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救助“救急解难”
兜底保障温暖人心
临时救助是最低生活保障的有效补充,承担着筑牢社会救助体系最后一道防线的职责,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坚强保障。今年以来,常乐镇不断扩大临时救助覆盖范围,深化主动救助机制,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托底线、救急难”的作用,让困难群众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度。
“拓广度”——主动发现
早救助
依托防返贫动态监测预警信息,持续推动社会救助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及时将刚性支出较大的个人及家庭纳入临时救助范围。便民服务中心干事主动与村(社区)干部沟通,了解辖区困难群众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尤其重点关注低保家庭、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三类”监测对象等重点人群,建立预警工作台账,加强日常走访,做到主动发现,及时跟进实施临时救助,做到“早发现、早救助、早干预”。
“有温度”——入户走访
送政策
走访过程中,工作人员对申请人的家庭情况进一步深入了解,认真核查申报家庭的户口本、身份证、病例诊断、支出票据和家庭收入等信息,确保救助对象精准。走访中,发现海乐村陈某某,因患胃癌、肝硬化,医疗支出大,常乐镇主动作为,协助申请临时救助,经镇党委、政府及民政部门研究决定发放临时救助8000元,并将其低保档位提至最高A档,真正让临时救助这项“民生工程”落到实处,惠及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
“强制度”——信息公开
保精准
针对临时救助随机性、临时性的特点,在临时救助审批程序中,对急难型救助对象简化审核审批手续,在权限范围内,合理缩短受理时限,第一时间给予救助;对其他支出型救助对象,严格执行个人申请、乡镇审核、区民社局审批的程序实施临时救助,并及时公示临时救助对象及救助金额等信息,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救助工作公平、公开、公正,真正实现“应救尽救,救必精准”的目标。
截至目前,常乐镇共救助困难群众336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95.28万元,次均救助标准达到2835.74元。下一步,常乐镇将继续深化主动发现、主动救助工作机制,不断拓宽困难群众救助渠道,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应救尽救”,确保做到社会救助“暖民心、合民意”。
-END-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常乐动态
供稿: 钱 晶
编辑:李艳荣
初审:杨吟霜
复审:吕红依
终审:马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