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盟: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都只是匆匆过客

文摘   2024-09-13 18:30   中国  

去爱,去生活,去疼痛,去感受

                

此文原发《德阳日报》2024.08.21期版,有删改

来到新盛初中校门口时,时间仿佛被温柔地摁下了暂停键,记忆的闸门轰然洞开,往昔的片段如潮水般涌来,清晰得仿佛昨日重现。

我已经从这里毕业十年,但留存在这里初中三年的求学时光,依旧历历在目,清晰可见。十年,对于宇宙来说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如我这般渺小的生命个体而言,这十年间的每一次成长与蜕变,都深深镌刻着新盛初中的烙印。这或许正是应了心理学所说的,一个人之所以对某种事物怀有历久弥新的情感,往往是因为在多年前的最初经历中,存在着对这一事物最热烈、独特的感情。从这里走出的这么多年里,每每提起“新盛初中”四个字,回忆就像海浪翻涌,荡漾起那段青春里的旧时光。与十年前相比,从外面看学校并无特别大的变化,但我向来是不太相信表象的,越是静止不动的事物,越是容易受到时光的侵袭。就像校门正上方的“新盛初中”四个金色大字,初看无意,再看时已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更加落寞与沧桑。

作为乡镇中学,新盛初中的存在为九年义务制教育顺利培养了数十届毕业生,为更高层次教育输送了大批优质生源,它的教育使命,理应让它被写进镇志及区县教育发展书册;而作为于此走出的毕业生,它似乎只是我们漫长而庞大的人生中一个小小的一环,当我们完成学习阶段,它也就逐渐在我们的生命色彩里淡去,就像是人生中的一个过渡的背景,它推着我们往前,去向更为广阔的天地,而后自己退后,目送我们从它的身体里走出来,而后再去接纳新的一批,年复一年。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小镇人,新盛初中这个名字,如同故乡的一缕炊烟,悠悠地缠绕在心间,成为我们绕不开的一个名词。它不仅仅是一所中学校的代号,更是小镇大多数人青春记忆中最温暖的港湾,承载着无数梦想启航的晨曦与黄昏。而今,当我以一种新的身份,再次亲临这片熟悉的土地,以一种更加成熟与深邃的目光去接近并审视这座曾孕育了我们无数可能的校园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

新盛初中,它像一位从岁月深处走来的沧桑老者,孤独地矗立在那里,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风从楼宇间轻轻掠过,带走了岁月的尘埃,却也似乎带不走那份沉甸甸的沧桑与厚重。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一切都在飞速前进,而它,终究还是没能逃脱时代发展的滚滚洪流,成为了变革浪潮中一朵渐渐远去的浪花。生源的骤然减少,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让这所曾经生机勃勃的校园变得萧瑟。但这或许也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让教育更加公平、高效。上级部门的决策,如同一双无形的手,推动着各乡镇中学走向合并办学的道路,而新盛初中,也在这场变革中,默默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将接力棒传递给了更加广阔的未来。

很凑巧的,在校门口遇到了十年前的校领导,得以有机会再次进入母校。盛夏的下午,阳光煎烤着校园里的树木和建筑,它们都以相同的方式耷拉着疲惫的身躯,像是在对生活低头。在校领导的引领下,我参观了校园的各处环境,崭新的陈旧,让我忍不住数次停顿下行走的脚步。毕业后的两年,学校刷新了原来教学楼的墙壁,对部分地区进行了改造,但那一方塑胶跑道,依旧是十年前的那样破败不堪,甚至更加不忍直视,就像是一个老人身上的陈旧疤痕,越发醒目了。

我站在曾经的教学楼里,透过古旧的门窗,我仿佛看到了我以一个初中生的身份夺门而入,我的朋友们在里面大声喊着“加盟”,然后同我的同学、朋友们在教室里的座位上落座,心安理得地吃着课下还没吃完的零食、看着各类课外书。班主任虎哥夹着教学书,板着脸朝教室走来,朝嬉笑的我们瞪一眼,然后开启各种金句的人生教导。蝉鸣从窗外溜进教室,明亮的阳光顺势而为,落在黑板上,也落在虎哥身上,我看见虎哥板书时粉笔的尘埃在空气里升腾,而后又慢慢落下,而我们都安静下来,明净的双眸紧盯着黑板,笔直的身体和课桌构成一条直角线......

多年以前,虎哥同其它的老师们一起,在这栋教学楼里用教材、作业和一张张试卷,教学和雕刻着我们,让我们能以丰富的学识去到更高处。我们也在一张张老旧的课桌上反复练习,修炼着我们的内功,打磨倔强又调皮的棱角。多年以后,当我们以不同的身份和职业去到社会的各处,像蒲公英的种子散落四方,曾经的课桌也终于被一代代学子磨成可以映照我们面孔的镜面的时候,新盛初中,作为时代发展历程中的一种教育工具,寿终正寝。

“那一年的花瓶这一年的花,都会成为记忆中的一幅画。”看到当年的历史老师范老师朋友圈的这么一句话,并配上九张不同时刻、不同角落的新盛初中照片,我的思绪戛然而止。

隔着密密麻麻的旧时光,我轻轻推了推紧闭着的教室大门,它没有给我一丝丝回应,只有校领导的一句“锁了的”。边聊着,边跟当年的领导一同走出了校门,心里像是压了千吨重石。十年前,我们带着母校的祝福离开新盛初中,像水滴一样汇入人生的江海,十年后,我们沿着不同的支流驶向生活的不同终点,续写不同的生命轨迹和人生走向,并被不同的生活和经历淹没。或许,对于时光长河而言,新盛初中和我们,都只是匆匆过客。

· 温馨提醒 ·


公众号推送规则改变,为不影响您阅读,

请将“青年者说”设为“星标,感谢

作者简介



周小盟

独木周 单只蝴蝶


98后蜀人,工学硕士、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打拳,写诗。作品见《北京文学》《中国青年报》《星星》《散文诗》《诗选刊》等百余家报刊杂志。


每个人,都有一个文字的故乡!
 你本是光,不必借助太阳~ 

合作微信:mxz3741(备注来意)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编辑 | 独木周

青年者说
周小盟,一半文艺一半野蛮的伪文青。专注成长感悟、写作投稿、自媒体运营与读书经验分享。此后若竟没有炬火,我便是那唯一的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