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更多精彩抢先看
最近,国际局势再度风云突变,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似乎正在向更加危险的方向发展。按耐不住的英美两国,先后批准乌克兰使用远程导弹打击俄罗斯本土,这一举动无异于直接将火药桶引爆。
尤其是美国的长臂干预和英国的“暴风之影”巡航导弹的加入,彻底让普京坐不住了。就在导弹袭击发生之后,俄罗斯迅速进行了反击,不仅动用了洲际导弹,还大幅升级了核威慑政策,明确将“常规攻击”视为战争升级的借口。这一系列操作,让外界不禁感到紧张:这是不是意味着全面战争的爆发已经不远了?
更让人关注的是,中国也罕见地发文警告,提醒在乌克兰的公民随时做好撤离准备,并直言乌克兰全境已进入战时状态。与此同时,多个国家关闭了驻乌大使馆,显然“大战一触即发”的信号已经传开了。在这场可能将全球拖入深渊的博弈中,俄罗斯的下一步会是什么?北约是否会集体出手?局势复杂到让人不寒而栗。
国际政治这盘棋,最近下得可谓刀光剑影,步步惊心。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冲突,原本就是一场难以调和的矛盾,如今随着英美的高调介入,局势更加扑朔迷离。事情的起因出在美国批准乌克兰使用本国远程导弹直接攻击俄罗斯本土。
要知道,之前的军事冲突大多局限在俄乌边境和乌克兰境内,美国这次直接“开绿灯”,几乎等于拉着乌克兰向俄罗斯“宣战”。果不其然,这一举动点燃了普京的怒火。
就在导弹袭击发生后,俄罗斯毫不客气地采取了“硬碰硬”的回应。当地时间21日,普京下令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同时多枚巡航导弹也接连袭向乌克兰,力度之大让人不禁联想到冷战时期的导弹危机。
这次普京的态度异常强硬,他甚至签署了一份新版核威慑法令,明确表示:凡是有核国家支持下,对俄罗斯的常规攻击,都将被视为联合攻击。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很简单,谁再敢挑衅,俄罗斯就直接把核武器摆上桌面。
其实,英美的这种行为并不难理解。在俄乌冲突持续将近两年的背景下,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从最初的单兵装备、无人机,到后来的主战坦克,再到如今的远程导弹,西方国家的援助力度是一步步升级的。
美国批准乌克兰使用远程导弹,英国紧随其后,允许乌克兰动用“暴风之影”巡航导弹。要知道,巡航导弹的打击精度和破坏力非同小可,尤其是这种远程武器,让俄罗斯本土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可以说,英美的这波操作直接将俄乌冲突推向了“质变”。尤其是美国,这种“隔岸放火”的手段早就不新鲜了。回顾历史,美国总喜欢通过代理人战争来打击对手,但又避免自己直接参战,比如上世纪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无一不是通过“扶持盟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今的乌克兰,显然成了它手中的棋子。
英国的态度同样耐人寻味。作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批准远程导弹攻击俄罗斯的国家,英国的“小伙伴”角色可谓当得很称职。但问题在于,这种危险的“助攻”行为,究竟是为了帮助美国“打头阵”,还是为了刷存在感?答案不得而知。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英国这次的表现已经彻底激怒了俄罗斯。在导弹袭击发生后,俄乌边境的库尔斯克地区接连遭到英制导弹的袭击,14次爆炸让整个地区陷入混乱,而这还只是开始。
与此同时,局势的升级也让更多国家感到不安。美国、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纷纷关闭了驻乌克兰的大使馆,显然各方已经嗅到了危险的信号。而中国更是罕见地发声,提醒在乌克兰的中国公民尽快撤离,并明确表示乌克兰全境已进入战时状态。中国一向低调,这次却如此直接地发出警告,足见局势之紧张。
但更让人后怕的是,这场冲突是否会引发更大规模的战争?北约其他国家会不会跟随英美的脚步,解除对乌克兰使用远程导弹的限制?如果真到了这一步,那就不仅仅是俄乌之间的冲突了,而是一场北约和俄罗斯的全面对决。普京已经明确表态,俄罗斯不会坐以待毙。一旦北约国家集体出手,俄罗斯势必会采取更强硬的反击,甚至不排除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
不过,即便局势已经如此紧张,仍有人试图通过对话化解危机。比如特朗普就在此前提议与普京进行和谈,而普京也表现出了愿意谈判的意愿。但问题在于,美国的拜登政府显然对这种和谈不感兴趣。对于拜登来说,支持乌克兰是当前政府的既定战略,哪怕无法彻底击溃俄罗斯,也要尽可能削弱普京的实力。因此,短期内,和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从目前的战况来看,俄军在乌东战场上仍占据一定优势,特别是在库尔斯克地区的军事行动中,普京已经调集了大量军力,试图收复更多领土。尽管如此,核武器的使用仍然是俄罗斯的“最后底牌”,不到万不得已,普京不会轻易动用。但随着英美的步步紧逼,局势随时可能失控。
结语
面对当前的局势,我们不得不承认,俄乌冲突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地区战争,而是一场牵动全球的博弈。当英美选择将远程导弹交到乌克兰手中时,就已经揭开了冲突升级的序幕。普京的强硬回击,北约的蠢蠢欲动,中国的紧急警告,这些信号无一不在告诉我们,战争的阴云正在向全球蔓延。
或许有人会问,真的会爆发全面战争吗?答案无人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一方的失误,都会让局势滑向不可控的深渊。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能做的,唯有祈愿和平早日到来。毕竟,战争的代价从来都是普通百姓最先承受的,而那些坐在谈判桌旁的人,永远不会为战争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