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领航在行动】杨村镇党委书记领航项目

文摘   2024-10-10 22:22   江西  




编者按

 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全省、全市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书记领航示范作用,推动龙南市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基层治理走深走实,“龙南先锋”公众号特开设“书记领航在行动”专栏,公示各基层党(工)委“书记领航”项目。

▲杨村镇党委书记   赖伟胜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类项目

项目名称:推进经济发达镇管理体制改革

项目背景: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具有重要意义。龙南市杨村镇是江西南大门,发展潜力较大、区位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被确定为全省30个改革试点镇之一。

项目目标:通过经济发达镇管理体制改革,解决高效承接下放权限,持续释放改革红利、促进镇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全镇营商环境,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工作安排:

深化机构改革,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按照省市机构改革工作要求,内设机构调整为“5+2+1”,即设置党政办、党建办、经济发展办、民生事务办、平安法治办和便民服务中心、综合行政执法队,其中“1”为增加设置一个具有杨村特色的内设机构——规划建设办。逐步补齐杨村派出所、杨村法庭、杨村司法所和市市场监管局杨村分局空编缺额,理顺派驻机构领导体制、管理方式、考核办法,增强服务能力和治理效能。

承接管理权限,构建基层治理格局。开展执法、审批承接能力与实施效果评估,并结合调研评估与实际发展需求调整赋权事项,避免权力收放的随意性。推进镇级“数字政务”建设工作,进一步优化流程、精简材料,规范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建设运行,实现窗口应驻尽驻,真正做到群众“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整合执法力量,对综合执法队伍进行专业性划分,开展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提升执法队伍能力水平,不断完善执法制度建设,强化执法力量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

健全考核机制,锻造过硬干部队伍。建立《杨村镇机关“青年训练营”干部培养机制》,将35岁以下的非领导青年干部全部纳入“青年训练营”,党政副职领导与青年干部结成“师徒”,既传授工作能力也指导职业规划。实行每月考核制度,将重点工作以积分量化的形式形成青年干部每月“考核卷”,细化量化客观评价,把考核情况作为干部推荐使用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每周固定时间开展“青年论坛”活动,以个人演讲、业务授课、读书分享、专家讲座、团队拓展等多种形式提升干部文字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综合能力。


“提质增效”类项目

项目名称:推进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

项目背景:杨村镇乌石村于2016年12月列入第四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区范围内有始建于万历年间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乌石围,建造于清末民初的矮寨围、上屋围等传统建筑,聚集比较密集,保存较为完整,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开发价值,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和缺少合理的规划设计,导致部分传统建筑保护不善,村庄环境和基础设施存在较大短板。

项目目标:通过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深挖传统文化价值、创新治理模式、建强支部战斗堡垒,推进以乌石围为核心的乌石村传统村落文旅深度融合,进一步凸显其历史文化名村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客家文化魅力,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共融性与可持续性,打造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的示范样板。

工作安排:

保护优先,构建多层次保护格局。按照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和打造“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先行区目标要求,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明确工作目标和定位,开展传统建筑普查摸底,有序建档管理。推进乌石围、下屋围、上屋围、矮寨围等围屋的修缮养护,注重整体风貌管控,突出客家传统村落的街巷院落风味和整体空间格局,严格控制区域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建设行为,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及色彩等,提升传统村落整体风貌。

合理开发,探索多元活化利用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打造集加工、销售、体验为一体的杨村米酒酿造传统示范区,传承非遗文化。实施排水排污、背街小巷整治、强弱电改造、立面改造等工程,加快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出入口、停车场等设施建设,完善公厕、环卫、消防、防洪等群众生活设施,补齐古村落基础设施短板。引入社会资本建设青年旅社,打造集研学、写生、采风为一体的实践创作基地,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建强组织,建立共建共治共享长效工作机制。运用“乡镇-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安排党员担任围屋保护围长,落实每周一巡查制度,不断加强党组织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引领力,带动村民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主体作用有效发挥。实施以房屋产权入股、村集体统一修缮、以修代租、统一出租、联合运营等多种模式,壮大传统村落经济效益,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3331”收益分配机制,引进民宿、小吃、茶馆等业态,以土地收益、产业收益和生态收益保障村民参与传统村落保护积极性,实现共同保护发展、合作建设共赢。

供稿:杨村镇



龙南先锋
开拓基层党建宣传工作新渠道,搭建服务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互动的新桥梁
 最新文章