯一!



微信广告合作 | 18827473645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 | 清欢
审核 | 筱蓉

大美沮漳
远安论坛成立于2005年,以正能量、公信力受到各界普遍认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