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说透诗歌圈的那些暗藏的秘密,水深得简直见不了底!

文摘   2024-08-19 17:35   四川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在小红书经常收到私信,问普通写作者如何才能快速上刊发表,我调侃说,长得够好看就行。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不过这其中也反映出当下诗歌圈的一些问题。

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为当下的诗歌写作当来了广阔的平台,诗歌生态空前繁荣。但是对当下的一些主流诗刊做一个观察,不难发现几乎都是相似的面孔,很少有新人出现,那么写作小白,如何快速上刊发表,快速在大奖征稿中斩获佳绩呢,掌握这几个秘密,没准儿你也行

一、关系网,比才华更硬的敲门砖

“你看,他的新作又上封面了。”“为啥?就因为他舅舅是xx主编吗?”在诗歌圈,这样的话题司空见惯,关系稿已经成为诗歌圈或者写作圈广为人知的公开“秘密”。在写作这个圈子里,似乎编织一张坚实的关系网,而这远比深夜苦读、字斟句酌来得更为直接有效。普通人呢?只能默默耕耘,祈祷自己的作品能穿越人海,被那双不带偏见的眼睛发现。


“你的十年寒窗,凭什么比得上我三代从商?”


不只是写作圈,这种现象已然成为社会的一种共识。

二、身份牌,光环下的绿色通道

“哟,这不是那位知名作家的后代吗?作品还没看,先给过了吧,毕竟血统纯正。”在某些编辑心中,作者的身份似乎成了一种隐形的加分项。名人之后、学术世家,这些标签如同金光闪闪的钥匙,轻易就能打开那些对普通人紧闭的大门。比如前两年火爆全网的屎尿屁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简直是对诗歌和文学的侮辱!


现在很多编辑在自然来稿中喜欢先看简介,简介牛逼的优先考虑,简介一般或者没什么内容的直接一键删除,所以对于普通作者而言,每一次投稿都像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抗争。


选与不选,看运气喽~

三、颜值即正义,写作也要看脸?

“这年头,连投稿都要看颜值了吗?”不少作者苦笑。在某些社交媒体上,一些长相出众的写作者仅凭几张照片和几句浅尝辄止的文字,就能收获大量关注与机会。比如之前在小红书平台上,《诗刊》主编某少君约稿女大学生作品,就备受关注。这个现象在小地方文学圈尤为明显,年轻貌美的女性写作者更容易受到关注。冥冥之中,颜值成了另一种“才华”,让文学的殿堂多了几分浮躁,少了几分纯粹。

四、学历光环,知识的枷锁?

“博士毕业,文章自然有深度,不用审了,直接发吧。”在某些编辑室,这样的偏见悄然存在。仿佛学历成了衡量作品质量的一把标尺,忽略了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和个人情感的独特性。对于那些没有高学历,却对文字有着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的写作者而言,每一次投稿都是对自我价值的又一次拷问。


毋庸置疑以上是确凿存在的。


但实话讲,普通人仍然有成长的渠道和机会,互联网时代,每个读者也都是监督者,文本不行,最终也会是“多行不义必自毙”。所以普通作者上刊最好的秘诀还是文本至上,多读多写,才是进步的不二法门,拼不过爹,咱只能拼自己,这句话在写作圈同样适用。


当然,文学式微的年代,写作就当成一种爱好吧,写作这玩意儿也需要看天赋的,平常心对待,那就荣辱得失就都不在乎了,也不会轻易被什么发表获奖骗了。


地铁上随便打了几行字,不喜勿喷。


原我辈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 温馨提醒 ·


公众号推送规则改变,为不影响您阅读,

请将“青年者说”设为“星标,感谢


每个人,都有一个文字的故乡!
 你本是光,不必借助太阳~ 

合作微信:mxz3741(备注来意)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编辑 | 独木周

青年者说
周小盟,一半文艺一半野蛮的伪文青。专注成长感悟、写作投稿、自媒体运营与读书经验分享。此后若竟没有炬火,我便是那唯一的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